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立解译标志 ,色调和颜色解译 ,图型解译、大小和形状解译四个方面给出了常见遥感图像目视解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同时给出提高解译速度和解译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白山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构造成为该区最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通过对1:20万航磁数据向上延拓20 km、10 km、5 km、2.5 km来分析不同深度的线性解译构造、环形解译构造与矿床空间分布的关系,利用深部解译构造探讨其对金及多金属矿的控矿作用.此次研究发现北西向构造控制金多金属矿,是控矿构造.线性、环形断裂交汇及附近是金矿成矿的有利构造.区内大范围分布的玄武岩盖层受东西向基底构造控制,环形、线形构造发育,是成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航片数字图像处理的土地调查作业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图像解译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种计算机自动解译标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土地调查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信息空间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空间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研究方法,将遥感影像分为光谱信息空间、形状信息空间、区域地学信息空间、干扰信息空间等四个信息空间,通过对多源信息空间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机处理实现了遥感影像的自动解译.  相似文献   

5.
在1990年土地详查基础上,以1:5万TM影像为研究的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原理与方法,通过确定上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编图和面积量算及结果分析等工作,对横县上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调整;并就上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中,遥感影像被大范围的采用,对于遥感影像内业解译就成为了发挥遥感影像作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遥感影像在内业解译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与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相结合,对内业解译应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完成外业勘查后对内业解译能产生指导作用的相关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文章叙述了以巩留林场为例,利用ERDA S软件对卫星影像数据进行精校正、融合、增强等处理,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巩留林场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针对遥感解译及土地核查中传统的人机交互方法人为影响较大、精度不稳定、判读标准不一等现象,综合地总结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常见典型地物样本及影像特征信息,通过建设数据库的总体流程、基本示例影像以及关键技术,从而构建具有一定通用性的LU/LC样本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了遥感解译及土地核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大量遥感图像和繁杂的属性文本信息等问题,实现对样本影像数据统一存储、有序管理以及实时更新,更好地为生产决策服务。同时,结合该样本影像数据库,将LU/LC样本库知识学习应用于福州市地区1994年、2000年、2009年、2013年的遥感影像解译,获得影像的分类精度分别为87.89%、91.46%、88.35%、88.62%。结果表明,建立LU/LC样本影像数据库辅助解译减少了判读误差,并且精度较稳定及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选取Landsat7ETM+和ASTER为遥感信息提取的数据源,基于ETM+数据进行信息提取,结合ASTER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青海省白日其利地区金矿勘查区进行遥感资源评价。通过遥感影像预处理、地质解译标志建立、影像目视解译获取区内岩性与构造解译图、遥感蚀变信息的提取、圈定找矿靶区等步骤,预测了4个成矿远景区,为后续找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且经济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查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遥感调查利用GF-1、LANSAT8 OLI和DEM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对大通县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对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解译。详细阐述了区内灾害体的遥感特征和分布特征,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影像体399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00个、古滑坡54个、泥石流87个、不稳定斜坡140处、危险陡坎和陡崖12处,通过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Pléiades(普莱亚)高分辨率影像,融合单波段影像和多光谱影像,改进了省级园林城市遥感解译技术.使用限定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统计规律,在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引入蓝光波段,较好地提取了绿地信息,结合恩施市鹤峰县地域特点,完成了园林城市遥感指数的计算,解译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园林城市的遥感解译技术的方法与步骤及在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中绿地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遥感图像的地层解译,是目前地物解译中的难题,故作者提出了地物光谱分析,地层解译色调标志的理论,拟定了目视解译色调标志的浓度区间和命名原则,为地层图像解译的标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天山博格达峰地区为例,综合目视解译以及计算机自动解译,主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冰川信息提取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优势与限制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展望下一步研究方向。在冰川边界提取研究中,目视解译精度高,仍是冰川解译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传统基于光谱的解译方法各有优缺,应用于冰川信息的提取需借助于人工修正;基于象元的遥感解译方法应尝试应用到冰川的解译中。  相似文献   

14.
地表覆盖内业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一道重要工序。地理国情地表覆盖内业解译现存图斑平面位置精度不足、分类错误多种多样等普遍问题,问题突出典型。文中针对这些问题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的进行了说明,并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加强对技术指标和采集原则的学习和理解,加强内业与外业的结合,充分发挥解译样本的作用等建议,以有效提高内业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期SPOT-5影像的降雨型浅层滑坡遥感解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6月17—23日福建省建瓯市发生特大暴雨,诱发大量中小型浅层滑坡灾害。利用发灾前、后两期SPOT-5影像(包括全色和多光谱),采用几何精校正、影像配准、影像增强、数据融合等处理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建立滑坡解译标志,利用两期影像对比分析,提取滑坡点信息,最终共解译出滑坡点2186个。选取300个解译的灾害点进行了野外验证,野外验证的准确率达92%。研究表明,利用SPOT-5融合影像在中小型滑坡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选取京津冀某地作为实验区,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基于Arc GIS平台对实验区2005年至2015年各年遥感影像,进行建设用地的解译工作。利用中低分辨率卫星数据进行建设用地的人机交互解译,能够满足建设用地面积统计分析的需要,但是投入的人力和时间较多。通过对该试验区近10年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及个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实验区的建设用地增长率与该地区的整体规划相符合;在京津冀一体化相关政策的影响下,使得实验区未来的发展规划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灌河口河口演变的遥感图象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灌河口航空及航天图象解译结果.用航空图象分析了河口两侧岸滩的变迁过程,航天图片分析了口外泥沙的运移特征.航空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两侧岸线和滩线在逐年蚀退.航天卫星图象解译结果表明,河口东侧自废黄河口向西的泥沙输送趋势十分明显;河口西侧也有自西向东的泥沙流迹象,故认为灌河口泥沙输送方向是由河口东西两侧向河口运移.文中还给出了不同岸段的蚀退速率,提供了卫星和航空图片及其解译图.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是当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资源要素智能解译已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为实现深度学习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方面的工程化应用,亟需以业务为导向进行样本分类,建设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的智能解译样本库。文章首先对智能解译任务和样本集分类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样本数据集分类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现有数据基础、自然资源分类体系和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需求,提出了面向业务的自然资源智能解译样本分类方法;其次,按4种解译任务进行样本的分类;最后,以广东省为例,开展样本分类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能有效应用于广东省自然资源综合解译样本库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研究区2004年SPOT5遥感影像,结合GIS与GPS技术,在ENVI、ArcGI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进行县域士地利用调查作了研究,从遥感影像的选取和处理、野外GPS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土地利用调查结果的分析等方面提出了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革命在各个科技领域内发生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科学发展的数字化是科技革命的新趋势。现代科学革命改变科学、技术,生产相分离的状态,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在地质学及其它学科领域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遥感地质解译技术这门学科的发展转变、各种解译方法优缺点,论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遥感地质解译技术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