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验证实,嫩毛竹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离出并纯化了100株细菌,其中60株是芽胞杆菌。将分离出的100株细菌分别接入石灰预处理过的嫩竹,从中筛选出能使嫩竹进一步软化的菌株3株,也均为芽胞杆菌。对这60株芽胞杆菌进行了形态学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按Priest氏等(1988年)的数值分类系统分类到组,将3株(308,309,310)对嫩竹软化有明显作用的芽胞杆菌的1株(308)鉴定到种,认为是短小芽胞杆菌(B.pumilus)。另外40株非芽胞杆菌参阅《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卷和第2卷,鉴定到科或属,有微球菌、葡萄球菌、李氏杆菌、不动杆菌、肠杆菌科等。  相似文献   

2.
试验证实,嫩毛竹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离出并纯化了100株细菌,其中60株是芽胞杆菌。将分离出的100株细菌分别接入石灰预处理过的嫩竹,从中筛选出能使嫩竹进一步软化的菌株3株,也均为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3.
净水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优势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净水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大可能数法研究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滤池中可培养的优势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凝、砂滤及生物强化过滤净水工艺对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均无明显影响;生物活性炭净水工艺则可使原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这是由于活性炭对微生物具有的较强吸附作用所致.通过分析R2A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群落,发现各生物滤池中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多样性,且滤池间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69~0.86,即群落种类差异较小.生物活性炭滤池与生物强化滤池中可培养的主要优势菌为巨大芽胞杆菌、短小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氏菌等.将PCR-SSCP技术与传统培养方法相结合,可分析生物滤池中的优势菌群,提高饮用水的生物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青海茶卡盐湖嗜盐碱芽胞杆菌资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通过可培养法,从青海茶卡盐湖样品中共分离获得110株嗜盐碱芽胞杆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得出这些菌株为芽胞杆菌10个属的41个种,它们与最近匹配模式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6%~100%之间,以芽胞杆菌属为优势菌,共计25种83株;存在6个潜在新种.3种酶筛实验结果表明,87%的嗜盐碱芽胞杆菌菌株具有产酶能力,产蛋白酶70株,产纤维素酶81株,产木聚糖酶50株.青海茶卡盐湖中的芽胞杆菌种类丰富多样且能产多种酶,并且潜藏着新的微生物物种,研究结果可为嗜盐碱芽胞杆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能够降解黄原胶的菌株,对这株黄原胶降解菌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的序列分析,并利用系统发育分析等研究结果,确认该菌株属于芽胞杆菌科的芽胞杆菌属,为进一步开展菌株改良、定点诱变等提高菌株降解黄原胶能力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三处嫩毛竹自然制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得知在此过程中,嫩竹木素下降50% ̄70%,半纤维素下降20% ̄30%;纤维素含量相对提高25% ̄45%,不同的土法制浆工艺得到不同质量的纸张,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模拟了嫩竹发酵过程,对其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经2.5%为液浸泡嫩竹70d(室温),木素含量下降45%左右,半纤维素变化很小;用天然水浸泡嫩竹70d(室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冻融石油污染土壤中原位修复微生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河油田不同年代开采油井附近采取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冻融模拟试验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原位修复作用的优势微生物菌株,并比较油田冻结土壤与未冻结土壤中石油降解细菌与真菌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石油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从未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14株、石油降解真菌6株;从冻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降解细菌5株、石油降解真菌2株.石油降解细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B3号菌株在37℃、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30.2 %;石油降解真菌木霉属(Trichoderma sp.)的F3 号菌株在28℃、7天时间内对石油的降解率最高,为47.2 %.  相似文献   

8.
从纺织厂废水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甲醛降解菌。细菌常规特征:菌落形状呈圆形,边缘整齐,呈乳白色,中间有圆形凹陷,有臭味。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细菌为杆菌,有芽胞,侧生鞭毛,能运动,无荚膜。测定了细菌的生长曲线及细菌对甲醛的降解能力。通过pH、温度和初始甲醛浓度来考察,用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8、温度30℃、初始甲醛浓度320μL甲醛/100mL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通过特异引物PCR方法和水解圈活性法对62株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26株蜡状芽胞杆菌菌株及18株球形芽胞杆菌菌株进行了几丁质酶产生菌的筛选.所测苏云金芽胞杆菌中除4株野生型菌株外均为阳性结果,蜡状芽胞杆菌仅1株为阴性结果,球形芽胞杆菌全为阴性结果,且水解圈法观察结果与PCR检测结果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DNS比色法对几丁质酶产生菌株的几丁质酶比活力也进行了测定.对这些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芽胞杆菌几丁质酶的研究对于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效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纯化及鉴定木质素降解菌,对其降解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从某制浆造纸厂的造纸废水污泥中,筛选获得2株具有木质素降解能力的细菌LD-1和LD-2。通过形态观察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及以TC为指标分别定性定量测定2株细菌的木质素降解能力。【结果】LD-1和LD-2分别被鉴定为Sphingobacterium属和Bacillus属的菌株,命名为Sphingobacterium sp.LD-1和Bacillus sp.LD-2。通过苯胺蓝平板脱色实验,发现LD-1和LD-2均具有良好的木质素降解能力。经测定,两株菌种发酵7d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2.23%和50.36%。【结论】成功筛选到2株能高效降解木质素的菌株LD-1和LD-2。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三处嫩毛竹自然制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测定,得知在此过程中,嫩竹木素下降50%~70%;半纤维素下降20%~30%;纤维素含量相对提高25%~45%。不同的土法制浆工艺得到不同质量的纸张,其化学成分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在实验室模拟了嫩竹发酵过程,对其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经2.5%石灰液浸泡嫩竹70d(室温),木素含量下降45%左右,半纤维素变化很小;用天然水浸泡嫩竹70d(室温),半纤维素略有下降,木素则几乎没变,先用石灰水预浸3周,再改用自选的芽抱菌液浸泡嫩竹,经1周就达制浆水平,木素下降59%。还对分析方法做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There are abundant resources of Bamboo in China. Bamboo is ideal green material. Bamboo chips contain about 50% cellulose and 25-35% lignin [1-2]. They are biodegradable and recycled. The structure of lignin is complicated. In Bamboo, cellulos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invade each other and form an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structure.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lignin from the network by usual method. At the present time, most researchers on lignin focus the attention on …  相似文献   

13.
对4种竹材硫酸盐浆与马尾松木浆配抄纸袋纸和牛皮纸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慈竹最容易蒸煮而且纸浆得率和强度最高,桉竹次之,甜竹不如桉竹,麻竹最差。当竹浆配入量为20%时,慈竹浆和桉竹浆配抄的纸袋纸的强度比甜竹浆和麻竹浆配抄的纸袋纸高,其某些强度甚至比100%马尾松木浆抄造的纸袋纸还高;慈竹浆配抄的牛皮纸的各项强度较桉竹浆配抄的牛皮纸高,甚至超过100%马尾松木浆抄造的牛皮纸。  相似文献   

14.
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在微波辐射下次氯酸钠漂白硫酸盐竹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用于硫酸盐竹浆次氯酸盐单段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80W,辐射时间2min,用氯量4.29%,氢氧化钠用量1%,浆料浓度12%.在此条件下,纸浆白度可达72.9%IS0;而在相同条件下达到此白度,传统水浴加热则需要90min的时间。因此,微波辐射竹浆次氟酸钠单段漂白能节约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泥鳅溃疡病的病原菌分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患溃疡的泥鳅中分离出病原菌4株,分别为:02-7-01、02-7-02、02-7-03、02-7-04。其中02-7-04经人工感染健康泥鳅,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鱼相同,证实这株菌为泥鳅溃疡的病原菌.根据其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初步鉴定为致伤弧菌.对溃疡的组织病理观察,肌肉细胞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溃疡部位皮下肌肉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致病菌从肠道侵入而导致肠粘膜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定量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呋新、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曲松敏感;氨苄青、氧哌嗪、头孢唑啉耐药.  相似文献   

16.
采用HB902型防紫外线透过及防晒保护测试系统,根据GB/T6529—2008和GB/T18830—2009对15种不同规格的棉与竹浆纤维/棉交织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竹浆纤维含量及纬纱密度变化对交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竹浆纤维/棉交织物小于纯棉织物;而在UVA波段中340~400 nm的紫外线透过率,竹浆纤维/棉交织物大于纯棉织物;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中波长紫外线透过率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规律,竹浆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中波长紫外线透过率最小;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长波长紫外线透过率呈现增加的规律;当经密不变、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不变时,随着纬密的增大,紫外线透过率减小,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7.
3株细菌降解木质素的条件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苯胺蓝和RB亮蓝平板对从三国吴简腐蚀斑中分离得到的3株细菌Acinetobacter sp.B-2,Pandoraea sp.B-6和Novosphingobium sp.B-7进行脱色试验,考察这3株细菌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木质素降解性能,并对其木质素降解条件的调控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这3株菌适宜的降解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3株细菌具有使苯胺蓝和RB亮蓝染料脱色的能力,能够产木质素降解酶;这3株细菌的木质素降解速率较快,第5天木质素的降解基本趋于稳定;菌株适宜的降解条件如下:对Acinetobacter sp.B-2,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Pandoraea sp.B-6,氮源为磷酸氢二铵,氮源浓度为0.03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7.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对Novosphingobium sp.B-7,氮源为硝酸铵,氮源浓度为0.01 mol/L,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5.0,摇床转速为120 r/min。在适宜的降解条件下,这3株细菌第3天的木质素降解率均可达到30%~35%。  相似文献   

18.
采用HB902型防紫外线透过及防晒保护测试系统,根据GB/T6529—2008和GB/T18830—2009对15种不同规格的棉与竹浆纤维/棉交织面料的防紫外线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竹浆纤维含量及纬纱密度变化对交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竹浆纤维/棉交织物小于纯棉织物;而在UVA波段中340~400 nm的紫外线透过率,竹浆纤维/棉交织物大于纯棉织物;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中波长紫外线透过率呈现先减小再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规律,竹浆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中波长紫外线透过率最小;随着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长波长紫外线透过率呈现增加的规律;当经密不变、纬纱中竹浆纤维含量不变时,随着纬密的增大,紫外线透过率减小,织物的防紫外线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云南元阳纸厂手工竹纸制作工艺进行了调查,其制浆分流系统、可拆卸式纸槽在云南手工纸调查中属首次发现.由于该手工竹纸主要用于祭祀,又有机制纸的竞争,从事手工竹纸生产利润不高;而生产手工竹纸劳动强度又大,且近年来竹子又较缺乏,造纸人数越来越少,其传承与保护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调查组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系统、深入挖掘并记录元阳纸厂手工竹纸的相关历史、技艺及其演变、文化,同时应该将其与梯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弘扬手工竹纸的文化内涵,有可能使得这一文化遗产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制浆造纸各个工艺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制浆造纸工艺中所用到的表面活性剂,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制浆造纸中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制浆造纸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