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拉鲁湿地植被群落组成、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拉鲁湿地29种主要植物种隶属17科25属,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有苔草、嵩草、芦苇、委陵菜和水蓼。TWINSPAN表明,28个样方分为四个主要样方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生境类型并与C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CCA分析反映了拉鲁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格局随环境因子变化的趋势,并且由CCA渐进选择分析确定了影响拉鲁湿地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放牧、水位和践踏干扰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内蒙古地区草原植物群落样带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APN)、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讨了群落组成、分布格局及影响其分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73个群落调查样方划分为8个群系级草原类型,各自代表并反映出该地区草原群落的特点;2)DCA排序结果间接地反映出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展示了各群落类型中优势物种的生境特征,并进一步展示了该地区草原类型、主要物种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3)DCA、MRT及CCA结果均表明,气候因素对于该地区草原植被的地域分异影响作用较大,其中水分因子的影响十分突出,特别是最湿月、最暖季节与最冷季节降水,是构成内蒙草原植被类型区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4)MRT与CCA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环境信息,为群落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环境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信阳市浉河河岸带湿地设置30个草本群落样地,利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其群落类型,并利用CCA和RDA排序探讨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个样地群落可划分为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菵草+酸模+红蓼群落、马唐+鬼针草+水蓼群落、藜+酸模群落.菵草+酸模+红蓼群落为主要类型,物种TWINSPAN分类及DCA排序清晰地反映出了群落所在生境的水分梯度变化.CCA排序显示,决定物种分布的主导性环境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大部分植物趋向分布于中低水平的土壤环境中.RDA排序显示,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土壤pH值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速效钾具有密切的正向关系,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速效氮具有极高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江平原湿地水文因子与湿地植被群落类型的关系以及水位梯度与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耦合关系,分析水文情势对湿地植被群落的影响,为湿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东北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选取水位梯度明显的9条样线共90个样点数据,建立以物种为横坐标、样点为纵坐标的21×90的矩阵。采用PC-ORD 5对矩阵数据进行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对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分析群落类型与水位梯度的关系,使用CANOCO 5对矩阵数据进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探究湿地植被群落分布与水位梯度的关系。最后利用Origin 2018对典型湿地植被的株高及生物量与水位数据进行高斯拟合,探究水文梯度变化对湿地植被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TWINSPAN结果显示,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可划分为12个群落类型,群丛类型沿水文梯度的变化体现了植被类型由湿生植被向旱生植被演替的变化趋势,表明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样地DCA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植被群丛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植被群落类型及分布主要受水位梯度的影响。物种DCA排序结果显示,湿生植被、湿中生植被、旱生植被在排序图上均有明显的分布范围和界限,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位梯度。高斯拟合结果表明,3种典型湿地植被的高度和生物量随水位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毛果苔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苔草(Carex pseudocuraica)的最适水位生态幅分别为:[4.46 cm,20.04 cm]、[8.30 cm,28.40 cm]和[40.87 cm,48.71 cm],3种湿地植被的高度及生物量对应最大水位排序均为:小叶章<毛果苔草<漂筏苔草,此结果与分类和排序结果相符合。小叶章的高度及生物量对水位梯度的变化最敏感。【结论】水位梯度为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与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体现了所属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并且具有指示生境的作用。水位梯度对湿地植被的生态特征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湿地植被对淹水水位适应性的差异导致其最适水位生态幅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设置25个20 m×20 m样地,用多元回归树(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方法对小秦岭森林群落进行分类,采用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CA)、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方法对小秦岭森林群落进行排序,并比较了4种排序方法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植物群落分类和命名原则,对25个样方进行多元回归树分类,本区植物群落可分为3类;样方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生境分布范围,较好地反映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类与排序结合起来分析群落特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北大港古泻湖湿地植被群落成带现象明显,利用DCA对群落成带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CCA确定影响该现象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发现,植被"岸带成带"现象在空间上反映了植被的演替情况,植被类型按水生植被-湿生植被-中生植被-旱生植被进行变化,植被由聚盐植被变化到拒盐植被.通过DCA排序,北大港湿地植被呈现明显的6条分带,分别是芦苇-扁秆藨草群落、芦苇-碱菀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碱蓬群落、芦苇-柽柳群落、猪毛蒿-黄花蒿群落.其中芦苇伴生在大部分的植物群落周围,具有非常宽的生态位,起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外部因素是驱动群落成带分布的主要原因,通过CCA排序,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有机质含量都是影响植被分布的重要因素,而生境因子中,坡度对群落分布有较大影响.北大港湿地植被组成较为单一,以盐生草本植被为主,为了增强水土保持效果形成草-灌-乔稳定的群落结构,应该采取合理措施,加速演替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汾河临汾段湿地植被做了分类和排序研究.TW INSPAN分类将湿地植被82个样方分为16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群丛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土壤水分和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南京北部郊野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森林植被群落的保护和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在南京北部(长江以北)的8个自然山体中划定72个面积10 m×10 m的样方,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多元回归树(MRT)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群落进行分类,分析群落的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79科203属270种;乔木层以朴树、麻栎的重要值最高,是群落的建群种。②朴树、麻栎等优势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的均匀性决定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表现出物种分布集中、优势明显的特征。③运用MRT分类法将72个样方划分为5个群落:群落Ⅰ主体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桑(Morus alba)构成,包含16个样方;群落Ⅱ主体由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构成,包含15个样方;群落Ⅲ主体由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构成,包含13个样方;群落Ⅳ主体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构成,包含18个样方;群落Ⅴ主体由朴树(Celtis sinensis)+黄檀(Dalbergia hupeana)构成,包含10个样方。④CCA二维排序将群落分为5组,与MRT分类结果一致,可相互验证。同时,应用CCA排序分析环境因子与群落结构、优势树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拔、坡度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南京北部的郊野森林是维系与提高该区域内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朴树、麻栎等优势树种分布集中、优势明显。除人为干扰外,海拔、坡度、土壤含水率等环境因子对群落结构、植物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其中海拔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营养元素等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西藏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境内的米拉山作为研究地点,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法、除趋势对应分析(DCA)法对米拉山东西坡10个海拔带的45个植物样方进行分析,同时对米拉山东坡与西坡的群落结构特征和转换后的物种丰富度(TS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进行了比较。TWIN-SPAN分类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植被可分为6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不甚对应,西坡植物被分为8个群丛,与D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东西坡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差异很大,东坡植被自然带较高,西坡植被自然带较低且植被类型复杂;东西坡TSR的海拔梯度格局也有很大差异,东坡高海拔带TSR最高,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升高的趋势,西坡高海拔带TSR最低,呈现出随海拔升高TSR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太白红杉群落的多元分析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选取10个典型的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群落,采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对该群落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太白红杉群落分为4类,从群落的CCA二维排序图中可以看出4种群落类型在环境梯度上分化显著,其中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海拔梯度与土壤条件,第二轴反映了坡位、坡向梯度.太白红杉群落10个样地中所含有的23种主要物种的CCA排序也表现了与群落排序相类似的格局,很好地反映了物种生态梯度的基本模式,较好地揭示了太白红杉群落类型分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至全球尺度上,水热条件是决定植物种、生活型或植被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而在景观及更小的尺度上,区域环境因子则主导着植被的分布格局。数量分类和排序是研究群落生态关系的重要数量方法,它为客观、准确地揭示植被、植物群落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径。笔者从群落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我国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的相关研究,阐述了采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研究山地植被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我国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京西百花山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京西百花山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进行了环境解释.TWINSPAN等级分类将百花山50个样方分为10类,代表10个群系.DCA结果同TWINSPAN分析结果比较一致,并且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群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第1轴明显地反映出各个群系的水热梯度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坡向的变化趋势;而第2轴则反映出海拔的梯度变化,表明群系所在地的海拔是决定群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长治漳泽水库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治湿地植物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将该湿地划分为8个群丛类型,分别位于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的地区。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植物群丛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土壤湿度的梯度变化,表明水分条件是影响该地植物群丛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青南地区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依据对青藏高原青南地区26个群落的样地调查和环境因子原始数据,用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技术和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植物群落在空间的分布格局,以及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类型分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驱动下的水热条件,其次还受制于土壤养分.代表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别与环境梯度有显著的相关性,随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减少,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梅里雪山植被空间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从空间尺度上探讨了梅里雪山地区植被空间分布格局与非地带性的环境因子如地型因子等的相关性.首先,在GIS的帮助下提取研究区的植被图,运用DEM以及TM影像产生6个反映梅里雪山地区森林群落生境特征的环境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地型湿度指数、林冠郁闭度、温度),并将矢量格式的植被图斑赋予上述各个环境因子属性,并建立植被空间数据库.最后采用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不同环境因子与梅里雪山植被空间格局的关系.CCA排序结果表明:①影响梅里雪山地区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地型湿度指数、海拔、林冠郁闭度和温度,其中海拔是植被格局的首要控制因子;②海拔与温度和地型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海拔与坡向之间的相关性极小;③在梅里雪山地区由DEM产生地型湿度指数不能真实的反映该区域地表水分分布的真实状况,因为该区域的气候尤其是降雨受西南季风和地型垂直气候以及焚风效应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一种分析(TWINSPAN)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等级分划分类和排序方法,运用群落内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对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将7个样地划分为三组。其排序图较好反映了群落沿海拔高度和湿度梯度的分布格局。说明TWINSPAN和DCA对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