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73-73
苦豆子系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以及中亚一带,适合其沙质环境生长,是很好的防沙治沙植物。苦豆子多糖是苦豆子的主要成分,苦豆子多糖产品的研究成功不但自身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苦豆子生产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产业链和西北的治沙防沙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技术内容 在我国由海带提碘和褐藻酸钠的海藻加工企业中,不少单位将提碘后的海带浸泡水作为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掉了.这样做不仅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使该废水中所含的宝贵的药用辅料--甘露醇白白地流失掉了,造成了水和甘露醇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海藻活性物质具有新颖的结构和独特的活性,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理想材料.然而,筛选及分离纯化方法的欠缺大大限制了海藻活性物质独特优势的发挥.该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对海藻间抑制作用、海洋微藻多糖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海藻间抑制作用的化学基础、海洋微藻多糖结构和活性等科学问题,获得了海藻活...  相似文献   

4.
1.可再生能源概述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对环境危害极小,甚至无害,而且资源分布广泛,极适宜就地开发利用,因此其利用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它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22,(2):12-13
海洋源生物医用材料功能独特、资源丰富,是生物医用材料的重要分支,也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容之一.壳聚糖、海藻酸类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经多年临床应用,其用于伤口护理、组织工程产品等领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我国的海洋源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但仍存在多、小、散、低等问题,缺乏领军企业,产品技术附加值低、核心竞...  相似文献   

6.
海洋动植物与微生物富含天然多糖,多糖降解产物低聚糖有着优良的生物生理功能,充分发挥其功能需要聚合度尽可能单一的低聚糖,以可作为药物使用。然而目前还无法通过控制降解获得均一聚合度的低聚糖,甚至常规的降解方法还很难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低聚糖。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希望通过设计合成一种功能分子器件,即海洋生物多糖定长切割器件,达到对多糖定长切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20):63-63
我国拥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但是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非常有限。近几年我国酸奶生产发展迅猛,年增长30%以上,但是,我国乳品工业酸奶生产用乳酸菌发酵剂基本上仍然依赖进口,酸奶生产受控于国外公司。由于胞外多糖在食品中具有增稠、乳化、保湿和稳定等作用,利用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生产发酵乳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流变学特性,防止我国酸奶制品中常见的乳清析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1,(23):52-53
一、主要技术内容 天然活性物质资源的开发是"九五"及21世纪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益寿宁保健食品是技术方经五年研制新开发的以大豆皂甙活性物质为功能因子的抗衰老保健品.1999年6月获得卫生部批准为抗衰老型新型保健食品.其功能成分是从大豆粕中提取出来的微量活性物质皂甙,五年中对其调节机体代谢的功能及分离提取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22,(6):42-45
红海 在印度洋西北部,亚、非两洲之间的红海是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海里生长着一种红褐色的海藻,由于这种海藻终年大量繁生,把海面染成一片红色,红海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0.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项目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6-C03-01-03. 以液体发酵法生产灵芝多糖,和固体栽培(从子实体中提取多糖)法相比,其优点是(A)省时、省地、省力;(B)可集约化、大规模组织生产,有利于产品占领市场(C)在密闭的发酵罐中反应,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来说,尤其表现在避免化学物质污染方面,绝对优于敞开的栽培.  相似文献   

11.
海洋多糖材料的功能化、高值化利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是将其制备成粒径均一的微球,在生物及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了在制备粒径均一的海洋多糖微球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膜乳化法以及微流控技术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贫血疾病,补铁剂是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使用的传统补铁剂效果不太理想.本项目将中医药补血理论与现代医药分析研究技术相结合,以当归补血活血的有效成分当归多糖与高价铁为原料,合成新型补铁剂--当归多糖铗复合物(APIC).研究表明,APIC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和溶血性贫血小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口服安全性高,具有工艺简单、性质稳定、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APIC具有双重补血机制,一方面其配体当归多糖(ASP)可直接刺激红细胞生成来缓解贫血症状,并通过刺激内源性EPO的生成,下调肝细胞内转录调控因子C/EBPα的表达及其与hepcidin DNA的结合活性,抑制hepcidin的表达,从而提高铁的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APIC中的铁核又能及时补充机体所需的铁,从而发挥补血和补铁的双重功效.该项目为防治铁代谢障碍性疾病提供新型药物以及理论和实验基础,同时也为发现多糖新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71
1立项背景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在煤炭热解、气化、炼焦等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低温煤焦油,由于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加工技术,使得其利用方式相对粗放,主要用作燃料直接燃烧,不仅产生大量的污染,同时造成了煤焦油资源的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0-51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资源是集生态资源、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一体的特殊资源,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是中药产业的根基,因此,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从法学的角度给循环经济下一个定义.法学上的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和废物处理等阶段,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清洁生产、产品延长使用、资源循环利用和循环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首先,定义强调在生产建设阶段、流通消费阶段和废物处置等阶段,都要使用"3R"原则,具体内容包括清洁生产,实际就是减量化,从源头减少污染;产品延长使用就是再使用;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就是再生利用,包括过去传统的资源循环利用,也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循环经济需要遵循两个规律:一是遵循生态规律,二是解决循环经济不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结构.其中最大的变化是闲暇时间越来越多.有专家说,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而目前我国这个资源是相当的丰富.利用这个"丰富的资源"发展科普教育,不但使人民大众的闲暇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也使科普教育有了新的空间.这也是发达国家科普教育一个很成功的经验.其中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大众传媒、社区进行经常性的科普教育是其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 3.城乡废弃物资源产业化利用市场需求分析 3.1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潜力巨大 现代城市生活垃圾不仅有机成分含量提高,而且质量也在提高.对几个城市的测定结果,生活垃圾中含氮(N)为0.2%~0.3%;P2O5为0.15%~0.2%;K2O为0.25%~0.4%,还含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8.
按照“锡盟地区绿色有机肥料资源开发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课题要求,结合锡林郭勒草原畜牧业实际,本文介绍了锡林郭勒盟有机肥资源现状、成分分析及其特点,对有机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地球上光能利用率最高、最具开发前景的生物之一--微型藻类的一种,螺旋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天然资源.近20年来国内外螺旋藻产业化速度之快,产品之多,产值之高,在微型藻类生物技术领域犹如异军突起,令人刮目相看.螺旋藻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γ-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β-胡萝卜素等,1克螺旋藻所含的营养相当于1000克各种蔬菜的营养之和,它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消化率高达84%,这是任何食物都无法相比的.通过毒理学试验和研究证明:螺旋藻是安全、无毒,对受试者的各项指标均无任何不良影响.螺旋藻所含有的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及具有很高价值的生化物质,使其成为开发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重要资源.由于螺旋藻开发有不占农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特点,因而日益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螺旋藻产业的发展和系列产品开发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每年产生的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可达2000亿吨,其中超过1500亿吨是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植物生物质(Plantbiomass),是唯一可预测的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燃料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木质纤维素分解难,成为限制含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利用及环境治理上的瓶颈环节,因此加快分解木质纤维素无论对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还是环境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