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克 《世界科学》2009,(11):2-4
30年前的1980年1月15日.全国首家专门研究科学内在规律、研究科学与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关系的专业研究机构——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在上海成立。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学所的开创者和前辈们以研讨班、简报、著书立说、讲座等各种方式传播科学学的基本概念.当时风靡一时的领导科学概念和思想、区域经济概念和梯度发展理论等都是由科学学所的学者们首先提出并很快影响全国。作为改革开放产物的科学学所,其诞生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这个研究机构当时的运作情况等史实的回溯于今天看来更显珍贵。从本期起,本刊独家刊发《“历史的回顾和启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前辈专访录》,希望能引起业内外读者的关注和评论,也希望这组文章能对未来的科学学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创办的《科学学研究》与《科学学译丛》已经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科学学研究》是我国科学学领域的综合性理论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我国科学学、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理论见解和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典型案例。内容包括:现代科学技术性  相似文献   

3.
浅议科学学派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世界科技史,许多重大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的提出都与科学学派有关.科学学派作为一种成熟的科研组织,在近代曾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20世纪以来,科学学派在现代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汤浅现象”是日本当代科学史家、神户大学教授汤浅光朝根据本世纪中期权威性的“科学技术编年表”、《科学人物辞典》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等资料,从科学学(科学的科学)的观点出发,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自16世纪到20世纪前后450年间科学发展的历程后,于1962年发表的专著《科学活动中心的转移》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探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促进我国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国第一次“政治科学学讨论会”,于1987年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研究》杂志社联合主持召开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夫同志,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工学院、山西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今年九月三日,恰是世界著名科学学家、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普赖斯博士(Derek de Solla Price)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我们在本期特刊登了一组关于科学计量学的译文,以志纪念。大家知道,物理学、化学、医学等有诺贝尔奖,数学则有菲尔兹奖。如今年轻的科学学也有了自己的国际科学单项奖,跻身于世人敬慕的二十多项国际科学奖的行列。钱三强教授指出:“普赖斯科学学奖的设立,表示世界对交叉科学的重视”。他勉励我国科学家,尤其是中青年科学家,志存高远,为赢得像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普赖斯奖等国际科学奖而努力奋斗,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2007,(6):F0002-F0002
为借鉴发达国家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促进中美科普事业的合作与交流,在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和上海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际科学与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上海科技馆承办,中国科普协作促进会(筹)、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文汇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协办的“科技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中美科普论坛,于5月23日~25日在上海科技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在我国已经搞起来了,但是各方面的同志对科学学的理解却很不同。有的说,科学学就是科研管理学,因为研究科学学的同志搞的大多是科研管理问题。有的说,科学学就是科技政策研究,因为很多科学学方面的文章讨论的都是科技政策问题。还有的同志把科学  相似文献   

9.
发现和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和动向,是制定科研规划和课题的重要问题,有如地质勘探中去发现矿脉一样,只有正确了解矿脉之所在,方能取得勘探的最大效果。《论“当采学科”与科学家战略部署》一文谈了科学学中的“当采学科”问题,即如何在科学探索中寻求“富矿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规划中的作用“科学和技术革命对社会的进程和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呢?”象这类社会规划问题,当前说来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引起无数相关的论题:社会、职业和教育结构中的变革,对上层建筑和制度的调整作用,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与科学进步相联系的社会进程的管理和规划的新要求,对组织与交流样式的影响,以及劳力的再分配等等。在过去的近十年里,科学的兴趣转向了它本身,这并非纯属偶然;科学,拿它自己作为考察的对象,开辟了科学学——一个新的复杂的人类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1.
我们打算概括地小结一下,科学计量学在科学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当然至少先得简要地考察一下整个科学学的任务和主要特点。科学学的基本任务;乃是为科学沿着集约化方向的变革,奠定科学的基础。在今后数十年中,这个任务必须解决。因为恰如科学诸参数的时间动态特性所表明的那样,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科学将从粗放发展为州的阶段转变为集约发展为主的阶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科学学须得借助于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下称科学学所)的建立是有历史条件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小平同志提出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我们"臭老九"就开始翻身了,知识分子报国的春天到了。小平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其中一个就是科技现代化。当时的科学研究面临着一个问题:很多科研机构是沿袭苏联在"大跃进"时代建立的,十几年  相似文献   

13.
吴继侠 《世界科学》2002,(12):33-34
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李健民、浦根祥、李万等人编撰的《全球技术预见大趋势》(以下简称“大趋势”)一书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是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承担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促会代表团”成员唐纳德·兰根伯格博士(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校长)和琳达·威尔逊博士(密歇根大学副校长)于9月10日应上海科学学研究会邀请在科学会堂作了《工业与大学的关系》和《科学发展远景的预测》两个报告。现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海市科委“十五”期间的创新举措 ,去年上海完成了一项重大科技项目———《“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 (简称“上海技术预见”报告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在市科委的领导下 ,依托众多专家的建言献策 ,在信息、环保 ,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8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技术预见 ,完成了 40 0多篇世界最新科技动态报告和 1 80多个重点领域备选项目 ,为上海市的科技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 ,去年 1 2月中旬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联合在沪召开了首届“全国技术预见研讨会”。为将技术预见的内容及理念介绍给大家 ,本刊选登了本次会议的部分论文 ,作为“技术预见专题”推介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5,(11):F0004-F0004
2005年11月3至4日,由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共同主办,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科技馆以及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协办的“2005城市科普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市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欧盟、西班牙、荷兰、日本以及我国的科普专家分别结合自身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7.
卡尔节夫所著的《科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历史学研究问题》一书,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共308页。卡尔节夫教授的这本书所深入研究的科学学问题,实际上不仅是为这个学科中工作的学者所写,而且是为对科学活动的“人”的方面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所写,他们将喜欢作者处理很多问题时的新颖方法。  相似文献   

18.
负熵与熵定律的“逆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熵定律曾被爱因斯坦称为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在科学发展史中,熵定律一直以其深刻的内涵而成为后来许多科学理论的“营养基”,这只需举出玻耳兹曼的动力学理论、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关于自发辐射的理论等例就足够了,因为这些理论的基础都是熵定律。作为熵定律“无限扩张”后果的“热寂说’确实曾经困扰过一代学者,但自从普里高津学派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后,便打破了经典热力学中的静止观点,一度被视为消极因素或“干扰”因素的不可逆性,已被证明可能成为动态有序的源泉、相干的源泉和组织的源泉。下面提供的大气系统的实例,有力地说明了在非平衡条件下负熵流对动力系统组织化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还表明,自然界存在着大量按熵定律的逆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概念的1937年算起,系统科学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人间巨变,岁月沧桑,这门以有组织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在探索中获得巨大发展。在人类满怀希望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的系统科学学者们在想些什么?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联合大学、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等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成都召开,168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给大会的题词是“发展系统科学,服务科学决策”。学者们就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现状与未来发表了真知灼见。现摘录部分专家的论文及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裘知 《世界科学》2000,(8):47-48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则是这种正确认识的系统总结。人们在按科学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规律时有时会犯错误,当人们发现科学中的某个认识是错误时,便把这个错误认识叫做伪科学。如17世纪的“自然禁真空”(初中课本上译成“自然界厌恶真空”)理论、托勒密的地心说、斯大林时代的李森科学说,还有前几年的室温核聚变等。不属科学范畴的错误认识不能归入伪科学范畴,如广告中以借科学名义的误导宣传、文学中的错误报道、幻想、幻觉、骗术等,总之,未经科学方法探索、论证,未下定论的都不能归之于科学,而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