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构数据的共享是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从共享模式、集成技术、数据组织等三个方面对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共享进行研究探讨,选择了基于Web服务的数据共享模式、虚拟数据库法的集成技术,并结合地理空间数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特点设计了数据组织方式,最后结合地震应急案例,建设了用于地震应急的辅助决策综合库,可为地震应急指挥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震中位置的详细地理信息,包括震中所在位置、震区行政区划、交通、人口、经济、地形、活动断裂分布、历史地震等。传统方式是以调取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内数据并制作专题地图(二维平面图)的形式展示出来,但其无法描述和表达地面的高程和地物的高度。基于此,应急救援决策人员对震中位置的空间认知受限,影响决策者对实地信息的判断,进而影响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以Sketch Up建模软件制作表达地震应急专题的三维符号入手,结合开源免费软件抓取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产出地震应急三维专题图,实现了地震应急专题信息在二维介质上的三维立体展示,从而为地震应急救援决策者提供更加逼真、更加准确的地图服务。  相似文献   

3.
广西信息产业局于2006年4月18日在柳州市组织“柳州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共享平台一期工程”项目验收会。柳州市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体系共享平台一期工程项目构建了柳州市应急联动共享平台,该平台连接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市公安局110/122(含6个县)指挥中心、消防119(含二级终端)指挥中心、急救120(含二级终端)指挥中心,实现110、122、119、120四个部门的应急联动,建设了共享平台的基础数据库,建立了统一的应急联动接处警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大屏幕系统以及本地网系统。  相似文献   

4.
灾害信息治理是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多元主体协同是实现灾害信息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方式。自2011年“3·11”日本地震后,日本开始反思灾害信息治理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日本从立法、执行、监督三个层面构建灾害信息治理框架,近二十年来的灾害信息治理政策逐步向跨部门信息共享、跨区域信息治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演化,并构建起包括国家主导模式、民间力量主导模式、众包模式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和治理机制。基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理论,从灾害信息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客体三方面提出构建多元化、智能化、全周期的灾害信息治理模式,为我国构建现代化灾害信息治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快速地启动应急预案,达到有效地组织指挥调度和最小化事件的影响,移动协同的卫生应急系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结合形成基于移动终端和指挥中心的协同决策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突变论的基本原理对可能导致系统进入应急模式的控制变量进行监控,一旦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利用相识度在数据仓库中进行案例检索,协助指挥中心做出高效的决策.系统仿真实验证明,监控临界值启动进入预警,能够有效提高决策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6.
校友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使用动态网页制作技术JSP和数据库技术来构建,采用B/S开发模式.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新闻信息发布,校友所在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校友查询等功能,实现了校友资源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应急管理角度探讨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并结合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四个影响因素: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和社会支持,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对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应急管理角度探讨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并结合个体面对灾害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四个影响因素:灾害意识、灾时行为、灾害认知和社会支持,论述有效管理地震应急信息的关键技术对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护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是目前地震应急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中应急基础数据库是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系统最关键的环节.为此浙江省在"十五"期间开展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浙江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可对全省各地区实施地震应急监控、动态跟踪和救灾指挥进行技术支持,为浙江省地震应急救援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的协同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实现基于网络的协同产品开发是当前计算机协同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论文提出协同的产品开发模式是分阶段的产品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过程。支持协同设计的基本使能技术包括 :产品数据共享 ;跨异构平台的数据互操作与信息资源的动态调配技术 ;多用户决策的协调与优化技术。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协同产品开发实现过程 :建立分阶段的产品信息模型 ;在网上提供封装的产品模块 ;远程访问和调用 ;共享协同设计过程 ;产品的整体优化和协同决策。利用CORBA和 Java技术支持产品数据共享和协同优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在铁路运输保障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当铁路运输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时,在突发事件现场和救援指挥中心、各相关救援中心之间以及事件现场内部建立通信,使现场的信息(语音、图像、数据)能够迅速、及时的传送至应急指挥中心,从而保证各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挥人员能对铁路应急抢险工作作出实时、准确的决策,并将各种指挥命令传达给现场相关的抢险人员。本文详细介绍了铁路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组成、接入技术及现场和中心设备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震应急专题图件的不同需求,研制了地震应急专题图中要素空间分布与专题属性归一化模型,并基于Python语言在QGIS软件下研究开发了热图快速制作插件,最后利用该插件制作如学校分布、人口、经济分布等地震应急专题图。本文探索并总结了如何利用热图技术快速制作地震应急专题的方法,并将该技术积极推广到实际地震应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电力应急相关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实现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设备的工作模式,借助3G通信、即时通讯服务、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文章对电网智能移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系统适用于应急信息发布、应急作业指导、实时工作汇报、监控指挥中心、应急报告生成等业务环节,实现人机分离化办公,缩减规范业务流程,从而提高电力应急工作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提升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4.
李海威 《广东科技》2012,21(13):202-203
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医疗信息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平台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电子医疗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其包括以下方面:基于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层、数据交换层,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四个层次,还包括贯穿四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探索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有效形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政务网上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需求十分迫切,传统的基于数据交换的信息共享模式在应用上的瓶颈越显问题突出,结合厦门市电子政务网建设的实际环境及需求,采用SOA与云计算融合的云服务模式,提出了基于云服务的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及在线业务协同平台的原型框架.针对性地给出了"云端集成网关"、"服务融合"、"虚拟化业务平台"等概念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改进与完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地震局在"十五"期间已初步建成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它的建成提高浙江省整体的地震应急水平,为省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提供指挥场所和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浙江省地震局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系统,提出了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善与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应急反应与指挥能力不断提高,更好的为防震减灾服务,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震应急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与特点,基于JavaScript Viewer开发框架与构建,结合ArcGIS Server网络地图与数据服务,实现震后地震灾情的快速上报、查询和分析,使得地震应急后方指挥部能第一时间掌握震区各灾情上报点的基本情况,搭建地震应急指挥部、地震现场工作队、市县地震局三大救援力量的数据和信息共享平台,为精准救灾、科学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由专业地震应急救援队为主要队员组建社会多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门网站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并对组建形式以及灾害综合应急处理及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以及地震预报的难度和现实水平,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应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从国内外对一些震例的处理可以看出,应急工作不及时、不恰当会引起相当的混乱,从而加重地震灾害。如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7.8级地震,16000多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利用市级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坚持以业务协同带动信息共享、以信息共享促进业务协同,不断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在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为部门提供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