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过度自信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委托一代理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经纪人过度自信条件下的金融市场最优委托一代理合同。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机构和经纪人都是风险中性的条件下,当经纪人的过度自信水平可观测到时,金融机构将提供一个能被过度自信经纪人接受的最优委托一代理合同,该合同随着经纪人过度自信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廉价,随着经纪人保留预期效用水平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昂贵。当经纪人的过度自信水平不可观测到时,如果金融机构认为经纪人过度自信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金融机构提供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只能被过度自信经纪人接受;如果金融机构认为经纪人过度自信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金融机构提供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能够同时被理性和过度自信经纪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模型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销售产品并付给代理人一定的报酬. 委托人和代理人对随机需求的均值或方差的估计存在误差,由此产生绝对过度自信和相对过度自信. 委托人可提供的薪酬合同有两种:线性合同和阈值合同. 在委托人和代理人持有的不同自信度组合中,分别给出了线性合同和阈值合同下的最优参数. 研究得出:对委托人而言,当且仅当其关于不确定性需求方差的信念较代理人悲观,并且对市场需求位于零点附近的可能性的估计较代理人小时,阈值合同优于线性合同;否则,在线性合同和阈值合同下,委托人的均衡期望收益相等.  相似文献   

3.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将过度自信行为考虑进激励机制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设计之中,分别研究了过度自信条件下市场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委托人与经纪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结果表明,市场微观层面上,经纪人的过度自信行为与委托人采取的内、外监督措施均可降低代理成本,两者在解决委托人与经纪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中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互补充的;市场宏观层面上,被雇佣的过度自信经纪人的人数比例,随其整体对市场自信程度的加大而上升.这两个层面所得结论在实际应用中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为解决资本市场中的代理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的动态激励契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行为金融学与激励理论相结合,在经理人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同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建立契约模型,研究公司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动态最优激励.结果表明,过度自信和监督机制均可使最优激励契约变得廉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代理成本,两者在解决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委托代理问题中,均对激励契约具有替代作用.同时,随着经理任期的增加和工作经验的丰富,一定条件下过度自信对激励契约的替代作用将逐渐减弱,最优的激励最终会提高至提供给理性经理激励的水平.该结论在我国企业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激励方式的不足,为企业节约激励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力地解释经理人中存在的"异象".  相似文献   

5.
非对称过度自信水平下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理性的委托人和过度自信的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在考虑道德风险和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为其私有信息情况下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为委托人制定契约来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并甄别其过度自信水平.进而分析契约并与过度自信水平为双方共同知识的情形比较.结果表明,当委托人不了解代理人的过度自信水平时,委托人期望收益下降,拥有私有信息的代理人的努力程度降低收益却增加.研究结果体现了信息的价值,对如何设计契约并提高激励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虑经纪人投资情绪的委托代理合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提出将经纪人的投资情绪考虑进资本市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非理性经纪人的投资决策给委托人带来的影响,得到了此时委托人与经纪人之间的最优委托代理合同.结果表明,经纪人的乐(悲)观投资情绪可以使委托人的代理成本得到补偿,并且委托人对经纪人的最优激励强度随着经纪人乐(悲)观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经纪人的乐(悲)观投资情绪,对委托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考虑国企高管代理人表现出的过度精确和过高估计两种不同过度自信心理形式,分析了国企高管在异质委托情境下,不同过度自信形式对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纳什均衡合同中最优契约激励系数的影响机理。通过构建包含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国企高管的三方博弈模型发现:在异质委托情境下,国企高管过度精确的自信行为提高了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经济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而对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社会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没有影响;国企高管过高估计的自信行为提高了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社会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而对纳什均衡合同中促进经济任务努力的最优激励系数没有影响。从国企高管代理人的努力类型来看,过度精确的自信行为降低了自身对经济任务的努力水平,而过高估计的自信行为提高了自身对社会任务的努力水平。在我国当前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该契约理论模型将委托代理参与人扩展到包含国有股东、非国有股东和国企高管三方参与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非理性国企高管对国企双重任务的行为差异,研究结论可对完善国企治理及高管薪酬机制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建立了风险投资公司、银行与创业企业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风险投资公司的监督比例存在一个临界值,并分析了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心理特征与风险投资公司监督努力对各参与方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在三方参与约束条件下,当风险投资公司监督比例小于临界值并且监督对投资成功的影响作用大于增值服务的作用时,风险投资公司的监督努力会提升创业企业和银行参与投资的意愿;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行为会提升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参与投资的意愿。在双向道德危害情况下,当风险投资公司监督比例小于临界值并且监督对投资成功的影响作用大于增值服务的作用时,风险投资公司的监督努力会提升其最优努力水平与权益分配比例;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行为会提升其最优努力水平,并会降低风险投资公司的最优权益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过度自信条件下委托代理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不同过度自信水平的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缺乏的问题,通过数理推导研究分析了次优和最优情形下委托人和代理人非对称的过度自信水平对努力水平、激励系数的影响,并应用实验研究有效地验证了模型推 导的结论.与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理性时的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当委托人和代理人过度自信水平不同时, 设计最优报酬契约时仍需要向代理人实施激励.研究结果对设计报酬契约、提高激励效率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考虑由理性的制造商和过度自信的销售商所构成的供应链,研究制造商如何进行产品的生产决策及定价,并设计合适的激励机制来激励销售商努力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委托代理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销售商的过度自信程度对其努力程度,制造商的最优期望利润、生产和价格决策以及最优激励合同的影响,进而与销售商完全理性的情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随着销售商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销售商的努力程度、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和价格决策以及期望利润会越来越偏离理性时的情形。最后,通过算例对结论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1.
过度自信对经理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代理理论证明了经理报酬中的最优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成反比。然而许多关于薪酬与风险的实证和实验的研究却提供了与之相反的证据。从理论上探讨当经理过度自信时最优的业绩分享系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模型表明,当经理过度自信的系数较大时,尽管经理是风险厌恶的,最优的业绩分享系数在风险较大的区间内却是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上升,而在风险较小的区间内则是随着风险的增加而下降;而且随着经理过度自信系数的加大,经理付出的最优努力水平也将随着风险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考虑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的最优激励契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行为金融角度出发,对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情形下的最优激励契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基金经理的过度自信水平满足其过度自信容忍度约束时,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获得的收入均超过基金经理完全理性时双方的收入,实现了"双赢";当基金经理的过度自信水平超过其过度自信容忍度时,基金投资者与基金经理双方都会遭受损失,基金投资者将不再雇佣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过度自信容忍度约束随着基金经理风险规避程度及外界影响波动的增大而变得宽松.  相似文献   

13.
有限合伙制因其低运营成本、无双重税负和高激励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领域.本文研究了有限合伙制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契约设计问题,探讨了随机性契约的作用.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设定比确定性契约更有效的随机性契约,需要施加较强的假设.我们发现由于普通合伙人是风险规避的,而且随机性契约又引入了额外的不确定性,因此一般情形下随机性契约不会占优于确定性契约.但是由于复杂形式的契约设计和监督成本较高,确定性契约通常选择简单可行的函数形式,使得契约设计转化为契约参数的选择问题,导致效率扭曲,此时契约参数随机化可纠正确定性契约中的效率扭曲,从而随机性契约成为更优选择.因此本文以线性契约为例,给出了在有限合伙制中,最优的随机性契约优于最优的确定性契约的参数条件,而且证明了此时随机性契约是对确定性契约的Pareto改进,且引致更高的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零售商对市场需求的过度自信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期望过高和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精度高估两个方面,这会导致其经营决策与完全理性时的决策相比有偏差。为此,构造了反映两种过度自信的市场需求认知模型,改进了现有相关研究中往往仅考虑对市场需求的预测精度高估的市场需求认知模型,并基于改进的需求认知模型得到了过度自信零售商在无资金约束和存在资金约束且由银行提供融资服务时的最优订购决策。研究表明:如果市场需求的期望值较大,则存在过度自信的无资金约束零售商的最优订购量大于完全理性下的订购量,但其最优的期望利润随着过度自信水平的增大反而减少;如果市场需求的期望值相对较小,则结论刚好相反。当零售商面临资金约束时,风险规避银行是否提供融资服务取决于零售商的自有资金水平;过度自信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不仅受自身自信水平的影响,还受银行融资利率和初始自有资金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依据合约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面对中国普遍存在的买方"跳单"行为,房产中介应当如何在开放性代理合约和独家代理合约中进行选择.首先通过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分析了各合约下中介的最优的努力水平,并研究了买方"跳单"概率和卖方房屋售价对最优决策的影响.然后基于最优决策,对两种合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中介在独家代理时应实施更高的努力水平;若买方"跳单"概率较小,中介应该选择开放性代理;若买方"跳单"概率较大,中介应对售价较高或较低的房屋采用开放性代理,对售价处在中间水平的房屋采用独家代理.另外,数值实验表明,随着买方"跳单"概率的增加,中介应对更多的房屋采用独家代理合约.而随着独家代理费的升高,在更大的"跳单"概率范围内,中介一定不应该选择独家代理合约.  相似文献   

16.
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条件下基金收益与风险的动态变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健  庄新田 《系统工程》2006,24(6):64-67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建立基金经理过度自信时的交易模型,分析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的收益和风险与基金经理过度自信程度以及交易成功的次数均成正比例变动。另外。随着交易持续进行,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高能力投资者,则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高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若过度自信的基金经理为低能力投资者,当其过度自信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时,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将收敛至低能力基金经理进行理性交易时的水平。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丰富的工作经验会使基金经理变得理性,而过度自信对基金收益和风险的影响也并非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