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中法官审判案件是对法律正义、社会效果等因素的综合权衡,与传统三段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法官的裁判解释本质上是法官进行价值衡平的过程,是法律解释的关键。法律解释方法与法官审判时考量的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应当区分开来。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约束,法律原则、司法解释和程序性条款都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司法机关的判决会影响到法治进程,法官作为真正的法律实践者,应起到有效调控法律与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有句名言,"目的是所有法律的创造者"。立法者制定一部法律的目的,往往决定着这部法律的立法模式和利益倾向。因此,作为一种理念的探索,研究民事诉讼的目的对于立法、司法过程以及理论学说的深入和实践中机制的运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结合民事诉讼的目的,分析法院调解程序和判决程序的功能定位,进而明确法院在适用调解程序和判决程序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法律事实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法官人为剪裁的结果。法官的素质、证据规则乃至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都会影响到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裁量,并最终影响到判决结果。因此,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据规则体系、增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科学性,引入判例制度,是规范法官剪裁法律事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法律解释是法官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方面。对大陆法系历史发展中各阶段中法官的法律解释权限的考察,有助于学界对法律解释理论的理解。本文通过古罗马时期、欧洲中世纪、法国、德国等国法律中法官的法律解释权限的分析,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问题实际,认为我国法治进程中应逐渐在法律中应赋予法官的法律解释权,并将其明确化。  相似文献   

5.
授权性法律法规具有灵活性,法官采纳或不采纳都是合法的。然而在现代法治视域下,法官随意采纳或不采纳是违背法律规范性要求的。《刑法》中对有立功、自首、悔罪情节而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授权性规范在内容设计上不规范。同时,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没有对授权性法律法规可适用范围进行有效地界定,对法官合理适用没有科学的指导。同一案件采纳和不采纳这类授权性规范会产生性质差异很大的判决,进而容易导致合法的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6.
再审程序是既判力理论的例外.而既判力原则,实质上是确定判决在实体上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体现着国家司法权威性、统一性.再审制度的存在,必然使得案件的再次审判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处理好再审制度和既判力理论的矛盾,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无论是理论或者实务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于2010年7月1日执行。关于法庭中法官角色讨论亦即将再次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刑事诉讼,就其整体而言是关于事实认定程序、各方行动过程、法官确定判决的各种法律关系的综合;而就其具体而言,是以实现法令为目的的,法庭及当事人进行各种诉讼行为的综合。在各种国家机器中,法官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法官是国家刑罚权的实施者。也是保护被告人不受迫害、歧视的护佑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判决“不准离婚”制度是在三次婚姻立法中均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形成于长期的法律解释和司法实践中。本文主要围绕现行《婚姻法》第32条第2款关于离婚之规定分析指出,在当代中国,应从社会与国家的二元分离视角重新认识和反思婚姻的本质及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明确立法、行政和司法在离婚中仅具有消极功能。基于此,才能正确阐释立法之真实涵义和精神,进而揭示出原有理解的错误性和法律解释、司法实践的违法性。必然地,建基其上的判决“不准离婚”制度也是非法的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司法推理是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通过适用法律,认定案件事实,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司法判决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推理形式,如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等。纯粹的形式法律推理具有很多缺陷,在实践中,司法活动为谋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质法律推理备受司法者的重视。司法的实践理性、司法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实质法律推理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法律推理作为逻辑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审判中法官正确恰当地运用法律推理无疑能够增强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正当性。对法律推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法官加强法律推理能力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科学的司法裁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会对法官裁判案件大有帮助。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推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与法官裁判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未取得令人乐观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再审程序是既判力理论的例外。而既判力原则.实质上是确定判决在实体上对于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体现着国家司法权威性、统一性。再审制度的存在,必然使得案件的再次审判成为可能。因此,如何处理好再审制度和既判力理论的矛盾,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无论是理论或者实务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并非民事权利。占有诉讼是作为占有核心法律效果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行使的诉讼表现,其重于事实秩序维护,要求迅速进行并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占有诉讼的提起不能按照实体条件要求,搞先审后立。在实体法完善占有制度的同时,占有诉讼也需要进行程序规范。借助解释论将占有案件纳入简易程序审理可作为权宜之计,诉讼法完善时应将占有保护案件明确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长远看,可考虑将占有诉讼程序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相对独立的制度,以体现占有保护这类事实争议与普通权利争议处理上的不同,丰富民事诉讼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官司法能力是指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本领。法官司法能力的内涵即是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时应该具有的能力类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法官司法能力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我国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目标应是精英化,即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官。  相似文献   

14.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破产案件受理程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程序保障理论观点认为,程序赋予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提供的程序保障与关系人的相关利益大小、程序结果是成比例的。据此分析,我国破产案件的受理程序提供的程序保障与受理法律效力并不相称,案件受理给债务人及债权人带来一系列重大的法律后果,而作出这些后果的程序债务人或债权人基本上不能参与。且在一个极为狭小的受理程序空间内,要求法院对诸多复杂破产实体要件进行审查是不现实的。不能对实体要件进行审查,没有赋予利害关系人相应的程序参与权,影响重大的破产受理效力便失去了程序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法官的职业法律思维,是指法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通过逻辑推理,正确理解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定,切实领会有关法律规定的价值取向、精神实质和立法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社会纠纷的能力。本文对职业法官应具备的思维特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陪审制度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对于陪审员的素质要求就限于案件事实认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为随着法律的不断发达,陪审员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能力是无法和专业法官相比的.如果我们从陪审制度的政治意义出发去确定陪审员的范围,然后再根据该范围内陪审员的素质去确定陪审员的职能,就容易得出在具体案件审理中,陪审员只需对案件事实的审理负责,而法律的适用则由职业法官来处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民事诉讼的价值追求之一。司法公正由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部分构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民事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维护司法判决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民事保全程序必须满足司法公正的相关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于民事保全程序的规定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以司法公正为视角,分析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基本理论,以及司法公正与民事保全程序的关系,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视角下探讨了民事保全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基于判决理论的判决树自动识别算法成功率低、自动识别过程耗费时间长和判决门限多等缺点,提出了改进的平行判决算法。通过MATLAB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可行性。统计测试表明,在SNR=8dB的条件下自动识别的正确率不低于98.5%,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从民事诉讼裁判的视角对"法无明文规定"下的民事审判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依法审判原则"的发展和法官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修补法律漏洞的必要性。通过对修补漏洞的方法、意义和制约因素的阐述,找出我国民事审判中法官通过修补法律漏洞进行裁判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确立"法无明文规定时不得拒绝审判"的原则,全面提高法官的素质,充分支持法官修补法律漏洞从而进行判决的行为,尽力保证司法的独立性,着力提高司法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