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基斯坦地震前热红外辐射增强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10月8日,北京时间11时50分36秒,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73.6°E,34.4°N).文中分析了3个以震中为中心的互相嵌套的(半)椭圆环的热红外辐射随时间变化,发现震前震中区附近热红外辐射出现增强现象,上升趋势随着离震中的距离增大而减小,远离震中区270km后,已看不到上升趋势.另外,发震断层MFT也出现热辐射增强现象,非发震断层亮温上升趋势不明显.分析证实各研究区地表温度年变及太阳辐射输入的能量从9月份到10月份是逐渐下降的, 说明震中区热红外辐射增强现象可能与Pakistan 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05A和6082铝合金进行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在变形温度为450-550℃和应变速率为0.005-10s^-1条件下两种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行为.6005A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均呈现波浪形特征,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硬化和软化接近平衡,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硬化过程占据主导地位,回复和硬化过程的竞争使流变曲线呈现波浪形上升的趋势.6082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情况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未出现周期性波动;在中等应变速率条件下也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波浪形特征.两种铝合金均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其热变形是受热激活控制.最后给出了铝合金热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7075铝合金触变高温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该合金的应变速率与流变应力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了流变模型.结果表明:保温时间1 min、变形温度350~450℃、应变速率0.01~1.00s^-1的条件下,应力曲线变化可分为加工硬化段、平稳变化段和稳定变化段三个阶段.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稳态流变应力增大;应变速率和流变应力之间基本满足指数关系,该合金高温塑性变形过程是一种高温蠕变的热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HJ-1B模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两种单通道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有的两种单通道算法(覃志豪单通道算法和Jimenez-Munoz&Sobrino单通道算法)都是针对LandsatTM提出的,中国即将发射的HJ-1B卫星传感器也仅有一个热红外波段,要想应用这两种算法对HJ-1B数据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需要根据HJ-1B热红外波段的通道响应函数来重新得到算法中的经验关系.文中针对HJ-1B卫星传感器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修订,通过大气辐射传输软件MODTRAN4模拟数据对算法进行了精度评价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HJ-1B卫星传感器的噪声等效温差(NE△T)和各种参数的估计误差对算法进行了综合误差分析,发现在NE△T≤0.3K的情况下,覃志豪单通道算法平均综合误差为1.14K,而Jimenez-Munozoz&Sobrino单通道算法平均综合误差为0.94K.基于模拟的HJ-1B热红外波段数据,采用修订后的算法进行了地表温度的反演实验,通过对反演结果的分析,发现覃志豪单通道算法反演的地表温度比模拟的地表温度低1.2K左右,而Jimenez—Munozoz&Sobrino单通道算法比模拟的地表温度低0.8K左右.从算法验证和应用的结果来看,修订的这两种算法可以方便地应用到对HJ-1B热红外波段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  相似文献   

5.
压性雁列构造变形过程中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实验室利用铂电阻接触测温系统和红外热像仪两种仪器,观测了含压性雁列断层结构的岩石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都显示了热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应力、应变场的关系.实验显示,在岩石标本的不同构造部位的增温速率不同,反映了不同部位的应力分布不同.实验过程中标本变形可分3个阶段:弹性阶段、粘滑阶段、以及破裂阶段.温度变化过程也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温度上升速率不同,热辐射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主导增温机制发生了改变.实验结果对利用卫星热红外波段资料研究断层现今活动提供了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THERMOMASTER-Z型热/力模拟试验机对CSP生产线上冷轧冲压基板(SPHD)进行了热变形实验,建立了该钢种的临界应变模型以及流动应力-应变模型;分析了试验过程中工艺参数对临界应变、流动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变形速率是影响临界应变的主要因素,当热变形达到临界应变时,将发生动态再结晶,同时造成变形抗力的波动。  相似文献   

7.
代富平  魏炳波 《中国科学(G辑)》2008,53(11):1543-1551
三元Al-30%Cu-18%Ag合金在自由落体条件下发生快速凝固,形成由θ(Al2Cu),α(Al)和善(Ag2Al)三相组成的凝固组织.测定其固相面与液相面温度分别为778和827K,实验获得过冷度最大达△TMax=171K(0.20TL).在对过冷行为和形核能力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合金快速凝固组织的演变规律.发现过冷度随合金液滴直径减小而呈指数形式增加,在整个过冷范围内,θ(Al2Cu)相的形核率最大,ξ(Ag2Al)相的形核率最小.当△T〈78K时,初生的θ(Al2Cu)相生成粗大枝晶;当78≤△T≤171K时,θ(Al2Cu)相晶粒细化,与α(Al)两相交替生长;当△T≥171K时,形成了以(θ+α+ξ)三元不规则共晶团为主要特征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集团展开和平均键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宽带隙高温半导体、合金型应变居异质界面C/BNxC2(1-x)、BN/BNxC2(1-x)和生长在BNxC2(1-x)合金衬底上的C/BN应变层异质结的价带偏移△Ev.结果表明:C/BNxC2(1-x)和BN/BNxC2(1-x)的△Ev随x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而应变层C/BN的△Ev随x的变化是接近于线性;三种异质结的△Ev值随x的变化关系决定于异质界面两侧带阶参数Emv随x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20CrMnTi结构钢热变形行为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20CrMnTi结构钢在温度为1223~1243K,变形速率为0.01~5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通过奥氏体再结晶动力学回归计算了20CrMnTi的形变激活能,以及峰值应力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提出采用加工硬化率-应变(θ-ε)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钢发生动态软化的类型,并可以确定动态再结晶开始和结束以及最大软化率时所对应的应变.给出了反映该钢动态再结晶进行过程的动态再结晶状态图,以及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和完全再结晶时间与形变温度的关系图,并回归出了20CrMnTi钢的再结晶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AZ61镁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对AZ61镁合金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分析该合金在不同变形温度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压缩流变应力.研究AZ61镁合金在热变形时,流变应力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流变应力模型.结果表明,AZ61镁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时,当变形温度一定时,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应变速率一定时,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Z61镁合金的热变形过程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其流变应力的变化规律主要受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两者机制的共同作用.在热变形下,AZ61镁合金峰值流变应力可以用双曲正弦模型来进行较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探究裂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和红外辐射技术,对裂隙混凝土试块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应变场和温度场的演化规律。在本试验中,通过数字图像相关与红外辐射技术分别确定加载过程中裂隙混凝土应变集中区和表面温度场的演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集中区由预制裂隙尖端萌发,沿加载方向扩展,当裂隙混凝土轴向荷载达到峰值荷载的76.54%左右时,试件仍未有贯通裂纹产生。裂隙混凝土应变场标准差演化过程可大致划分为初始分异、匀加速分异、变加速分异3个阶段。温度场标准差演化过程大致分为匀速分异和突变分异2个阶段。不同应变场和红外辐射温度场标准差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5~0.92之间,呈中度或高度相关关系。随着新生裂纹的扩展,试块表面的最高温度逐渐上升,上升幅度为3.33%。在试件破坏时出现连接预制裂隙的高温条带,红外辐射温度场标准差随轴向应变的增大波动增长,分异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2.
AZ31镁合金变形行为的热/力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在变形温度为423~723K,应变速率为0.01~10s^-1,最大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对铸态AZ31镁合金进行热/力模拟研究,并结合热变形后显微组织,分析合金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是影响变形激活能的关键参数;当变形温度一定时,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在523~573K时变化不大,而在大于573K时增大较快,可用包含Arrheniues项的参数Z描述AZ31镁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利用Gleeble 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Cu Ni Si Cr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和不同变形温度下流变应力与应变速率、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组织在热压缩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变化对合金的再结晶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越小,合金也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同一应变速率下合金动态再结晶的显微组织受到变形温度的强烈影响;并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求得Cu Ni Si Cr热变形激活能Q为265.9 kJ/mol.  相似文献   

14.
用一简洁的方法推出辐射亮度相对论性变换关系,对于热辐射,在光学厚和光学薄的情况下,一个温度为T,视向运动速度为βμ的天体,其观测温度都是为「γ(1-βμ)」^-T,即向着观测者运动的天体所观测的热辐射温度要比它远离观测者时高;而对于高同步加速非热辐射,在光学薄的情况下,辐射强度变化因子为γ「γ(1-βμ)」^-α。而在光学厚的情况下,变因子为γ(1-βμ)^-1/2。类似地,向着观测者运动的天体所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铸态2.25Cr1Mo0.25V钢在不同温度(950℃,1050℃,1150℃,1250℃)不同应变速率(0.005S-1,0.01S-1,0.1S-1)的条件下做热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分析热力学参数对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形变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流变应力减小,峰值应力和应变降低;确定了热变形激活能和建立了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GH625合金进行了以不同变形温度、不同应变速率变形到真应变值为0.7的热压缩试验,以研究其热变形过程的动态再结晶组织演变.利用光学显微镜(OP)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应变速率对GH625合金热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及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变速率·ε=10.0s-1时,实际变形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产生变形热效应.GH625合金热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是一个受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控制的过程,在应变速率·ε≤1.0s-1时,GH625合金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及体积分数随着应变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动态再结晶形核机制是由晶界弓弯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和亚晶旋转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组成;在应变速率·ε=10.0s-1时,由于变形热效应使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及体积分数迅速升高,动态再结晶机制则是以弓弯机形核的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7.
30MnSiV钢变形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得到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30MnSiV在900-1500℃热变形过程中,变形阻力与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非线性回归法得到30MnSiV钢变形阻力的数学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19.
以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得到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30MnSiV在900~1 500℃热变形过程中,变形阻力与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非线性回归法得到30MnSiV钢变形阻力的数学模型,并与现场实测值进行了分析比较 .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专门设计的热循环装置进行热机械循环迭加试验.研究表明热循环速率对热应变过程有密切依赖关系.快速热循环引起热应变途径偏离线性变化规律,并推迟了达到最大热应变过程.选择合理的最大热循环速率,以保证热循环应变与机械循环应变的线性变化关系.循环应力、应变及温度对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在热循环与机械循环同相与反相迭加条件下,在接近热循环上限值的高温范围出现热循环软化现象.这是两种热机械循环应力应变迭加方式所共有的特征行为.这一结果可由本文作者已发表的微观结构分析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