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政治的外在要求深入到作家创作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层面探讨一体化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原因.缘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主宰脉系的儒家思想约束个体而崇拜圣道所形成的艺术思维特征,作为民族的文化心理积淀,在建国之初政治意识强化的时代特有环境下,归属到了服务政治的文学观念上,转化为一种极富时代特征的政治文学的价值观念.它所形成的作家众心归一的创作凝聚力,使主流文学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一体化发展基础.具体分析诗歌、戏剧、散文和小说创作还可以得知,传统文化精神对创作的一体化的自觉维护意识,还表现于思维模式的群体性特征上.它在作家的人生选择时直接与具体政治层面的功利意识连在一起,从不同向度上促进和强固着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文学的总体面貌上考察,当代十七年实际上形成了主流文学的作家共同体的创作范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作实践阶段,这时期的文学即可称之为常规范式文学.它的主要表现是文学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文学观念和创作内涵的一致性.本文着重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心理等角度,具体探讨十七年常规范式文学的形成原因及基本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宏观地考察了传统文化与新文学作家之间的关系,依次论证了各时期治新文学者对传统文化所持态度的具体微妙处、传统文化在文学观念层面所给予新文坛上种种理论主张的潜在影响、它对五四以来作家实际创作的思想及艺术追求的制约等,从而勾勒出了中国新文学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内在继承性,并附带阐述了对鲁迅的一个文学史论断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视角的影响.然而,不同时代的华裔作家也分别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回应并最终颠覆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文学中,鲁迅是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先行者和奠基者.他在此类小说中所坚持的创作倾向,对台湾作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台湾作家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不仅在民族灵魂的发现上沟通了与鲁迅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而且显现了一种深深的"鲁迅情结".这种"鲁迅情结"既影响了台湾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创作风貌和主题流向,有力表明了两岸文学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又从海峡彼岸文学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西地域文化影响现代作家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内容,特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积淀、地域文学自身的基因传承都影响了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江西地域文化突出地表现为:慎思的山水文化、富有人情味的民俗文化与刚劲的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新文学作家全盘否定古诗词,视古诗词为"死文学",主张建立一种新文学--"活文学".他们倡导白话新诗,对古诗词进行了坚决的否定.但是,在"五四"后期尤其是"五四"落潮之后,"五四"新文学作家却一改"五四"时期的偏激态度,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肯定了古诗词.古诗词与新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这样新文学作家创作古诗词就成为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以它的女性作家群体脱颖而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创作蔚然成势而崛起于文坛的。女性文学的性别色彩、独特价值和意义,不仅揭示了父权文化重压下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扩大了整个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范围,带着它的女性的灵性、对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下的回族作家回族化创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族作家创作的回族化和非回族化是回族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的两种现象。回族作家的回族化创作是回族文学的基本倾向和理想境界,重视对回族文化中的深层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对他文化的吸取和互融,是回族作家立足自我文化下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日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作家内心深处的各种动向,直观把握作家微妙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流变。它亦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作家日记与创作之间还可能存在互文关系,我们只有把作品放回到这种互文网络中才能对其文学内涵作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同一文化区域的两个组成部分,闽台两地在文学上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回顾闽台文学的交流历史,总体上说,是福建文学对台湾文学的影响,现简略就闽台文学渊源、创作题材交融、闽台诗钟竞咏、闽台作家往来等四个方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12.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13.
香港学者散文创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学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分支。香港学者散文创作受中国传统文学的深刻影响 ,又吸收融汇了西方文学的幽默风趣 ,它是作者学识、机智、才情和辞采的完美体现 ,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本文对香港学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考察 ,分析评述 70年代后香港学者散文勃兴的历史原因和香港特定的人文、社会环境对它产生的影响及这一时期重要作家的创作情况和主要作品 ,并就香港学者散文创作与大陆的散文创作进行比较 ,总结归纳了香港学者散文创作的艺术特征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女性文学在新疆的崛起,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但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两位作家创作的年代属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热潮的年代,但她们的创作词语和意识还没有像内地的女作家那样开放和大胆,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女作家还缺乏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义观点,她们对女性主义的伸张和表现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文学创作历程中,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姿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追求主流文化认可,民族作家努力成为民族生活代言人,表现了与汉族生活迥然相异的少数民族生活情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深入思考文学的民族性,促使民族作家在文化层面将追求民族性与体现世界性结合起来,努力尝试作为人类灵魂的承担者,其创作体现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学创作历程中,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姿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追求主流文化认可,民族作家努力成为"民族生活代言人",表现了与汉族生活迥然相异的少数民族生活情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现象;新时期以来,民族身份意识的觉醒促使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作家深入思考文学的民族性,促使民族作家在文化层面将追求民族性与体现世界性结合起来,努力尝试作为"人类灵魂的承担者",其创作体现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家李佩甫一直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他把笔下的人物都安放到了中原这片土地上.李佩甫的创作,年轻时没有井喷现象,年过五十之后也没有减速,而且越来越炉火纯青.他是文学豫军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此外,他对中原文化的解读,让河南在全国产生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日益全球化的语境下,跨域写作的海外华语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一脉,它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文化重建和文化史重新书写的作用。文化身份是作家在异域确立自我主体意识和获得自我归属感的重要表征,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语作家在文化身份上呈现了鲜明的混杂性和双重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前后异军突起的南阳作家群在当代文坛曾数次掀起文学浪潮,使南阳作家群名声在外,成为南阳这个城市鲜亮的文化标签。南阳作家群的创作以其源于民间、扎根乡土的本色无形中带动了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他们的作品中折射出悠久厚重的南阳本土文化,为读者构筑出别具风情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