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理学家,他在综合传统道德修养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实的道德实践提出了三个层面的理论要求,分别为处事之道、处人之道以及处己之道,从现代的视角来看,分别涉及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谈"道"     
道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道有多种,但主要为天道与人道.道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对外部世界的价值观念的思维肯定形式.儒家文化对于道的探索,以人道为出发点,不断以天道来粉饰和神化人道;道家则以天道为探索起源,不断以人道来充实和完善天道.儒家之道和道家之道,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形成,虽然分别在道德层面和审美层面上做出各自的贡献,但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及人生之道的把握上都产生了较为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的诚信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诚信的含义是人与人要处时应当诚实无欺,言行一致。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诚信道德应成为公民的立人之本,家庭之道,经商之宝,交友之道和政之本。  相似文献   

4.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璠 《科技资讯》2010,(4):244-244
诚信是个人成功的为人之道;诚信是企业成功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6.
“大学”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大学”具有不同的内涵特征.适应于中国古代礼乐社会文化背景的中国古代大学,从教育对象、教育目的和教育层次上区别于“小学”而存在,具有明显人伦色彩.与西方大学突出“求真”与“自由”的文化理念不同,中国大学突出的道德本位色彩强调通过教育达到“修齐治平”的最高境界,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理念和终极追求.在中西合璧的现代大学文化理念探索过程中,西南联大在吸取西方大学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始终坚守对中国传统道德本位“大学之道”的自觉文化抉择,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诚信是中国的基本道德传统.在阐明人文奥运理念与中国诚信传统之契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体育人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体育人诚信道德建设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8.
武士道的雏形-平安主从道德,以武士通过武力和战争而获利的特殊生活条件为基础,是武士群体在战争实践生活中由主从关系内部产生的,其主要德目:忠诚,武勇,名誉等,无一不是武士获取权力,地位和经济利益的需要,无一不直接影响武士家庭及其子孙后代的贫富贵贱,兴衰荣辱,为了家庭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武士一方面崇尚武勇,嗜杀成性,穷兵黜武,另一方面又忠诚不二,恪守职责,无私献身,由此,也使平安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  相似文献   

9.
儒家认为道德教育首先是对教育者的要求,在道德问题面前,教育者必须首先反思自己,而不是只对受教育者的指责。这种在问题面前要求教育者首先有道德“道之以德”的方法是一种真正具有“德性”的教育方法,对于改善当前因方法造成的德育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主张广交朋友。孔子交友,讲究原则性。一是择优而交;二是结交益友;三是结交同道。孔子注意与朋友交往的艺术,认为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要互相宽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其仁爱和中庸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主张广交朋友。孔子交友,讲究原则性。一是择优而交;二是结交益友;三是结交同道。孔子注意与朋友交往的艺术,认为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要互相宽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说话做事要有分寸。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其"仁爱"和"中庸"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体现,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道德观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有三:一,朱熹孝道是每个家度成员讲道德的起点;二,朱熹修身之道是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三,朱熹的恕道是处理邻里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朱熹道德观对当前我国提倡“三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君子"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的含义,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征。结合《中庸》所论"慎独"、贵"诚"、"时中"等思想,正可一窥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作为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君子之道对中华民族的人格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也是一个人的修身立命之本。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有三层含义:作为哲学范畴,是为真实,亦即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作为道德范畴,要求注重内在的道德修养,并付诸于道德实践;作为法律范畴,强调外在的强制性,讲求信誉,恪守承诺,不触犯法律。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内涵深广,"诚"作为道德范畴,其涵义由自然本体之"诚",进一步演化为人的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信"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被认为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品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社会的到来,诚信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当代价值也日益凸显,对当前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概念。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要成为人,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社会,积极入世,担当责任,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人。存在主义立意为人在一个恶劣的社会处境中指出为人之道和入世之道,教导人如何存在,如何为人。存在主义鼓励人乐观向上,自在自为,从存在出发,找到自己,积极入世,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真正的人;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超越自我,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创造社会,开创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智、信、仁、勇、严”为将之道,长期以来是军事理论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但当今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多半是从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孙子》的,这种解释很可能偏离孙子的原意。笔者尝试用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孔子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些观点做新的阐释,以期接近其原始之意并对今天的孙子研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汉末,士人与政权日益疏离,正统观念逐渐淡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丧失。人们开始超越儒家道德标准而寻求独立的自我价值,个性意识觉醒,从而导致了对自然之美的发现。对儒家思想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破除,是自然山水向人类呈现自身之美的前提;对儒家道德理性的扬弃和承认感性需求满足的合理性,使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成为了士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摆脱对政权、君主的依附地位,体道的人生超越了入仕的人生,道与美的相通,导致了士人由体道而走向发现自然山水之美。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的天人观突出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天人之际转化为现实政治努力的总概括大中之道,并将这一理论范畴贯穿于现世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目标,这种观点在宋明理学后备受诟病。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对天人观的神秘性的解蔽,是现实政治走向现代的一条必由之路,现代政治的合法性证明不源于上帝,也不源于神秘的天志,而源于人自身。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我国古代诚信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诚信思想是在唐末以降,社会出现欺诈无序、诚信失范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基本内涵是,以诚为体,以信为用。诚作为道德本体,是天理之本然;信是诚之用,是人之道。他的诚信思想具有一种对生命境界的追求和道德文化、商业文化的价值。其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