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青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选取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58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物理降温、营养支持、温生理盐水漱口、适量饮用温开水等操作,对照组使用青霉素单独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青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5d。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等各项症状缓解时间。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扁桃体消肿时间等各项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霉素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利于疾病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2.
报导一例临床上典型而较少见的青霉素皮试引起的过敏反应,阐述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理,指出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报导一切临床上典型而较少见的青霉素反试引起的过教反应.阐述青霉素过敏的主要原理,指出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缓发型过敏反应指的是,少数病人在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或使用青霉素30分钟至24小时后,才出现的过敏反应。临床较少见,我院于1994年出现两例青霉素缓发型过敏反应病人,经积极抢救,转危为安,现将病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性,53岁,于1994年10月以“子宫内膜癌”收入院,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做青霉素皮试阴性,给5%GNS250毫升加青霉素800万u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用至第九天,患者前胸及四肢出现皮疹并发痒,给肌注异丙嗪25毫克,30分钟后皮疹消失,次日继续输入青霉素,当液体输入15分钟时(约80毫升),病人出现面部潮红,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并有大片风团,病人心慌,胸闷,咽部有阻塞感,呼吸困难,血压1.2/6kPa,脉搏136次/分,立即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降低临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的管理对策,本论述对近几年来一些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患者进行了大量的原因分析.临床管理中发现,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常因一些相关的皮试环节管理不到位、护士的责任心欠缺、皮内技术的操作不规范、判断皮试结果的不精准、消毒液刺激皮肤、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缺乏一些相应的对照手段、患者注射时的体位与体质情绪等原因导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因此护理管理及护理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临床的工作中要时刻牢记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一些影响因素,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严格管理并落实护士皮试技术操作规范,力争在实际和临床工作中把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绪言自最近十余年对抗生素普遍应用以来,证明很多扰生素皆可引起过敏。特别是青霉素的过敏反应,文献上已屡有报告。Brown 氏在1948年曾将各国有关青霉素反应的文献加以总结。谓最常见的反应为各种皮疹和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随着应用范围和次数的日渐扩大和增多,对青霉素反应的数目和程度亦日益增多和加重。根据文献所载,1946年以前发生过敏反应例极少,纵有亦仅是轻微的反应。Kern 与 Wemberley 统计自1943至1952年的九年中,仅有两例因青霉素过敏的死亡报告。最近几年来,报告因青霉素过敏而引起休克致死的,已屡有所见;  相似文献   

7.
患下肢静脉曲张者临床不太多见,发病轻者下肢内侧及背侧呈炎性红肿,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性溃疡,经久不愈。药物治疗效果甚微,行外科手术患者痛苦较大。笔者近几年用大剂量抗生素、皮质激素、维生素C类等药物治疗疗效比较满意。一、治疗期应适当增加营养。如高蛋白饮食。二、防止受潮受凉。三、晚间休息足部抬高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四、抗生素:青霉素钠、剂量每日1000万以上五、皮质激素:氯化可地松100H00M或地塞米松10HOM六、维生素C:5.os、剂量可再大些。以上青霉素、氢化可地松、维生素C加入5%糖内静脉滴注。半月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位河北妇女因服用口服青霉素——阿莫西林发生过敏反应而生命垂危。11月16日,新华社发布“口服青霉素可致死,专家称也要做皮试”一文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很多对青霉素问题比较敏感的人不禁要问,口服青霉素究竟要不要做过敏试验? 11月20日,香港澳美新闻发言人韩运双先生在杭州召开“青霉素过敏现象”情况介绍会,指出中国卫生部在1997年正式批准了“阿莫灵”等极个别口服青霉素品种可在服用前免皮试,但为安全起见,要求在说明书上特别注明青霉素过敏者禁用字样。 据了解,青霉素是一种疗效明显的抗生素,应用十分广泛,我…  相似文献   

9.
青霉素注射过程中迟发反应83例原因分析青霉素以其价廉、疗效好,毒性小而在临床应用中经久不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既往应用过青霉素的患者中,迟发反应近几年有增多倾向,现就我院83例青霉素注射过程中出现迟发反应的情况进行探讨。1.一般资料1993年...  相似文献   

10.
改进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建议袁凤梅(平凉地区人民医院744000)青霉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了预防其过敏反应引起的严重后果,使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标准皮试液配制方法:80万单位青霉素瓶内注射4m...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皮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述青霉素皮试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有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掌握好青霉素的皮试方法 ,可有效地减低病人的疼痛和降低假阳性率的发生。结论 :总结归纳目前青霉素皮试研究中新的观点、方法和技术 ,对临床工作和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黄××,女、57岁、清洁工。因支气管炎于1987年10月23日下午2点30分在我院门诊治疗,作青霉素皮试,二分钟后,注射室护士听到患者在门外连续打了10多个喷嚏,这一反常现象立即引起了注意,当即询问患者“有何不适”,患者告知:“心里不舒服,气紧。”紧接着出现了极度的呼吸困难,脸色骤变,立即将患者放平在条椅上。听诊心音被满肺喘鸣音所掩盖,脉搏扪不清,此时患者脸色捉白,大汗淋漓,当即考虑青霉素过敏,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与此同时加压给氧。因患者牙关紧闭,(已无法作气管插管)全身皮肤呈青  相似文献   

13.
对太原市大气有害菌进行了大样本调查研究,得出了太原市大气有害菌污染现状;溶血菌和抗表霉素菌分布广泛,大气细菌在实验条件下大部分可被磺胺类药物-抗菌优抑制,溶血菌几乎全部是致病菌,可以引起人类多种疾病。抗青霉素菌和抗磺胺菌给临床治疗和疾病的痊愈带来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4.
应用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对18例伤寒患者和氯霉素、新诺明对18例伤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比观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选自伤寒流行区的发病初入院患者。1、入院后随机分为氨苄青霉素、氟哌酸治疗组和氯霉素、新话明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日和临床表现等基本相似;2、两组病例均通过血液培养检出伤寒杆菌、肥达氏反应及临床资料等确诊;3、两组病例分型、分期及主要症状基本相似。详见表(1)与表(2)。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入院后即静脉滴注氯苯青霉素5.0g-6.0g,每日一次共三周,加服氟哌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纠正氨苄青霉素注射液在临床上错误的用法。方法 :就氨苄青霉素注射液的化学性质 ,半衰期及过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氨苄青霉素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物用量的大小密切相关。结论 :氨苄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最好实行每日剂量分2~4次给药是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 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试验这个普遍采用的操作规程,能准确地判定患者过敏反应的情况。但在进行皮下过敏试验注射时,常常给患者带来难忍的疼痛,造成精神紧张。有的甚至发生晕针、虚脱现象。近年来有些医院和门诊部,采用了青霉素和链霉素快速试验器进行过敏试验。这种仪器灵敏、准确、无痛觉,受到患者的欢迎。它可同时作青霉素、链霉素两种过敏试验。如果外加0.9%的生理盐水,还可同时对比出阳性(+)和阴性(-)的过敏反应。现将操作方法概述如下: 一、试敏稀释液的配制:青霉素、链霉素快速试验器所用的过敏试验液,其配制方法和  相似文献   

17.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肾炎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epatitisBvirusassociatedglomer alonephritis,HBV -GN) ,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或肾衰。现将收治确诊的一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 ,男 ,35岁 ,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1月余于2001年5月14日入院。患者于1月前因颜面浮肿 ,腰部隐痛 ,尿量减少 ,诊断为肾炎 ,曾用过青霉素及激素等治疗 ,效果不佳 ,为进一步诊治 ,住入我院。既往于1992年因皮肤黄染、恶心、呕吐、腹胀及双下肢水肿 ,诊为“乙型肝炎 ,腹水…  相似文献   

18.
注射用青霉素为白色结晶性无菌粉未 ,属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应用范围较广 :严重疖疮、脓肿、急性扁桃腺炎、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骨髓炎等。青霉素疗效快 ,毒性低 ,但较易发生过敏反应 ,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死亡率约为 1 0 %。因此 ,应严格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用药后的密切观察 ,注意做好过敏患者的救治工作。过敏性反应的原因是青霉素及其降解产物作为半抗原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引起变…  相似文献   

19.
浅谈青霉素在输液中的合理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中,青霉素药物加入到输液中滴注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但也经常发生由于配伍不当而致沉淀,变质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青霉素药物正确合理地与输液配伍,将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现将青霉素与输液体配伍变化浅谈如下:临床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时均用静脉慢滴注法。有的由于护理人员少,输液病人多,输液前的准备工作不得不提前几个小时就开始进行。有时将全日剂量的青霉素一次配好,甚至由夜班护土配好,白班执行,从溶药准备直至病人较注间隔时间可长达4-6小时或更长时间。这种输液方法对青霉素的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以其价廉、疗效好,毒性小而在临床应用中经久不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既往应用过青霉素的患者中,迟发反应近几年有增多倾向,现就我院83例青霉素注射过程中出现迟发反应的情况进行探讨。 1.一般资料 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患者83例,均为我院门诊注射病人。其中:0~6岁组32例,反应表现均为注射后局部搔痒或荨麻疹(全身性);6~16岁16例,14例反应表现同上组,2例为注射后(一为第四针、一为第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