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从网络计划关键线路的定义出发,通过对网络计划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快速确定关键线路的新方法-箭线过滤法,并分析了10种基本图形的过滤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网络计划图示模型为目标,将双代号搭接网路计划中的搭接关系转化为持续时间不为0的虚工序,即通过增加带持续时间的虚箭线(搭接虚工序)代替搭接关系,把双代号搭接网络转化为VCPM(Virtual Critical Path Method,VCPM)网络.首先将双代号搭接网络中的所有搭接关系转化为结束到开始(Finish-To-Start,FTS)关系;然后在具有搭接关系的实工序之间增加搭接虚工序代替搭接关系构建VCPM网络计划,使其拥有CPM图示模型的直观性;最后其时间参数的计算规则和关键线路的确定以CPM为基础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高玉芝 《甘肃科技》2009,25(13):163-164,158
网络计划技术是将计划的工作关系建立在网络模型上,通过计划进行施工管理的一种方法。网络计划图是以加注工作持续时间的箭线和带有编号的节点组成的网状流程图,用以表示施工进度计划。通过阐述网络计划在工程进度施工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如何绘制网络计划图和其优缺点,让读者了解网络计划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地监督与控制,确保工程项目按合同条件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优越性,工程索赔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在实际工程索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双代号单目标网络图线路数量影响因素的研究,阐明了节点和箭线是组成线路的基本要素,关联节点的箭线在网络图进展方向上形成线路分支的数量多少,是影响网络图线路数量的决定因素,提出了网络图箭线的线路值的新概念和计算线路值的公式,从而解决了计算网图线路数量的线路值法和图上计算法。  相似文献   

6.
网络计划技术中网络图绘制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网络计划软件中的网络图的绘制和交互调整等问题;分析了使用传统方法绘制网络图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新的结点布局、连线和交互调整算法。在输出方面,给出了箭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网络的布局优化与自动绘制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在研制工程施工网络计划软件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网络计划技术中网络图绘制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网络计划软件中的网络图的绘制和交互调整等问题;分析了使用传统方法绘制网络图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新的结点布局、连线和交互调整算法.在输出方面,给出了箭线图的自动生成算法、网络的布局优化与自动绘制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在研制工程施工网络计划软件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单代号网络分析及其优化的原理,并以主子模块的方式给出了电算软件流程关系图.经过分析表明,该软件实现了单代号网络计划三种算法的统一,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网络图虚工序确定的集合分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最优箭线网络图绘制中的虚工序确定与紧前工序集合之间的关系,用紧前工序集的相交于集分解方法确定主要虚工序,并通过紧后工序集和紧前工序集序号实现工序关系数字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双代号网络计划工作时间参数的计算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难点。鉴于一般教材对于时间参数计算的介绍篇幅、公式都较多,学生、技术人员难于理解。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首先介绍了6个时间参数及计算步骤,最后通过几个简单的公式给出了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和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主动信息服务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将传统信息过滤技术应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信息过滤技术的相关内容,定义了一种以过滤目的为标准的新的信息过滤分类形式——用户过滤和安全过滤,并对网络信息安全过滤技术的实现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目标跟踪应用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跟踪更精细可靠且及时隐蔽,但是由于传感器网络中没有中心控制机制,无线通信的带宽有限,这就要求采用合理的跟踪策略,高效的分布式信息处理算法.将"ad hoc跟踪群"的概念移植到面向跟踪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作为传感器的组织策略,并和适用范围较大的粒子滤波相结合实现跟踪任务.仿真实验证明,在不影响跟踪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此方案能够降低通信能量开销.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FLNN)的非线性滤波解决方案,比较了线性滤波器和FLNN神经网络在非线性滤波中的性能差异。应用MATLAB针对伴有随机噪声的信号进行了仿真滤波试验,证明了该理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本内容分析的过滤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词和局部语义分析的文本分类与过滤方法,在基于特征词统计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特征词的知识属性和局部语法匹配引入信息过滤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某些领域的文本信息可以有效地进行识别和过滤.  相似文献   

15.
垃圾邮件并行过滤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垃圾邮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过滤垃圾邮件的算法也应运而生。简单贝叶斯方法计算简便,但受算法假设条件的限制,查全率和正确率都难以达到更高的层次;其他几种方法计算太复杂。将计算机理论中的“流水”概念引入到垃圾邮件分类器中,建立并行过滤模型,查全率和准确率都比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将自动机方法对XML数据的过滤延伸到P2P网络中,依据在本地XML系统YFilter中构造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的思想,采用Chord环建立起分布式的NFA对于peer节点中的XML数据的查询过滤系统,并基于递归法执行查询过滤,在不同的peer节点上得到满足查询条件的数据集合。通过实验验证了当查询的数量和网络大小发生变化时分布式NFA的方法的执行性能。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在不同的过滤场景中处理百万数量级的XPath查询,具有良好的网络流量和过滤延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以HP 9826A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负注锁”滤波特性自动测试系统和用程序控制仪器的编程技巧,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值滤波的手指静脉图像增强方法,本算法包括去噪、对比度增强和高通滤波增强.中值滤波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护了图像所包含的边缘信息,对比度增强加大了血管和背景的整体对比度,最后的高通滤波增强进一步增强了血管和组织的纹理结构.实验表明,本算法不但对图像去噪效果好,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面对信息量过载的问题,为了使用户尽快的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即运用协同过滤算法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解决方法.首先构建RBF神经网络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确定隐层节点方法.然后利用构建的RBF神经网络预测用户评价矩阵中的空缺值,提高用户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与经典协同过滤算法的对比实验证明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协同过滤算法可以有效的解决用户评分数据的稀疏性问题,提高推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s are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users obtain recommendations for unseen items, within the enormous volume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based on their preferenc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 methods are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content-based filtering, and hybrid filtering. Unfortunately, each method has its drawback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method which unified partition-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nd meta-information filtering. In partition-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the user-item rating matrix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low-dimensional dense matrices using a matrix clustering algorithm. Recommendations a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se low-dimensional matrices. Additionally, the very low ratings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meta-information filtering. The unified method is applied to a digit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new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