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中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对血液流变学中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众多因素,并给出进一步用物理方法研究红细胞变形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及载脂蛋白的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使用血液流变学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对 98例冠心病患者与 80例正常健康者相关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及载脂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8例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B10 0明显增高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载脂蛋白 A1显著降低。结论 :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粘度、载脂蛋白 A1、载脂蛋白 B10 0的检测 ,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脉注射液是经过多年临床观察总结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的有效方药,本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导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观察康脉注射液对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康脉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并在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几项指标中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组,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前言所谓血液流变学(Hoemorheolojy)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形能力的一门科学,是流体力学在医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生物物理性质,但它又与血液本身的生理机能、组织灌流血压等密切相关;具体说来,这门科学就是研究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与红细胞变形能力比值、血小板聚集、血沉、粘度因子等指标的。以上指标正常与否,均反映机体健康与否?国外在这方面已开展了大量有价值能捐导临床的研究,但在我国尚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故特译此文,以飨读者。(译者)  相似文献   

5.
周宜娟  汪欣 《海峡科学》2012,(8):117-117,15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的改变与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2例颈椎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分析两者与颈椎病的相关性.结果:颈椎病患者高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常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异常,通过早期测定,可以为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展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6.
火灾烟气中毒性成分CO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化学反应方法制取CO气体,通过采样泵送入暴露实验箱,开展动物暴露实验,研究火灾烟气中主要毒性成分CO对家兔血气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CO的生物毒性.动物毒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家兔在吸入CO后,血气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比较大的变化,中毒现象非常明显.家兔呼入CO后出现代谢性碱中毒,CO中毒对PCO2和PO2指标影响最为明显.与正常组相比,血气指标PCO2、TCO2和HCO3-逐渐升高,PO2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全血高、中、低切变率血液粘度均高于正常值,而且暴露时间越长,粘度越高,尤其是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变化非常明显.血浆粘度升高;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刚性指数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清利合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测定给药后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结果化瘀清利合剂治疗大、中剂量组均有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的作用,在降低低切变率血粘度时呈量效关系;治疗大、中剂量组可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刚性指数和聚集指数。结论化瘀清利合剂可改善SHR血液流变学,对高血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腰腿痛胶囊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腰腿痛胶囊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复制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在造模后3d、7d、14d、21d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为指标,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发现腰腿痛胶囊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腰腿痛胶囊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该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和血管宏观与微观流变特性的规律,以及在医学等领域内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血液流变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血液循环障碍,其中血液粘度的异常是首要因素,血液流变特性研究的另一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预见资料,甚至在尚无临床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某些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中风是北方地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急骤,病残率高,因此我们研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防治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我院自1989年11月至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和切变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血液非牛顿性的机制,讨论了红细胞的变形和聚集以及红细胞在血流中的取向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并导出了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血液温度和切变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训练和停训对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强度训练及停训后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RCD(Red Cell Deformabihty)在1.0%NaCl溶液中的动态观察,探讨停训后运动能力与RCD的变化,为科学地安排停训后的训练及其比赛提供理论参考依据。通过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RCD对运动训练能产生适应性变化;2.RCD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持久。  相似文献   

12.
以显微激光散射光谱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单个活态红细胞在无扰、在位、实时的情况下,测量了人血红细胞胞膜的变形能力,以及与之同时对应的胞内血红蛋白的聚合状态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并据此研究了它们的相关关系以及随各种生理条件而交互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血栓前体蛋白(TpP)是血栓中不溶性纤维蛋白的直接前体,对TpP指标的监测可以为临床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实施临床早期抗凝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TpP不仅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常见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上显示出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半衰期长的优点,在其他一些相关疾病领域,也开始得到重视。随着TpP在临床诊断领域意义的逐步显现,将会有更多相关的研究开展起来,为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胸腺素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动态.已知诸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而胸腺素对免疫功能有调节平衡的作用;结合作者用胸腺素治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体会,胸腺素可能是对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些风湿性疾病有致缓解作用的一种药物.有必要对其临床应用价直和机制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数学处理技术.把时域和频域结合来表征信息.揭出一种时/频域心音图的新方法.与已有的传统心音图相比.此法提供的信息量具有大而全的特点,通过大量心音实例分析,完全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住,已表明它在医学教学和心脏病诊断具有实用价值.进一步的研究将对心脏病的无损伤诊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准弹性激光散射谱与细胞膜力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导出红细胞膜的准弹性激光散射功率谱线宽与细胞膜变形能力以及弯曲模量的关系。并在实验上以显微激光散射技术在无扰、原位、实时情况下实施了对单个活态红细胞细胞膜变形能力以及弯曲模量的测量,得出了与理论估计以及其它实验方法一致的结果。证明了显微激光散射技术可作为测定细胞膜力学特性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五年我科发现的5例肺曲霉菌病的表现,对该病进行了分析。4例起初均误诊,2例以肺炎诊治,2例以结核诊治,直至治疗无效后经活检确定,本组仅1例正确诊断。通过结合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对肺曲霉菌病予以较详细讨论,旨在做到与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以便对该病有个进一步的认识,为该病的临床影像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罕见神经疾病往往具有病因不明、疾病进行性发展、表型差异性大等特点,在诊治方面始终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来,精准医学在罕见神经疾病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在探索发病机制、细化诊断分型、改善治疗手段、评估风险与积极预防等方面显现出良好的前景。此外,精准医学可以连接基础和临床,对于创新疾病诊治思路有重要提示作用。尽管罕见病信息资源整合程度有限、组学数据释读仍存在困难,但随着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学在罕见神经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精准医学研究有望促成罕见神经疾病诊疗水平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报道3例血管性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腺病,并收集1978至1994年3月间国内报道的218例资料,共221例进行综合分析,40岁以上者居多,儿童占16.5%,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肝脾肿大,皮疹,血沉快和多克隆克疫球蛋白血症,淋巴结活检特性为三联征,是确诊的主要论据,治疗首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