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老舍早期小说的创作动机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未被揭开的谜。老舍在一些文章中说,他写小说有的是“写着玩的”,有的是为了给某一刊物“凑字数的”,有的是为了应付编辑朋友的,有的是为了混稿费的。艺术心理学告诉我们,作家的创作动机必然掺入诸多复杂的因素,具有多元性特征。但是,作家对自己创作动机的表白,往往只是选择其比较直接、比较表面的一点.如果我们仅仅囿于老舍自己的表白,显然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本文试从老舍早期小说的创作动机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杀式)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杀式)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她的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精神弑父”和“女性关怀”来凸现她的女性意识,但是,张爱玲在其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是狭隘的,她的“精神弑父”是片面的,并且她的“女性关怀”是非终极的,因此,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伤中,作家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了其内在匮乏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宣传平民主义思想的著名散文《落花生》为人们所熟知,在发表小说创作时,他就以“落花生”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具有二十年代“问题小说”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沈从文、孙犁小说创作的女性化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从、孙犁都是现代学史上独特的“乡土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女性化倾向。通过对他们女性形象创作本的解读,既可了解学创作中作家对待导性形象塑造的态度,以及导致其“女性化倾向”现象的更为深隐的创作心理,又可充分认识他们的思想、审美选择与创作个性的独特。  相似文献   

6.
在肯定新时期小说创作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直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源泉的迷离、创作理念的迷乱、小说功能的迷蒙、作家人格定位的迷糊四个方面,阐述了转型时期出现的小说创作“综合症”。  相似文献   

7.
论格非小说的“神秘性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小说叙述的独特性有关。本文选择“神秘性倾向”这一视角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通过观念转变和叙述上的“空缺与断裂”、“镜像与迷宫”以及创作的延续共四方面的论述,得出“神秘”是造成格非小说具有引人入胜之故事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于日本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评价,一直争议颇多,其中争议较大的是他创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问题。有人认定他是日本“唯美派作家”,甚至是“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有人则只认为他是有个人特色的“新感觉派作家”,或是思想艺术倾向都“相当复杂”的“著名小说家”,并不认为他应当属于唯美主义作家之列。那么究竞该如何认识川端创作的总体倾向呢?他的创作同唯美主义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本文拟就上述基本问题试作探究。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叙事风格上发生的从写实到反讽的明显转型:当代作家重新调整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叙事立场,从“自赏”转为“自审”。90年代以来,“反右”“文革”小说叙事风格的演变,是作家从政治反思到人格反思,从“感谢苦难”到直面精神创痛的嬗变过程,深刻传达出作家的创作立场、价值取向和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巴金,作为闻名于世的一位现代语言艺术大师,在小说创作上,其突出特点之一是擅长第一人称手法的运用。他运用这一具有特殊艺术属性的创作手法,写就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小说佳品,包括长、中、短篇在内,总数超过80部(篇)之多。在这些小说中,有的是一个“我”一贯到底,有的则是第一个“我”又引出第二个“我”、第三个“我”……形成“我”中包容着“我”的多层次第一人称手法。有的从始至终都是第一人称的一般形式,或书信体,或日记体;有的则是第一人称的一般形式与日记体、书信体交叉使用,活泼多变,  相似文献   

11.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学界囿于对模拟的偏见,常常有意无意地将模拟排除在文学史之外。事实上,不同类型的模拟在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演进中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古人的纵向模拟,继承并发展了文学传统;对当代作家的横向模拟,构筑了时代文风。跟随性模拟锻炼了作家的艺术才能,积累了艺术经验;改良性的模拟则创造了新的规范,使文学在继承中获得了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曹尔堪是清初词坛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借鉴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考辨其家世、生平事迹及文学活动。重点考论"奏销案"对他产生的影响以及他在清初重要的三次词坛唱和活动中的作为与地位,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勰《文心雕龙》的著述本质上是一种转义行为。在他预设批评话语时,当前化具有一种占优势的组建作用。刘勰深刻领悟自身存在的时间状态,并渴望借著述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他写作《文心雕龙》的基础是生存论上的时间性。这不仅使刘勰澄清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赋予他以时间为视域理解文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政治信仰对作为个体的人,特别是有着文学信仰的文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政治信仰对何其芳创作风格有重要影响。在毛泽东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何其芳选择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和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彻底屈服于政治信仰,使他无法跳出樊笼而寻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学体制。  相似文献   

16.
自从创作伊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浩然以及浩然作品的争鸣就一直没有停止,这一事实本身,至少说明浩然及其作品,存在着某种随时代的变迁而沉淀的独特价值。浩然的出现和成长,记录了一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怎样对一个作家思想和创作的规约以及作家自身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执着追随的过程。浩然创作特点的形成,是被规约而成的,逐渐被规约的浩然与现实的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体维度,施蛰存历史小说叙事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就人格倾向来看,施蛰存具有孤独、退守等特质,在心理类型上属于内倾型人格,在叙事上倾向于叙述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就心理需要来看,施蛰存生长在基本需要相对满足的环境,自我实现在当时成为意识中心。在创作上,意图开辟一条新路径;就个人经验来看,施蛰存通过作品翻译,掌握了西方现代心理分析创作的方法,并将它运用于实践,创作出迥异于传统历史小说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在童话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刨作思想,也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他所坚持的唯美主张。童话如此,小说亦然。在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ortrait of Dorain Gmy)中,尽管王尔德企图去塑造道连这一唯美的艺术形象,但是我们却发现道连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他总是和现实社会保持着种种道德联系,他作的恶本身就表明他无法脱离现实道德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自建国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写作就存在两种方式 :集体写作与个人写作。在“个人写作”范畴中 ,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代表的一批著作带着鲜明的国家集体话语首先出现 ;到 80年代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与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出版 ,“现代性”视角在文学史写作中出现 ;90年代 ,陈思和与洪子诚各自完成一部当代文学史著 ,他们不约而同地站在启蒙立场上对当代文学流程进行反思 ,从文学史个人写作由“集体话语”到“启蒙话语”嬗变的动态过程中 ,我们可感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对文学史写作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不仅提供了全新的现代文学视景,更为文学史的写作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范式,是新世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重要收获。该书赋予"发展"以切实丰厚的内涵,展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倡导多元共生的"合力型"的文学生态格局,写作中彰显"文学性",把文学还给文学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