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利用航海模拟器的强大仿真模拟功能,在海船及渔业船员培训过程中,通过典型的渔船碰撞案例教学,使学生更加重视关于船舶操纵与避碰的理论学习,能按照避碰规则的要求,在模拟器上采取更加规范、合理的避碰措施及应急救助手段,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规范的操纵程序。  相似文献   

2.
船舶最佳转向避碰幅度决策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及对船员的大量调查。利用模糊统计原理,对规则规定的三种会遇局面及船舶避碰操纵局面进行了划分,根据建立安全度模糊函数和易察觉模糊函数,确定了转向避碰中大幅度量化值。  相似文献   

3.
船舶最佳避碰行动时机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考虑直航船对让路船采取避碰时机模糊满意度、让路船在各距离及最近会遇距离上采取避碰行动不确定性,直航船可能采取避碰行动以及让路船最季舵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让路船最佳避碰时机模型,根据对船员避碰行为调查,应用该模型确定了让路船最佳避碰时机。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船舶在开阔水域中的避碰决策问题,提出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船舶避碰决策方法。首先,针对粒子群算法在迭代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局限性,引入高斯位置变异概念,扩大粒子的搜索广度,利用自适应策略对惯性权重进行改进,在保证粒子多样性的同时,提高粒子的局部搜索能力;其次,基于多目标优化方法构建目标函数,引入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策略构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统筹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海船船员通常做法、航行安全性与经济性,实现了多船会遇态势下的避碰路径规划;最后,通过Matlab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相比标准粒子群算法,本文船舶避碰决策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和完善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在考虑船舶操纵性能、船长、避碰行动局面划分、两船速度比、直航船转向两船距离的损失和两船最低安全通过距离等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向避让的最后机会模型,并利用等步长增加方法求得了具体会遇态势中让路船转向避让的最后机会点,得到了合理的结果。所建模型和所得到的结果对于建立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和船员应急避碰操纵具有主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高精度的船舶定位及避碰,根据国际避碰规则,利用激光检测方法和技术系统及激光自动标绘技术,进行了激光船舶定位及避碰系统的优化算法及软件设计,它采用点模型和安全半径的方法,设计宽阔水域、多船相遇的定位及避碰,从而智能地确定避碰船只、避碰速度或方向。  相似文献   

7.
船舶避碰智能决策自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论述了实现船舶自动避碰的意义、自动避碰的基本过程及其研究内容,重点分析了国内外船舶避碰智能决策自动化的研究现状和动向、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指出了船舶避碰智能决策自动化尚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事故树分析法在海事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事故树分析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一起海上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了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船员未遵守《避碰规则》及运用良好的船艺.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船舶避碰决策过程中人为失误导致的海难事故,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的船舶自主避碰决策。在传统PPO算法广义优势估计基础上加入自适应基线调整,并且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改进网络结构。船舶的航行信息和激光雷达矢量线被应用于神经网络输入,航行制导、角度偏差及《1972年避碰规则》均被纳入改进的奖励函数设计。两船和多船会遇场景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避碰决策可使船舶实现自主航行,并在避碰过程中符合《避碰规则》,为处理复杂局面下的船舶避碰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船舶避碰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控制理论的思想,将避让船和被避让船看成是一个动态系统,首次提出船舶避碰动态系统的概念,并在考虑避让船操纵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船舶避碰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从控制论的角度,指出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的研究是针对船舶避碰动态系统控制器的综合设计问题,智能控制,专家控制和模糊控制是自动避碰决策和系统研究的方向,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是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中上述的控制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广东省"三渔"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2008年和2011年对广东省海洋捕捞渔民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受制于捕捞技术滞后、捕捞强度过大、捕捞成本提高、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水平低、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现代金融业欠发达等因素。应通过金融贷款、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渔民购买大船,改进渔港等基础设施,提高渔业产业化水平,发展休闲渔业等措施,保证广东省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深、浅吃水双尾鳍渔船的耐波性模型试验(试验项目包括:流线试验;静水中自由衰减试验;横摇、纵摇、升沉试验;船艏垂向加速度测定;甲板上浪试验和螺旋桨出水频率试验),与实船在不规则波中的性能预报,及具有良好耐波性的球尾渔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浅吃水双尾鳍渔船船型具有良好的耐波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省海洋资源的开发,作为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巨大变化.远洋渔业船队已遍布世界各大洋.目前最突出的生产安全问题是通信技术的支持.本文介绍了解放50多年以来的渔船与基地通讯变革过程,分析利弊,提出更新通讯平台及相关应用,开拓电讯市场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渔船柴油机改成高压直喷式C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原理、总体结构组成及控制系统组成,并介绍了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组成和软件设计,综合分析了渔船主机改装直喷式CNG-柴油双燃料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刺鲳的资源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5艘深水流网资源信息船1998年8月~2001年3月连续渔捞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刺鲳是本海域深水流网渔业的三大优势种之一(方头鱼占首位,刺鲳和白姑鱼年间变动量相互交替),占年总渔获量的8.68%~27.16%;周年数量分布集中在夏、秋季,全年数量最高值出现在夏末初秋.渔获物重量分布以舟外渔场最多,为49.71%,其次是鱼山、鱼外、沙外、江外等渔场.  相似文献   

16.
南海诸岛地名的权力关系及地方反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过南海诸岛现存标准地名,审视民间地名及地名主体的生存状况,为地名规划提供依据,并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及海洋安全提供证据.以《更路簿》为数据来源,从批判地名学的视角,分析南海诸岛渔民地名与标准地名的关系,并调查渔民对地名的认知状况,得出结论:(1)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现存2套地名系统关系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包容、融合的关系;(2)标准地名更讲求秩序,以大事、名人命名,渔民地名讲求方便,命名更为直接、通俗;(3)海南渔民可以识别2套地名系统,但在使用层面上更倾向于渔民地名;(4)历史时期的地名内涵通常滞后于实际情况,近现代时期情况相反,而内涵与实际相符才是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7.
人神之间:胶东渔民祭海仪式的象征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神崇拜是胶东沿海渔民的民间信仰,祭海仪式在海神信仰中最具象征意义,是渔捕文化的特殊形态。它探讨了胶东渔民信仰的四类海神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祭海仪式且运用仪式与象征理论,以田横祭海仪式为例将渔民的祭海仪式的过程性分析置于人神交叉网络中,阐释祭海仪式这一文化行为的象征意义,对了解胶东区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舟山浪岗山附近接连发生多起重大人员伤亡和失踪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我们对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围绕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各要素中与事故相关因素的归纳和分析,探索消除这种危险和危害的可行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或减少该水域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把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用于机器人无碰撞路径规划系统。系统的世界模型是以知识表示的,并与规则一起存储入知识库。此专家规划系统能够找出一条无碰撞路径,或给出物体阻塞区段的信息。文中所举模拟实例,说明不同物体如何通过不同通道以寻找无碰撞路径。模拟结果所得序列,为机器人运动的决策、机器人低层程序的编制和工艺参数的修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个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多机器人协调运动避碰规划系统,简述该系统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用;然后举例讨论了本系统的程序设计,并给出两机器人无碰撞协调运动规划的仿真结果。本研究对多机器人协调运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