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借代义是词义的一种修辞式派生方式,属词语的固有义项之一,一般在辞书中也可查找到。借代辞格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临时的、言语的。二者有联系,更有显著的区别。几种通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在讲借代辞格时,所举例子都有把借代义误作为借代辞格的现象,混淆了二者的区别,不利于正确认识借代义和借代辞格。  相似文献   

2.
小说《呼兰河传》在第四章反复使用了"荒凉"一词。通过对其中四个节首的"荒凉"作修辞阐释,可以得到四种修辞义——生与死的麻木,人与人的冷漠,人与鬼的相慰,时与空的消逝。而这四种修辞义分别辐射到了小说的一些具体章节,使小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辐射状的修辞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各义项间关系的考察,将目前杂说不一的现代汉语词义派生方式框定在“引申式派生”及“修辞式派生”这两个大的框架内加以讨论:前者主要表现为对母义个别义素的变换和延伸,其过程是类比、推演;后者则表现为对词的修辞用法产生的临时义的约定俗成,其过程是将临时义固定为词汇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学德  王晴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01-103,113
人体词"舌",对应英文词"tongue",在漫长的语言演变过程中,主要借助隐喻和转喻的作用,其语义均由原型义延伸变化,产生了如下义项:基于突显和邻近原则的"言语"、"性格"、"情感"转喻所指;基于形貌相似的"舌状物"隐喻所指;基于隐喻转喻互动的"实体"隐转喻所指。上述语义转移是一个以辐射型为主、连锁型为辅的综合型过程,其中"功能特征"是主要的词义取象源。数据统计表明"tongue"功能表达要多于"舌"。  相似文献   

5.
"穿、戴"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两个字,本身具有相同的义征,但在使用时却有着明显差别。该文主要从语义角度对"穿、戴"二字的语义、义征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探讨手套用"戴"不用"穿"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穿"、"戴"二字所涉及的对象在性质上的不同点,结合对"穿、戴"二字语义功能方面的分析,证实了"穿、戴"二字用法的差别与其在义项中反映的社会性义征有着不可忽视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汉语修辞潜能的重要载体。汉语成语的语义与修辞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多数成语的语义构成包括字面义和实质义,有的还包含辞源义,这是成语富有修辞潜能的基础;成语的语义表达方式有直陈式、比喻式和形容式,这充分体现了修辞性;复义成语具有含蓄性,因为其字面义小于整体义,适成了“语义空白”。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作为当今常用工具书,其释义具有权威性,但在一些字的释义上仍有讹误,本文试就“安”的“坐”义进行考析。“安”主要有八大义项,但其“坐”义与其它几个义项缺少义素上的联系,实为“止”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副词"可"的重音、替换、共现词等形式特征对"可"的义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可1"表示程度高,"可2"是终于义语气副词,"可3"是推度义疑问副词,"可4"是转折连词,"可5"是转折副词,"可6"是辩驳义语气副词,"可7"是重要信息标记。以形式特征对副词义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减少分析过程中的主观任意性,还可以显示出各义项间的紧密程度。  相似文献   

9.
考察颜色词"黄"的多个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频繁运用及生产实践、民族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缘”原为名词,本义是衣裳鞋帽等的镶边。由此引申出“沿、循……(运行)”义(动词性)。在汉语史上,介词“缘”有三个义项.即“依据”、“因为”,“沿着”,均从动词义项中发展而来。“缘”衍“依据”、“因为”义始于战国末期;“沿着”义的介词“缘”最早见于晋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原文中词的引申义是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词义的分类分为:基本义和转义,这两个观点进行了商榷。本文赞同的观点是:词义的其它义项是由词的本义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词的义项分类可以分为:基本义和非基本义;也可分为:本义和转化义等。  相似文献   

12.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作为湘语典型特征词语之一,“细”的最大特点就是兼表“小”义,这是学界的一般看法。通过将湘语中的“细”与普通话“细”、“小”的义项分别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湘语“细”并未完全兼有普通话“小”的所有义项,而仅仅兼有其中的四个义项而已。  相似文献   

14.
李艳 《长沙大学学报》2010,24(6):110-111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而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现以"break"为例,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词 ,其意义在词典中都是有限的 :或单义项 ,或多义项 ,这种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但在实际使用中 ,词义却又会发生变化 ,或具体化 ,或有新的所指 ,或临时变异。这时的词义即为言语中的词义。本文拟对言语中的词义变化作一简单分析 ,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湘语典型特征词语之一,"细"的最大特点就是兼表"小"义,这是学界的一般看法.通过将湘语中的"细"与普通话"细"、"小"的义项分别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湘语"细"并未完全兼有普通话"小"的所有义项,而仅仅兼有其中的四个义项而已.  相似文献   

17.
语义修辞是中国传统的修辞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修辞方法,语义修辞同语汇系统的语义有密切联系,主要研究语词的具体意义,即语词运用中的意义。包括本义修辞、同义修辞、精确义修辞。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简练性。  相似文献   

18.
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果戈里的小说《外套》,可以发现“外套”作为小说的核心意象,既指向概念义(物质外套),又指向修辞义(精神外套)。“外套”的概念义和修辞义不仅参与小说语篇建构,更参与了小说主人公阿卡基精神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董秀枝 《科技信息》2008,(2):148-149
《鬼谷子》是先秦纵横家学派唯一的理论著作,蕴含丰富的修辞学思想。这篇文章以西方修辞学理论为视角,主要从"修辞的定义"、"受众的分析"、"修辞的自我韬晦"、"修辞的文体风格"四个方面重新解读了《鬼谷子》,指出了《鬼谷子》中的修辞思想与西方某些占主流地位的修辞学理论的一致性,从而肯定了这部书中修辞学思想的精妙和先进,强调了该书对于研究西方修辞学的中国学者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修辞手段的运用是每一种语言都存在的现象,在具体的语义组合中,某些修辞手段的构成恰恰是利用了义位的某些隐含义素。词语的变异,往往就是隐含义素催生的结果,使语义在原有义和新增义的和谐与矛盾中显得更为新奇别致、富有吸引力,语言也在这种情形中鲜活起来。要想准确而恰当地把握发话者所表达的修辞话语的意义,就必须突破话语的表层,通过隐含义素直入其深层含义去理解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