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催化液化气脱硫醇工采用纤维液膜脱硫醇LiFT-HR工艺,脱硫醇后液化气作为气分原料,具有能耗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工业应用表明,该技术能脱除催化液化气中的大部分硫醇和硫化氢,产品质量稳定、碱液消耗量低、碱渣排放远低于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2.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田4000万吨稳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万吨/年磺酸盐磺化装置负责提供磺酸盐合成的主要原料——重烷基苯磺酸,其由硫磺燃烧生成的SO2转化生成SO3与重烷基苯发生磺化反应制得。磺化反应后剩余的SO3和SO2为尾气的主要组成。尾气在排放到大气前进入碱吸收塔C141进行处理,达到工业尾气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长春市2000~2010年SO2与NO2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得到长春市SO2与NO2浓度的长期变化均为绝对浓度值增加的趋势,以及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的变化规律。通过污染负荷系数指标的计算,确定SO2、NO2与PM10对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是同样重要的。分析SO2与NO2排放源主要为工业生产和热力供应过程中的燃料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总结了自然及人为产生原因和治理对策,为长春市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明禄 《科技资讯》2014,(12):56-56
密闭电石炉改变了电石生产高污染高排放的格局,成为电石生产的主要炉型,其尾气的回收利用主要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石灰。石灰窑气净化除尘后送至纯碱生产作为原料,实现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产亚铵的主要原料SO2和MH3·H2O来源互有差异,其吸收设备的工艺条件控制,对产品质量、收率、生产效率影响十分关键.经小试、中试和工业运行,研究开发出的采用工业块状硫磺为原料,用氨肥厂回收废氨水为吸收液,以负压接触反应制造亚铵新工艺,技术先进,操作简便,易于控制,SO2吸收率可达99%以上,尾气SO2浓度符合GB3095-1996限值排放要求.该工艺对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曲轴箱窜气对柴油机尾气微粒排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台2.0 L柴油机搭建了试验台架,通过控制曲轴箱窜气直接排入大气或是引入进气系统,采用尾气粒径谱仪对两种情况相应的尾气微粒数量浓度进行测量,分析比较试验结果来研究曲轴箱窜气对内燃机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曲轴箱窜气引入进气主要影响柴油机尾气中核模态微粒及100 nm以下集聚态微粒的粒径数量浓度分布,主要表现在高峰峰值的增加和新峰值区域的形成。另一方面,曲轴箱窜气引入进气使柴油机各工况下尾气微粒总数量浓度增加,中、大窜气量工况微粒绝对数量增加明显,增幅分别为44.2%和38.5%。  相似文献   

7.
在30 k W循环流化床试验了生物干化污泥衍生燃料的焚烧试验;探索衍生燃料焚烧特性及NOX和SO2排放特性。衍生燃料在流化床内具有良好的焚烧特性,燃烧效率达到96%以上,燃尽特性较好;NOX浓度随焚烧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分级配风可以有效控制NOX生成;SO2排放浓度受运行条件影响不大,加入石灰石可以有效脱除SO2,脱硫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烧结过程燃料用量、混合料水分、烧结矿碱度及混合料含硫量研究烧结工艺参数对烧结烟气中SO2排放的影响,发现烧结过程SO2的排放不受烧结工艺参数及原料含硫变化的影响,在烧结终点前始终存在一个排放浓度峰值区间,揭示烧结烟气SO2排放的自持性规律是由于烧结料层有选择性吸附SO2作用所导致,SO2的排放遵循硫化物、硫酸盐热分解生成-料层吸附-再分解-解吸的迁移及循环富集排放机理。  相似文献   

9.
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性能和排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研究了由地沟油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和柴油的混合燃料在单缸四冲程柴油机中的燃烧性能和尾气排放,生物柴油的添加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结果表明,由于生物柴油热值较低,混合燃料的油耗率比纯柴油高出10%左右;NOX,CO和CO2的排放浓度随柴油机输出功率的增大而升高,随着生物柴油浓度的升高,NOX和CO2的排放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CO的排放浓度则逐渐降低至纯柴油的排放水平;尾气烟度随生物柴油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铅冶炼生产工艺尾气中二氧化硫(SO2)和铅尘的处理现状,采用鼓泡式吸收塔代替传统喷淋塔,以生石灰为吸收液,对脱除炼铅厂尾气中的SO2和铅尘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浆液的pH值为5.5,喷管浸没深度为150 mm,可以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脱硫效率可达85%以上,除尘效率达97%以上。经连续运行,处理后炼铅尾气的SO2、铅尘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1.2×109kg/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酸性气脱硫后的干气进入炼厂燃料气管网,由于干气硫含量比较高,加热炉燃烧后,烟气中SO2、SO3含量高,使得加热炉炉管腐蚀、空气预热器腐蚀和污染大气,反应生成的硫磺堵塞烟道及烟道挡板,降低加热炉热效率,本文通过探讨和分析MDEA脱硫剂的操作温度、贫胺液流量、操作压力和贫液浓度等因素对干气脱硫效果的影响,降低干气中硫含量,从而达到降低设备腐蚀和环保要求,为实际优化生产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关联的乙酰丙酸乙酯-柴油燃烧排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柴油机台架试验,进行了乙酰丙酸乙酯-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试验,得到了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密度、乙酰丙酸乙酯含量比例、含氧量、十六烷值、低位热值等燃料特性与耗油率,HC、NOx、CO、CO2等排放,尾气烟度等燃烧排放参数.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燃料特性与燃烧排放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耗率受混合燃料的密度影响较大;NOx、CO和CO2等排放受混合燃料含氧量影响较大;HC排放和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影响较大;含氧量是影响燃烧排放的主要参数;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特性影响最为明显.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进行分析,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排放特性研究的全面性,为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的替代燃料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柴油机台架试验,进行了乙酰丙酸乙酯-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排放试验,得到了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密度、乙酰丙酸乙酯含量比例、含氧量、十六烷值、低位热值等燃料特性与耗油率,HC、NOx、CO、CO2等排放,尾气烟度等燃烧排放参数.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燃料特性与燃烧排放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耗率受混合燃料的密度影响较大;NOx、CO和CO2等排放受混合燃料含氧量影响较大;HC排放和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的运动粘度影响较大;含氧量是影响燃烧排放的主要参数;尾气烟度受混合燃料特性影响最为明显.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试验进行分析,提高了混合燃料燃烧排放特性研究的全面性,为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乙酯的替代燃料利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直接焚烧生活垃圾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将城市生活垃圾源头提质后制成RDF燃料,在流化床内焚烧以研究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DF中随塑料比例增加,CO质量浓度减少,SO2质量浓度缓慢增加,当RDS燃料质量分数为35%时,SO2质量浓度趋于平缓,NO质量浓度先急剧升高,当RDF燃料质量分数为35%时,NO质量浓度趋于平缓;随床温升高,CO质量浓度明显降低而NO质量浓度增加,SO2质量浓度缓慢增长至850℃时基本不变;CO质量浓度随炉膛出口氧质量分数增大逐渐减少;SO2和NO质量浓度逐渐升高;随废石灰添加量增加,SO2的脱除效果较好,CO排放质量浓度呈略微减小的趋势,NO质量浓度增加显著。NOx,SO2和CO的质量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最佳污染控制工况为:含25%~35%塑料RDF,床温为850℃,炉膛出口氧质量分数为11%,Ca O质量分数为5%。  相似文献   

15.
吴忠军  司海娟  吕冲  孙振  高笑 《甘肃科技》2014,(4):23-25,17
介绍了两种国内常用的液化气脱硫醇技术。通过对比发现,纤维液膜液化气脱硫醇技术具有高效传质、非弥散分离的特点,特别是对高含硫醇的焦化液化气具有很好的脱除效果,配合采用碱液再生过程中的二硫化物抽提分离技术,保证了产品硫含量合格,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液化石油气脱硫醇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料层高度烧结过程尾气排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料层高度下烧结过程中尾气成分(O2、CO2、SO2和NO)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烧结历程的推进,尾气中O2含量降低而CO2含量升高,这主要是因为固体燃料燃烧量逐渐增多;尾气中SO2、NO的含量亦呈升高趋势,但幅度很小,这主要是因为烧结料层对SO2有吸收作用,而燃烧带的CO气体则可以还原使部分NO分解;在临近烧结终点时,因料层对SO2的吸收作用消失而使析出作用强化,导致尾气中SO2含量急剧升高.另外,随着料层高度的增加,因固体燃料配比相应减小,尾气中CO2、SO2和NO的含量降低,而O2含量增加.因此,控制高温区宽度的厚料层烧结技术是我国开展减少烧结尾气中气体污染物(CO2、SO2和NO)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中压法聚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生产中排放的尾气中乙烯气的回收方法,提出增加碱洗环节,以降低乙烯尾气中杂质的含量,提高回收乙烯气的质量;回收工艺改造后乙烯纯度能够达到96.43%,且改造后的水碱洗塔结构简单,工艺参数稳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O2/CO2气氛下燃煤过程中SO2排放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沉降炉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烟气中SO2浓度升高,单位煤生成SO2的量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验条件下,不加石灰石时,气氛和温度对SO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SO2的生成量只与煤中含硫量以及煤的种类有关.当煤中加入石灰石后,O2/CO2气氛下SO2的排放量远小于空气气氛下,这主要是因为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取得的脱硫效率大大高于空气气氛下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9.
某天然气处理厂在小气量工况下通过改变系统参数,利用稳定塔顶放空气做燃料气,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排放.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燃用丁醇柴油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共轨柴油机燃用国V柴油(简称D100)、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CO2,CH4,N2O,SO2和醛类等非常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未对原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分别燃用丁醇体积比为0,10%,20%,30%和50%的5种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丁醇-柴油配比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轨柴油机燃用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后,在外特性下,与D100相比,各掺混比的混合燃料CO2、N2O、醛类和SO2排放升高且均随着丁醇掺混比的增加呈升高趋势,CH4整体排放较低;在最大转矩转速1 400r·min-1和额定转速2 200r·min-1负荷特性下,与D100相比,随着负荷的增加,丁醇-柴油混合燃料CO2、N2O、醛类和SO2排放升高,CH4排放在1.0×10-6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