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别构建了iaaM、iaaM 和ipt共表达植物转化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RT-PCR鉴定转基因株系,ELISA方法分析叶片IAA、IPA 和ZR含量.结果表明:叶片IAA 含量高低依次为株系iaaM10、iaaM_ipt3和野生型;而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低依次为iaaM_ipt3、野生型和iaaM10.随着内源IAA 水平升高,气孔密度 减 小、保卫细胞长度增加、栅 栏 组 织细胞增大和叶片厚度增加.讨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对叶片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烟草内源细胞分裂素变化与植株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杆菌介导将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sopentenyl transferase,ipt)导入烟草SD株系的叶肉细胞,经过抗性筛选和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叶片内源玉米素核苷(ZR)、异戊烯基腺苷(iPA)和吲哚乙酸(IAA)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的ZR和iPA的质量分数w不同程度地升高,IAA水平随之升高.高水平细胞分裂素导致叶片的气孔密度增加、气孔长度和花型大小减小,以及花粉萌发率降低.当w(iPA+ZR)与w(IAA)的比值大于2时,成年植株上部侧枝茎端生长发育异常,出现丛生状小叶.本文讨论了细胞分裂素水平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对转基因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油菜短花序突变体不同生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短花序突变株系“M112”及其野生型亲本“112”在不同生育期茎尖内源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CKs)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M112”中CKs含量的增高促进了一次分枝的增多,在花期CKs含量增高刺激茎尖的IAA流向腋芽,从而阻碍花序的伸长.  相似文献   

4.
转PSAG12-ipt基因结缕草的获得及其衰老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拟南芥中衰老特异启动子PSAG12控制下的ipt基因导入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共获得37株转ipt基因植株.其中有6个转基因株系衰老延缓,绿色期延长,生育后期其体内细胞分裂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而脱落酸的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测定离体叶片培养过程中光合速率的变化,也证实了转基因植株叶片衰老速度明显减慢.其中T-1和T-12两个转基因株系能延长绿色期达25 d以上.  相似文献   

5.
转PSAG12-ipt基因结缕草的获得及其衰老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拟南芥中衰老特异启动子PSAG12控制下的ipt基因导入结缕草胚性愈伤组织,经抗性筛选、PCR扩增和Southern杂交,共获得37株转ipt基因植株.其中有6个转基因株系衰老延缓,绿色期延长,生育后期其体内细胞分裂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型,而脱落酸的含量明显下降.通过测定离体叶片培养过程中光合速率的变化,也证实了转基因植株叶片衰老速度明显减慢.其中T1和T12两个转基因株系能延长绿色期达25d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濒危植物东兴金花茶(Camellia tunghinensis Chang)开花少、结实率低的生理问题,为其物种保护、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东兴金花茶为材料,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植株花果期枝、叶、蕾、花、果中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细胞分裂素(ZR)、脱落酸(ABA)的含量,并分析这4种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花果期,东兴金花茶植株IAA、ZR、ABA平均含量高低排序:枝叶,GA_3含量为叶枝;IAA平均含量:果花蕾;ZR平均含量:蕾花果;GA_3平均含量:果蕾花;ABA平均含量:花蕾果。果枝叶IAA含量先低后高,ZR含量呈"M"字形变化,GA_3含量先高后低,ABA含量变化为"低-高-低-高";IAA/ABA、(IAA+GA_3)/ZR变化为先低后高,ZR/ABA变化为"高-低-高-低",GA_3/ABA变化为先高后低。果枝IAA、ABA含量变化为"低-高-低-高",ZR含量先高后低,GA_3含量先低后高;IAA/ABA呈"W"字形变化、GA_3/ABA、ZR/ABA变化为"高-低-高-低",(IAA+GA_3)/ZR变化为"低-高-低-高"。蕾、花、果中,IAA、GA_3含量整体上升,ZR含量整体下降,ABA含量则为"上升-下降";IAA/ABA、(IAA+GA_3)/ZR比值呈"W"字形波动上升,ZR/ABA则呈"W"字形波动下降,GA_3/ABA"低-高-低-高"。【结论】在生产中,提高ZR、ABA含量而降低IAA、GA_3含量利于东兴金花茶的花芽分化。在结实期,高IAA、GA_3浓度和低ABA浓度利于提高坐果率,减少落花落果,促进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6-苯甲酰氨基嘌呤(xj-4)和6-呋喃甲酰氨基嘌呤(xj-5)是中山大学化学系新合成的两种生长调节剂.用萝卜子叶法和与IAA或Ca~(++)协同释放乙烯法测定其生物活性,表明它们均具有细胞分裂素活性,其中xj-4的活性较高,接近6-BA,而xj-5的活性稍低.xj-4的适宜使用浓度是5-10mg/1,xj-5则为10-15mg/1.由于生产成本低,均不失为有效的人工合成细胞分裂素. 细胞分裂素与IAA或Ca~(++)协同释放乙烯是一个快速而准确测定细胞分裂素的方法,其中与IAA的协同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小麦化感抑草机制,选择强化感小麦‘92L89’和弱化感小麦‘抗10103’,通过沙培不同密度的小麦,40 d后通过沙培看麦娘,探讨残留沙基中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对受体植物根系和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强化感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显著降低了看麦娘叶片和根系中的细胞分裂素(ZR)、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含量,提高了脱落酸(ABA)含量.不同密度处理看麦娘叶片ZR、GA_3、IA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2.9%~43.7%、10.1%~28.5%、26.6%~50.6%之间,叶片ABA含量提高了10.3%~22.1%;麦娘根系ZR、GA_3、IAA含量降低了22.7%~49.2%、14.0%~40.1%、17.4%~57.8%之间,ABA含量提高了31.7%~117.2%.看麦娘叶片ABA与IAA+GA_3+ZR的比值分别显著高于对照,且根系的比值也显著高于叶片.弱化感小麦根系分泌物处理对ZR、GA_3、IAA的抑制效应小于强化感小麦,对ABA的促进作用也低于强化感小麦.可见,化感小麦根系分泌物显著抑制了植物生长相关的内源激素含量,提高了脱落酸的含量,抑制了靶标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以野生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中花11’(WT)、抗坏血酸合成关键酶GLDH基因的上调(超表达)株系GO-2及下调(干涉)株系GI-2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用甲基紫精(MV)高光诱导的光氧化胁迫处理,研究内源抗坏血酸对水稻叶片抗光氧化能力的影响.MV高光处理后,超表达型水稻叶片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和干涉型.水稻叶片的膜脂过氧化加剧,可溶性蛋白发生了降解,其中干涉型受到的影响最大.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变化体现了超表达的优势.结果显示抗坏血酸含量高的超表达株系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而干涉型株系的抗氧化胁迫能力最差,从而说明了内源抗坏血酸能明显增强水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青钱柳种子综合处理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钱柳种子属于深休眠类型,在自然条件下,需要经过隔年甚至2年才能萌发,笔者对综合处理的青钱柳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层积时间的增长,其脱落酸(ABA)的含量逐渐减少,而赤霉素(GA)、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则逐渐增加。赤霉素与脱落酸、生长素与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也呈现出基本增加的趋势。进一步证实了赤霉素(GA)是种子萌发的促进物质。同时,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在解除种子休眠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新型基因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一种适应各种场合 ,尤其是在野外操作的基因枪 ,满足将目的基因导入动植物细胞 ,使之稳定表达并遗传 ,实现培育或改良新的优良品种。以压缩弹簧为动力 ,运用撞击发射原理 ,对裹着基因的微粒进行加速 ,使之获得足够的动能 ,去射击靶细胞。弹簧预压力不同 ,微弹的动能随之不同 ,可适应不同细胞的要求。利用所设计的装置 ,在常压下将GUS基因导入番茄叶片细胞 ,经检测 ,得到表达 ;将质粒psv- luc2 0转入小鼠的皮肤、腹部肌肉和肝脏内 ,也得到表达。实验表明 ,该构思是可行的 ,实验装置可以在常压下操作 ,能在各种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柳树重要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家族,为揭示柳树抗逆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柳2345’的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克隆了柳树NAC家族,并分析其序列结构、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的两个柳树NAC转录因子基因分别命名为SlNAC1和SlNAC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lNAC1序列全长为1 126 bp,编码产物含343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lNAC2序列全长为1 139 bp,编码产物含291个氨基酸残基,为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两个基因均具有典型的NAM结构域及A、B、C、D、E 5个亚结构域,还包括共同的LPPG、YPNG 和DEE保守基序及NAC抑制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 SlNAC1基因与木薯亲缘关系最近,SlNAC2基因与茄子亲缘关系最近。定量PCR结果显示SlNAC1和SlNAC2均在叶片表达,根中没有表达,为叶片特异性转录因子。定量PCR结果显示SlNAC1基因在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处理24 h后显著上调,SlNAC2基因在聚乙二醇(PEG)、ABA和GA胁迫后显著上调。【结论】柳树SlNAC1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表达较为稳定,受ABA和GA胁迫诱导;SlNAC2受干旱、ABA和GA胁迫诱导,受影响明显高于SlNAC1,不受乙烯剂(ETH)胁迫影响。推测SlNAC1和SlNAC2参与GA、ABA信号传导,可能不参与ETH的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通过克隆p53基因对其表达调控进行研究。利用 分子生物学软件GCK2.0对整个克隆过程进行分析,制定克隆策略,通过测序鉴定结果,得到了含目的基因 p53cDNA全序列的pTRE-p53重组质粒,通过GCK2.0分析,减少了基因克隆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Progress of gene targeting in mou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ene targeting is a powerful approach of studying the gene function in vivo. Specific genetic modifications, including simple gene disruption, point mutations, large chromosomal deletions and rearrangements, targeted incorporation of foreign genes, c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mouse genome by gene targeting. Recent studies make it possible to do the gene targeting with temporal and spatial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17.
四种原发恶性肿瘤中p16基因的缺失和突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重PCR、PCR-SSCP和序列分析方法,对31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食管癌、12例胃癌、9例乳腺癌共68例原发肿瘤组织标p16进行在肺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的缺失率分别为16%(5/31)、,20-%(3/15),8%(1/13),0(0/9),2例突变:一例食管癌在第130位氨基酸密码由AGA变为ATA,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异亮氨酸,一例肺癌第140位氨基酸的CGG处的C缺失,导致移码突变,p16基因在人类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多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押癌基因,通过克隆p53基因对其表达调控进行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GCK2.0对整个克隆过程进行分析,制定克隆策略,通过测序鉴定结果,得到了舍目的基因p53cDNA全序列的pTRE—p53重组质粒。通过GCK2.0分析,减少了基因克隆的盲目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用计算机对人类TSPYl基因P53结合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p53下游基因在其调节区域(启动子或内含子)含有与P53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致性序列5’-RRRCWWGYYYN(0-13)RRRCWWGYYY-3’,R—G或A,W—T或A,Y—C或T,N—A,C,T,G。用计算机对人类基因组中P53结合位点进行了研究,发现Y染色体上的TSPY1基因内含子中含有这样的一致性序列5’-GGGCTAGTTTtgGAGCTAGCCT-3’,意味着TSPY1基因有可能是一个p53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肽是一类新型的抗菌物质,在低等生物到高等动植物有广泛分布.抗菌肽及人工合成的抗菌肽基因在植物体中可以被表达并具有杀菌活性,能够应用于植物抗病工程方面,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抗菌肽的发现、分类、结构、作用机理、基因结构和基因改造,以及抗菌肽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