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竞争战略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问题,本文基于2010-2018年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高科技企业数据,以股权激励行权条件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研究了该类企业的竞争战略对其技术创新产出质量的影响.研究显示:高科技企业采用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对其技术创新产出质量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采用差异化战略对其股权激励行权条件的严...  相似文献   

2.
基于差异化策略的环境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产品差异化角度建立寡头竞争模型,针对当提高产品环境质量成本递增,消费者对产品环境影响具有不同偏好情况下,清洁产品和污染产品生产厂商的收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不对产品环境影响进行管制以及对污染产品进行收费时,清洁产品生产厂商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政府环境法规越严格,清洁产品生产厂商利润越高.这表明,从差异化策略角度实行环境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供应链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竞争环境下考虑技术进步的供应链重构策略,构建了技术进步前与进步后两种供应链竞争模型.技术进步前,模型考虑一个高技术零件供应商为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商提供专有零部件;随后其中一个制造商投入成本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制造商能够自己生产上述高技术零部件(即实现了供应链的重构).研究发现,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后两个制造商都会降低其产品定价,高技术供应商也会降低其零件的批发单价,且竞争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降价的幅度越大,但技术进步可以削弱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对均衡定价的影响.除此之外,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导致供应链重构后,高技术供应商与未进行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都会降低,而实施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以及社会整体福利只有在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才会有所提高,而整条供应链的利润只有在产品之间替代性较弱且技术升级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提高.此外,技术进步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且市场规模越大或零部件的单位成本越低或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消费者剩余增加得越多.最后,本文将模型扩展到了考虑技...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信息差异化竞争的扩展模型,综合考虑了信息差异化形成的品牌忠诚效应与消费者的信息搜寻,研究企业基于长期战略的理性竞争策略问题.结果表明,理性的企业从长远角度考虑交换成本的作用,将会把注意力从产品的实际差异转移到如何确立消费者的品牌忠诚,以及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之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系统的数理建模方法引入竞争战略领域,并首次与财务分析结合进行竞争战略识别博弈建模.开发基于不对称效用函数并含有DuPont体系财务参数的Nash均衡模型,提出等绩效约束条件,以Porter的差异化战略定义和溢价条件为前提,发现通过Nash均衡解和该约束条件导出从业战略的基本性质的路径,应用于检验Palepu识别假设.初次从数理模型导出几个从业战略的性质定理和Porter-DuPont-Nash战略识别准则.理论推演显示:成本领先战略是内生的;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特性是具有对纯差异化战略的成本优势,生产率优势和价格优势;纯差异化战略具有单位产品利润优势;而混合战略则具有除价格以外的全部优势.通过数理推演首次给出了Palepu假设与Porter溢价条件不一致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研究单个制造商在不同渠道中销售产品时面临的产品双维度差异化设计策略选择和定价问题.在考虑横向和纵向双维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制造商三种可能的差异化策略.构建模型证明了在横向和纵向差异化策略下,最优定价策略分别为统一定价和差异化定价.通过对比不同差异化策略发现,当只有单维度差异化策略(即只有横向或纵向差异化中的一种)可供选择时,在一定条件下产品无差异都可能成为最优策略.特别地,在横向差异化策略可供选择条件下,当产品无差异是最优策略时,制造商只选择生产高质量产品;而在纵向差异化情况下结论正好相反,即只选择生产低质量产品.当两个维度的差异化策略同时可供选择时,随着生产成本增大,横向差异化逐渐占优于纵向差异化;当产品横向差异化程度足够大时,无论成本大小,横向差异化都是最优策略.此外,还拓展研究了同时采用横向纵向差异化策略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建立存在消费者多方购买情形时生产网络外部性产品的双寡头垄断企业博弈模型,研究企业定位定价策略和产品差异化问题.均衡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均匀分布和消费者集中分布且单方购买消费者认为网络外部性强度不是很大时,市场中多方购买消费者所占比例越大,产品间的差异化越大,均衡价格越高,均衡利润越大.  相似文献   

8.
陈圻  任娟 《系统工程》2014,(1):70-76
描述和解释从业战略分类和一般性质的数理模型引入战略研究领域,在差异化战略基本假设基础上构造了差异性和成本不对称、且产品单向替代的双寡头厂商的Nash均衡模型,导出了成本领先战略的可能性和必要条件(产量条件)、差异化战略的必要条件(推广的波特溢价条件和单位利润条件)等基本定理和推论。研究表明,成本领先战略是内生的;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的关键特性分别是相对产量领先和高单位利润;低成本差异化兼具两种优势。以上结论首次给出了对波特从业战略分类的数理证明,同时澄清了其中的错误观念,为战略类型的划分及其基本性质界定以及进一步实证研究提供了初步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9.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产品的配额限制与差异化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当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配额限制对质量作为长期战略变量时的内生质量选择的影响。政府首先制定进口配额限制;企业然后选择其产品质量,并同时产生质量成本;最后,企业在国内市场进行数量竞争。证明了当产品不具有网络外部性时,高质量产品的质量水平总低于有网络外部特征时的质量水平,两种质量的比值也低于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时的质量差异度,市场上产品质量的加全平均值低于具有网络外部性时的平均质量水平,且随产品网络外部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低质量产品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战略竞争优势的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当前,信息系统是企业获取战略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战略对应相关理论和模型为基础,提出以获取战略竞争优势为目标的信息系统项目选择模型.讨论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并用矩阵和图论工具对模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引入Saaty提出的网络分析法(ANP),作为企业将模型应用于信息系统项目选择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的双寡头企业竞争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Stackelberg博弈均衡的Hotelling模型中,本文引入消费者偏好不确定性,研究其对企业竞争策略的影响.博弈的均衡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偏好不确定下,市场先进入者比后进入者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和利润;企业产品的均衡价格、利润、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随不确定性的增大而增大;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中获得的市场价格、利润、产品差异性和社会福利都大于在Nash博弈均衡中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PDM应用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数据管理 (ProductDataManagement,PDM)是当前国际上的热门技术 ,全面实施应用PDM技术已成为当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分析了PDM技术的基本功能、主要特点和作用、应用环境以及与其它应用技术 (CAD、MRP、CIMS和CE等 )的关系 ,提出了企业成功实施应用PDM技术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沙漠化治理规模和企业商誉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竞争企业治理沙漠化的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治理技术授权模式下双方的产品定价、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收益变化。研究发现,两企业经营的沙漠特色产品最优定价和技术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均不受技术授权模式影响。在无技术授权情况下,两企业的收益均处于最低水平。在特许权费用技术授权模式下,被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两企业的收益均有提高,且被授权方的收益增长幅度大于授权方的收益增长幅度。在固定费用技术授权模式下,被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两企业的收益均最高,且此时两企业的沙漠化治理规模相同。  相似文献   

14.
制定科学可行的政策措施是促进企业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在经典博弈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声誉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并将时间因素引入分析模型中,构建了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动态Stackelberg博弈模型.用该模型系统分析了无约束条件下、奖励条件下、惩罚条件下及奖惩条件下制造商废旧产品回收量、废旧产品回收率、制造商和零售量的利润、制造商的声誉、供应链系统利润,探索了每种政策措施的适用条件及绩效.研究发现,企业具有明显的趋利避害的属性,对于不同政策具有不同的适应时间;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改善其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惩罚和奖惩机制在提高回收率(量)和企业声誉的同时,却降低了不同主体与系统的利润;奖励机制对各类要素的作用是正向的,但是需要政府资金支持;奖惩机制的效用大小与政府规定的废旧产品回收率有关.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转型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技术链分析,借鉴Stackelberg博弈思想,通过引入纵向扩散难度、技术弹性及后续开发难度等建立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链视角下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及选择问题.研究发现相对政府主导和政府-市场结合模式言,市场主导模式不可取;随供给成功率增加率增大、纵向扩散难度减少、技术弹性增加(只要纵向扩散难度不太大或供给成功率增加率不太小)及上游企业影响力增加(相应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下下游企业预期收益低于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上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博弈参与方预期收益均高于政府主导模式,且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收益均更晚的超过政府主导模式,反之,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占优.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TAM/TTF整合模型的企业实施ERP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在科技采纳模型和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ERP实施的行为因素,并建立了能够在企业ERP采用进程中解释和预测员工行为的TAM/TTF整合关系模型.本文从行为科学角度来分析企业ERP系统的实施,以期能使企业更加深刻的了解影响ERP采用和实施的行为因素,并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提高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new features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 of China's aviation,in the multi-agent collaborative RD process,between main manufacturer and supplie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ve mode of distribut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basing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complex products,and treating resource contribution rate as a key parameter. It establishes multi-ag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symbiosis model under distributed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And finds that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enterprise,the mutual influence of resources among enterprises and the behavior decision of the main manufacturer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using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in manufacturer to optimize the behavior of suppliers' resourc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8.
利用416个有关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情况的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的PLS路径分析方法,从整合内外驱动的角度,探讨了企业选择环境技术创新的行为机理.研究表明,作为内部驱动的企业追求竞争优势的渴求,直接驱动了这一行为:而被视作外部驱动的利益相关者压力、组织合法性则需要在管理诠释的中介作用下,间接驱动这一行为.另外,与单独的内部或外部驱动进行比较,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整合内外驱动的模型,更优地解释了企业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选择.因此,企业通过提高各种内在竞争的激励举措,将极大提高其对环境技术创新行为的主动选择:对于政府而言,通过大力建设环境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增加外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沟通,将使外部压力在驱动企业开展环境技术创新行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社会影响力的情形下,探讨两个竞争性企业的生产策略选择问题。在两企业均可选择生产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时,构建了GG、GC、CG和CC等4种策略模型,并得出各模型最优零售价格和企业最优利润。研究表明:当消费者对两个企业产品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均较高,即差异较小时,会促使两个企业均选择生产普通产品;当消费者对两个企业产品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差异适中时,两企业的策略选择不同且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当消费者的社会影响敏感程度差异较大时,企业均会选择低碳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