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高岭土胶结型铀矿,由于矿石渗透性太差而无法采用常规的堆浸工艺处理.但对矿石进行酸法制粒预处理后和串联堆浸工艺后,矿石的渗透性能可达到500L/m2.h以上,浸出的合格液平均铀浓度大于5g/L,矿石的铀金属浸出率超过95%,渣品位低于0.02%.而酸耗仅为3.33%.  相似文献   

2.
对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低品位铀矿进行了生物堆浸工业试验研究,筑堆矿石量为4 133 t,原矿铀含量为0.127%。采用初始酸化酸度为30 g/L、喷淋强度为10~15 L/(m~2·h)进行酸化预浸出,细菌浸出阶段控制Fe~(3+)浓度为3 g/L左右,经过150 d的细菌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1.1%,耗酸率为9.07%,而常规酸法浸出耗酸率为13%。该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堆浸法能够从低品位铀矿石中经济高效地提取铀,为该类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布液新工艺的优点.用某铀矿低品位铀矿石作模拟矿堆,做小型室内柱浸试验,以检验雾化布液均匀性、矿石浸出情况.浸出结果:采用雾化布液的液计浸出率70.67%,试验数据表明雾化布液均匀性好,某铀矿石浸出性能较好.推荐了雾化布液堆浸该矿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南方某铀矿床的矿石为高含泥量碎裂花岗岩型矿石,采用常规的堆浸技术,存在渗透性差、浸出率低、浸出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次研究通过进行搅拌浸出试验,探求合理的工艺技术参数.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通过对高含泥量碎裂花岗岩型铀矿石开展搅拌浸出试验,获得了合理的技术参数和优化条件,铀浸出率可达95%以上,为今后开展现场扩大试验打下了基础,并对该类型的铀矿石缩短浸出时间,提高铀浸出率,最大限度的提高铀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北某铀矿山铀矿石浸出性能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西北某铀矿山工业堆浸试验所需试验参数,对该铀矿矿石进行了搅拌浸出条件试验和-5 mm、-10 mm两种不同粒级的柱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该铀矿石浸出性能较好,酸耗较低,适宜采用酸法浸出;2)氧化剂对酸法浸出的作用不明显,而对碱法浸出有一定的效果;3)铀矿石粒度对铀的浸出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低品级菱镁矿中提取高纯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品级菱镁矿粉矿进行碳化浸出工艺试验,对菱镁矿的矿石性质及轻烧性能、氧化镁的消化过程和碳化浸出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获得wMgO大于99%的高纯氧化铗产品。  相似文献   

7.
介绍南方某高含泥铀矿提U工艺发展过程.初期矿石经简单破碎后采用粗放型堆浸,效果不理想;经研究采用破碎分级粉矿酸性造粒堆浸,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矿石渗透性差,不能直接堆浸的难题,酸性造粒有独到之处,铀浸出效果好;由于该工艺复杂、作业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也受天气影响生产等问题,因而又研究出了粉矿和精矿搅拌浸出、粗粒堆浸的组合工艺,提高了提铀的工艺水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六种金矿类型的二十二个矿区氧化矿石的实验室住式堆浸试验结果,和高岭土化蚀变破碎带金矿氧化矿石的制粒堆浸工业试验;对影响堆浸的诸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全浸出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这些对堆浸提金工艺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选矿厂及冶炼厂处理的铜矿石及铜精矿,氧化铜矿及硫化铜矿各占一定比例,同时回收这两种铜矿石,使选矿工艺复杂化,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硫污染环境;只回收其中之一,又造成资源损失.近年来,由于矿石品位不断降低,氧化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至使采,选、冶成本大幅度提高,必须寻求回收铜矿石的新工艺流程,为此,我们使用能够回收氧化铜矿和硫化铜矿的全湿法冶金工艺,该工艺氧化铜矿的回收率在95%以上,硫化铜矿的回收率在80%以上;浸出液用铁屑置换得到海绵铜,浸出硫化铜  相似文献   

10.
辽宁某金矿金属矿物含量少,主要金属矿物为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条纹长石、绢云母、斜长石和粘土矿物.该矿石氧化程度高,其中可回收的元素为金,金含量约0.7 g/t.试验采用柱式堆浸,在原矿粒度0~15 mm,并对其中-2 mm粒级的矿石制粒处理,氰化钠浓度0.04%,pH值10~11,浸出时间27d条件下,获得浸渣品位0.11 g/t,浸出液中含金1.44 mg/L,金浸出率83%以上的浸出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含砷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紫金山含砷低品位硫化铜矿年产300tCu和1000tCu生物堆浸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铜浸出率随着矿石粒度的减小而提高,矿石粒度为-30mm,浸出周期为270d,铜的浸出率达到80.58%;铜萃取率和电积电流效率随着浸出液pH值的降低和电积液中铁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浸出液pH值下降到1.19时,铜萃取率下降到了50%;通过增加堆高、定期中和萃余液、增加负载有机相洗涤和活性炭+沙滤+气浮塔脱除电积原液中有机物等工艺改进后,降低了萃取剂、煤油和电能的消耗量,提高了铜的浸出速率,浸出周期为200d,铜浸出率为81.31%,铜萃取--电积的耗电量为2679.98kW.h.t-1,高纯阴极铜生产成本1.05万元.t-1.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浸矿是提取低品位,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中有价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取福建某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依次开展浸矿菌富集培养实验、驯化转代实验和不同粒径配比下柱浸试验,获得了不同阶段的细菌浓度、pH值、铜浸出率等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柱内矿堆塌落、截面孔隙演化和浸矿机理研究.研究表明:细菌浓度和pH值均呈现缓慢增加后趋降低的趋势,浸柱中细菌增殖较慢,浸矿480 h后,细菌浓度仅为每毫升5×107个.浸矿过程中,细颗粒趋于向柱底迁移,矿堆出现塌落;柱顶孔隙率变大,增幅为6.65%,柱底孔隙率变小,降幅为8.29%;塌落程度与细粒含量成正比,最小塌落为1.7 mm,最大塌落为6.15 mm.入堆矿石粒径极大影响着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实验中柱浸B组(粒径r<1 mm占28.41%)浸矿效果最佳,浸矿480 h后铜浸出率达47.23%.  相似文献   

13.
某铀矿石碱法浸出及回收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某铀矿石的室内碱法柱浸及回收工艺试验,确定了适于该矿石的浸出剂,提出了堆浸浸出工艺参数及浸出液处理工艺参数,并对影响浸出剂消耗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矿石粒度是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试验基础上,对同步和分步堆浸处理铜钴氧化矿的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的可行性、原材料消耗量、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分步堆浸比同步堆浸优越。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浸出率与浸出时间的关系曲线,推导出铀矿硫酸堆浸过程的控制模式和化学反应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浸出率在小于60%以内,与浸出时间呈直线关系,得出浸出过程控制模式为化学反应控制的结论。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在该实验中化学反应浸出速率常数为1.5×10^-7s^-1,液固相化学反应速率系数为3.6×10^-8m/s。实验结果在未加氧化剂的酸堆浸铀矿石中,最多只有40%的四价铀能氧化成六价铀,要想进一步提高铀的浸出率,必须加入氧化剂,提高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Thin-layer heap bioleaching of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 containing high levels of fine grains was carried out by mixed cultures on a small scale over a period of 210 d. Lump ores as a framework were loa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re heap. The overall copper leaching rates of tailings and lump ores were 57.10wt% and 65.52wt%, respectively. The dynamic shift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about attached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platform based on 16S rRNA amplification strateg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emolithotrophic genera Acidithiobacillus and Leptospirillum were always detected and domin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initial and middle stages of the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both genera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improving the copper extraction. However, Thermogymnomonas and Ferroplasma increased gradually in the final stage.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shifts on the leaching efficiency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nd these associations provided some important clues for facilitating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bioleaching.  相似文献   

17.
制粒技术是改善含粉矿堆浸渗透性差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同时选择合适的耐酸黏结剂是铜矿制粒堆浸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氧硫混合铜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制粒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iometek-WLAG001是一种理想的耐酸黏结剂;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黏结剂添加量、喷水量、转速、固化时间、熟化加酸量、熟化时间等因素对球团抗压强度、湿强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考察了黏结剂添加量、固化时间、熟化加酸量、熟化时间对球团湿强度的影响,并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优化与分析.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Zeta电位的测定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黏结剂与矿石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黏结剂与矿石之间存在化学吸附作用,不存在静电引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地区的硫化铜矿石中含铜矿物以次生硫化铜矿物为主,且含量较低.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柱浸的方法对该矿石进行了生物浸出并研究了浸出动力学.基于不同粒级矿石,考察了粒级对铜浸出速率和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率与收缩核模型中的控制方程进行了拟合,确定了浸出过程的控速环节.试验结果表明,铜的浸出速率和浸出率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矿石表面形貌的SEM表明,浸出过程中矿石表面形成了包含黄钾铁矾的产物层,阻碍了浸出反应的进行.浸出动力学表明,该矿石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且浸出应主要受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