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迟姗  张华 《松辽学刊》2013,(4):93-98
基于2000、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定量分析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景观空间格局,揭示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1)2000年,草地景观是研究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基质景观,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为0.52.(2)2005年,草地景观仍然是研究区的基质景观,区域生态环境指数为0.50.(3)2000—2005年,在研究区的所有景观中,耕地、城乡用地和水域面积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和翔 《河南科技》2013,(19):142
目前,许多城市都存在着现有河道景观受破坏的问题,这造成客观环境每况愈下,也使得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河道水景观在设计上要重视添加生态环境的新思路,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让河道水景观在新形势下促进人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道不仅是城市排涝工程的命脉,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良好的河道景观与滨水环境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排涝河道的建成一方面完善了该地区的排涝系统,另一方面可改善两岸生态景观,工程建成后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同时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滨水空间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演变,对其更新模式的探讨成为当前滨水空间开发利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我国滨水空间更新对河流造成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濉溪县闸河路公园设计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围绕"酒乡礼颂,千年文化永流芳;水乡徽韵,清新淡雅自天成"的特色定位,以湖面为中心,充分利用滨水空间的优势,采用"新中式"的现代设计手法,围绕湖岸营造开放大气、多元复合的滨水休闲空间,建筑小品简约、淡雅,植物营造四时美景,公园充满活力、韵味独具、自然和谐。公园建设引领着濉溪县老城区进一步有机更新,推动着城市良性发展,成为城市的绿色会客厅。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增加,滨水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系景观建设将成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乡工业园区引黄调蓄及城市水系景观规划为例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水系景观规划的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长泰县滨江景观规划为例,探讨了在中小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过程中,注重中小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主题,注重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历史脉络的延续,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和亲水性两条主线,同时注重景观功能的观赏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强调滨水区特定区域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南宁市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南宁市城市轻轨线路规划和建设、用地布局,提出南宁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思路.为推进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建设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2021,(1):98-100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本文选取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景观形状指数(LSI)两个指标,分析郑东新区2007—2019年城市化进程中的景观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省"生态立省"战略为切入点,借鉴中外学者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相关理论,结合笔者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构建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以河北省11个城市为主要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说明秦皇岛市在河北省生态环境所处现状及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近25年来是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福州市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8,2000和2012年福州市三期的土地利用图为数据源,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软件技术,选取城市景观构成、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同时结合新型景观指数PPU和Sq P(sq)等指标,分析福州市24年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从1988年到2012年间,福州市景观格局以林地为基质景观,其优势度指数最高,分离度指数最低;城市建设用地向西、向南扩张明显,城市分维数、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都呈增加趋势;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水域的破碎化程度提高,未利用地破碎度最低;建设用地与耕地、水体之间转移量大,减少的耕地和水体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2.
绿道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空间类型,其功能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当今规划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研究绿道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城乡绿道景观的类型及功能,分析了目前国内城乡绿道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总结了城乡绿道景观规划为我国自然风景资源保护、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提供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燕 《河南科技》2008,(9):42-43
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陈燕 《河南科技》2008,(5):42-43
<正>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城市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色空间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诸多领域如地理学、生态学、城市学、社会学等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网络检索资源,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研究内容分析相结合,探索国内外在城市绿色空间研究热点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城市绿色空间研究侧重于城市生态、规划和景观格局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是遥感技术和统...  相似文献   

16.
景观设计作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对社会经济、伦理道德、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应运而生的“绿色景观”以生态学、伦理学及美学为基础,探索景观设计中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模式,旨在创建“天人合一”的人性景观.认真探索了农村城市化中的绿色景观设计问题.农村为城市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更加灵活的空间配置,也为城市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农村城市化进程对绿色景观的实验、探索,能够纠正人们不太正确的城市景观审美观,改变城市“美化”进程中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非绿色景观设计形势,能够营造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7.
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的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和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现阶段,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正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而道路两侧的绿植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规避事故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城市道路绿地规划的设计,通过查阅资料,针对交叉路口、隧道接口、大弯道口这些特殊地点,提出相应的绿植设计方案,为后续的绿植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武清区生态空间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加剧生物栖息地的景观破碎化.在土地资源稀缺地区,仅靠保护单一类型生境的方法无法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实施生态规划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GIS技术,选取高程、植被覆盖度、距主要河流距离、景观类型4个因素构建评价体系,对天津市武清区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提取区域内面积大于10 hm2的生境斑块作为生态源地,以区域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作为成本面,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模拟武清区潜在生态网络,该网络由51个节点和80条廊道组成.对模拟的潜在生态廊道进行优化,提出武清区生态空间规划总体布局——"三横五纵、三片、多廊、多点".结果表明,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模拟区域潜在生态网络是一种进行区域生态空间规划的有效方法,模拟出的生态网络符合当地实际,能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中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镇赉县作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相关专题地图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在GIS的支持下,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生态环境演化的机制,并从景观生态格局、土地荒漠化和水环境等三方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讨论兰州新区空间发展的战略,通过分析兰州新区的建设背景,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的条件和约束,提出跨界交通网络衔接、区域产业体系优化、低碳生态系统示范、城乡公共服务提升等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空间规划,提出新区空间结构与组织方案,确立“两带双轴”的功能结构和“两区三廊”的生态格局;最后,提出对我国西部大城市而言,新区发展规划应在交通走廊、要素流动、空间组织三个层面实现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化组织与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