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有室内单元式空调主要由控制器依据室内温、湿度等参数控制设备的运行,忽略了室外空气对运行能耗的影响,针对这种现状,文章对基于热舒适图的空调新风控制模式及实现方法进行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单元式空调及其控制器,可将室外空气参数引入室内空气调节过程实现运行节能.  相似文献   

2.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是指将风机和盘管组成的机组置于空调房间内,风机吸进空气,过滤后再经盘管加热或泠却,直接进入空调房间,以达到空气调节的目的。风机盘管所用冷媒集中供应。为了保证空调房间的空气品质,必须送入一定的新风,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集中的新风处理机组,将室外空气处理到所需的设计参数,然后按新风需求量分别送入各空调房间。  相似文献   

3.
用CFD方法模拟了空调卧室内制冷制热运行时3种不同的住宅空调模式(包括普通窗式空调器、分体机及具有引入新风的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分别位于高位置和低位置时室内空气温度及流速、有机污染物(甲醛)浓度及CO2的分布,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空调器的类型、位置及新风量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夏季制冷运行时,带热回收装置的窗式空调器置于低位置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室内流场分布,稀释和携带走室内的CO2和污染物;而该装置置于高处时,流场结构不合理;其它空调模式下由于没有引入新风,产生室内污染物堆积.冬季制热运行与夏季制冷运行时的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4.
现代家用分体空调由于无新风引入而使得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因此,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家用分体空调引入新风就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机械独立新风引入方式对建筑引入新风,并针对不同新风引入量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家用分体空调引入新风量的大小是影响室内温度场分布的最大因素。低位小新风量空调低风速的工况下室内的热舒适度最高,而低位大新风量空调高风速工况下的室内热舒适度最差。  相似文献   

5.
周志刚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30-30,54
介绍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种空调方式中,新风系统常见几种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新风处理状态点的控制及新风送入室内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上海明珠大酒店中央空调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功能房间,集中空调系统分为三种空调送风方式,高大空间如餐厅、娱乐室等采用全空气系统,新风直接从室外引进与回风混合后送风;而会议室、技师房等采用了空调机组加独立新风方式,新风经独立处理后进入空调机组和回风混合处理后送风;其他小空间房间采用了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楼梯间采用自然排风排烟,电梯间前室设置加压送风装置,地下室设备房设置防排烟系统,采用同一个系统,选用双速风机,平时排风,发生火灾时排烟.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用分体空调由于无新风引入而使得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因此,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家用分体空调引入新风就很有必要。本文采用机械独立新风引入方式对建筑引入新风,并针对不同新风引入量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家用分体空调引入新风量的大小是影响室内温度场分布的最大因素。低位小新风量空调低风速的工况下室内的热舒适度最高,而低位大新风量空调高风速工况下的室内热舒适度最差。  相似文献   

8.
净化空调系统由新风机组、循环机组和送风管道组成,新风机组的作用是为手术室提供新风,并将室外新风进行初步净化及热湿处理后送入循环机组,经新风机组处理的新风和手术室回风在循环机组中再进行过滤及热湿处理后送入手术室。笔者成功设计了某市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并实现该系统的稳定运行。目前该项目设计的自动控制系统先已投入使用,运行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的所有指标,取得了用户的认可。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实现通信。PLC是连接上位机与现场传感器、执行器等的桥梁,向上将底层传感器、变送器采集的温湿度、压差等信号上传至上位机,向下将上位机的控制信号传达给现场执行器。文章重点介绍了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自动控制系统新风机组的组成及实时监控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封闭室室内不依附于空调系统的新风供应及净化系统,并就新风量、通风方式、管道系统的尺寸和压力损失、换热装置、新风净化装置和风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的空调房间为例,分析了新风和回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室内污染源的不断增加 是室内空气品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新风的质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回风是室内空气的二次污染源。导出了新 风和回风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仿真表明:基于室内空气中典型的有害气体体积分数(以CO2为 代表)的变化来控制新风量,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樊庆辉 《科技资讯》2007,(36):27-28
全热交换器不但能改善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还能减低建筑空调能耗.本文采用温频法,对广州一办公楼的空调新风系统进行了运行性能分析,通过比较,总结出在空调新风系统采用全热交换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空调房间空气品质差,舒适性不良的状况,借助于通风效率影响下室内污染物平衡方程,探讨了通风效率、新风量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提出提高通风效率是经济有效的手段,推出了应用新风是否合理的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顶板与侧墙结合的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新形式,以某办公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这种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在冬冷高湿地区的冬季供暖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空调系统在开启后30 min内可达到稳定状态,相比于传统空调供暖速率更快,稳定性更强,且稳定后室内温度变化相对均匀.该系统在冬季供暖性能较好,在人体活动范围内(距地0.2 m至2.2 m处)室内空气温度为16. 5 °C ~ 18.2 °C,相对湿度为33% ~ 36%.当设定温度为16 °C时,可基本满足冬季供暖要求.同时,该系统可有效改善由于物体遮挡而引起的地板温度过低情况,从而有效避免局部不舒适感.这种顶板与侧墙结合的复合式空气载能辐射末端满足冬季供暖需求,同时具备节能舒适的特点.试验结果可为未来空气载能辐射空调系统在冬冷高湿地区的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如何在良好室内空气品质与节能之间进行权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按照ASHRAE通风标准对新风量的要求,针对混和送风系统提出并在Tmsys仿真平台上分析了送风温度优化控制方案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送风温度的设定值受到设计风量和运行时刻各个空调区域风阀开度大小的限制.当过渡季节早晚的新风温度低于室内设定温度的工况时,若将送风温度由13℃升高到16℃,不但可以减少2.8%的空调系统能耗,而且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空气的品质,空调系统中经常设置一些过滤器,然而对设置过滤器后系统的计算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新风侧设置过滤器,回风侧设置过滤器和新回风侧均设有过滤器的几种情况下,室内污染物浓度和新风量的多少进行数学上的推导,得出了三种情况下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和新风量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出了很清晰的概念和结论,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对目前民用空调设计采用的室内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的修改原因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顶板辐射和地板辐射供冷2种空调系统进行对比后发现,地板辐射空调系统室内空气温度可能高于顶板辐射空调系统,但是地板辐射对人体的辐射量远大于顶板辐射,并且新风在地板辐射系统中能够更快地送入人员活动区,其除热效率更高,因此地板辐射供冷系统对人体的作用效果并不逊色于顶板辐射供冷。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顶板辐射与地板辐射2种方式供冷的误差不超过16%,考虑到室内模型布置较为复杂,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设计不能完全满足空调区热舒适性要求的问题,以设计某商务酒店的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为例,根据其设计计算数据,以及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等焓线的过程,对比分析了风机盘管的规格确定及系统的水力计算,对设计中的一些不合理应用,如规格确定、风管设计及水平支干管的布置提出建议.以期设计出合理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达到室内温湿度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丽颖  马景骏  杨春英 《应用科技》2001,28(11):14-16,22
冷却吊顶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和新风量的选取直接相关,以北京市某办公楼为例,分别计算出该建筑采用常规FP+新风系统和冷却吊顶空调系统时的能耗,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当冷却吊顶系统的新风再热后送入室内时,若系统新风量较大,从运行能耗角度来看,应优先选取冷却吊顶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典型会议室环境,基于需求控制通风策略,对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房间空气品质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典型的会议室环境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空调新风系统模型及房间CO2浓度模型;设计NN-PID(神经网络-PID)算法,并进行控制与仿真;在变风量空调实验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所设计的NN-PID算法能有效利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在线自整定PID参数,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算法。结论根据室内CO2浓度变化控制新风量,能很好地适应室内CO2浓度的动态特性,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20.
除湿转轮处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的湿负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冷却顶板空调系统对新风承担湿负荷的要求及实施方案,认为吸附除湿优于冷却除湿.对利用除湿转轮处理系统湿负荷及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低于30℃及相对湿度低于80%时,除办公类建筑外,除湿转轮均可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对于高温高湿地区,结合前置表冷器对新风进行预处理后利用转轮除湿不仅可以满足室内湿度的要求,而且可以达到低湿度;利用改变除湿转轮再生温度和处理风量的方法可以调节室内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