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La(OH)_3和La(OH)_3:Eu~(3+)纳米材料,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宏观磁性及发光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是微观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直径约为14 nm、长度约为107 nm的一维线状结构。纯La(OH)_3和La(OH)_3:Eu~(3+)纳米线均表现出室温铁磁性能,且其饱和磁化强度和荧光发射随掺杂浓度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Eu~(3+)掺杂浓度为3%时,所制备的La(OH)_3:Eu~(3+)纳米线的饱和磁化强度最高(43.1 memu/g),是纯La(OH)_3纳米线(2.04 memu/g)的22倍。该掺杂浓度的样品同时表现出了优异的荧光发射性能,在589 nm,616 nm和696 nm处具有Eu~(3+)的特征荧光发射谱线。此类材料在特殊纳米功能器件、磁性荧光靶向药物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配合物Eu(DBM)(TPPO)_3(NO_3)_2(DBM:二苯甲酰甲烷;TPPO:三苯基氧化膦)能发出很强荧光的特性,以Eu(Ⅲ)离子为荧光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仅有1种晶格格位.~5D_o→~7F_j(j=0~4)跃迁光谱表明中心Eu(Ⅲ)离子具有C_(2v)格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Sr_3Y_2(BO_3)_4:Eu~(3+)红色荧光粉在白光LED应用上有很大潜能,以高温固相法在1 000℃下焙烧5h可以制备出发光性能最佳的Sr_3Y_(2-x)(BO_3)_4:xEu~(3+)红色荧光粉.通过X-ray衍射仪(XRD)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Sr_3Y_(2-x)(BO_3)_4:xEu~(3+)荧光粉的制备条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掺杂Eu~(3+)并不能使Sr_3Y_2(BO_3)_4的结构发生改变.以394nm的近紫外光激发Sr_3Y_(2-x)(BO_3)_4:xEu~(3+)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最强发射峰为Eu~(3+)离子的5D0→2F2电偶极跃迁,波长为618nm的红光.当Eu~(3+)离子的掺杂量为15%(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盐法合成了NaCa_2Mg_2(VO_4)_3:Eu~(3+)白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荧光光谱仪(FL)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NaCa_2Mg_2(VO_4)_3:Eu~(3+)样品为纳米棒状,平均直径约为50nm,平均长度约为100nm;在279nm紫外光激发下,NaCa_(2-x)Mg_2(VO_4)_3:xEu~(3+)的发射光谱由一个宽带谱(400~580nm)和若干个尖锐特征峰组成,宽带峰属于VO_4~(3-)的~3T_2→~1A_1辐射跃迁,特征峰分别位于592 nm、612 nm、655 nm和710 nm处,属于Eu~(3+)的~5D_0→~7FJ跃迁,其中,对应于~5D_0→~7F_2跃迁的612nm发射峰强度最高。样品的最佳合成温度为600℃。当Eu~(3+)掺杂量为x=0.100时,NaCa_(1.9)Mg_2(VO_4)_3:0.1Eu~(3+)的色坐标(0.3242,0.3268)接近标准白光色坐标(0.333,0.333)。  相似文献   

5.
通过Pechini型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荧光粉GdY(MoO_4)_3:RE~(3+)(RE=Eu,Dy,Sm,Tb),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光致发光光谱,荧光寿命等技术对其进行测试及研究。1 100℃下煅烧4h得到纯相GdY(MoO_4)_3。紫外光激发下,GdY(MoO_4)_3:RE~(3+)荧光粉分别呈现出高色纯度的Eu~(3+)(5 D0-7 F2,红光)、Dy~(3+)(~4 F_(9/2)-~6H_(13/2),黄光)、Sm~(3+)(4 G5/2-6 H7/2,橙光)和Tb~(3+)(~5D_4-~7F_5,绿光)特征发光。  相似文献   

6.
以LiOH·H_2O、Si(OC_2H_5)_4和Eu(NO_3)_3·6 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简单的机械球磨法,在室温下合成了Li_2SiO_3:Eu~(3+)荧光粉前驱体,再经高温灼烧,得到一系列Li_2 SiO_3:x%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及Eu~(3+)的物质的量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x在1.5~15这个较宽的范围内,随着Eu~(3+)物质的量的增加,Li_2SiO_3:x%Eu~(3+)荧光粉的物相组成保持不变,且直到x值达到12之后,才出现了浓度淬灭现象;当灼烧温度为1173K、保温时间为2h时,荧光材料的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在467 nm激发下,基于Eu~(3+)的~5D_0→~7F_2(615 nm)跃迁,Li_2SiO_3:Eu~(3+)荧光粉发射出强烈的红光。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步溶剂热反应法,以Eu~(3+)为中心离子,以2-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HTTA)、苯甲酰丙酮(BZA)、β-六氟乙酰丙酮(HFAC)、二苯甲酰基甲烷(DBM)及三苯基氧膦(TPPO)、1,10-邻菲罗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铕的配合物Eu(HTTA)_3(TPPO)_2,Eu(HTTA)_3Phen,Eu(BZA)_3(TPPO)_2,Eu(DBM)_3(TPPO)_2和Eu(HFAC)_3(TPPO)_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元素分析仪确定其组成,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并在室温下研究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激发下均发出Eu~(3+)的红色特征荧光,其中配合物Eu(HTTA)_3(TPPO)_2的荧光强度最强,荧光量子产率最高,第二配体TPPO对Eu~(3+)的荧光发射比Phen具有更佳的增强与协同效应;不同结构的β-二酮类配体和第二配体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它们的荧光强度强弱顺序与其荧光量子产率高低顺序具有一致性,依次为:Eu(HTTA)_3(TPPO)_2,Eu(DBM)_3(TPPO)_2,Eu(HTTA)_3Phen,Eu(HFAC)_3(TPPO)_2,Eu(BZA)_3(TPPO)_2.研究结果为新型稀土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新的荧光粉基质材料,本文研究了紫外线、阴极射线和 X 射线激发下,三价铕激活的(Y,Gd)_2O_2S 二元体系的发射光谱、发光颜色和发光亮度等发光特性随基质组成变化的规律性,并研究了三价铕离子浓度对固溶体(Y_(0.7)Gd_(0.2))_2O_2S 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Y_2O_2S 中加入 Gd,明显地提高了在阴极和 X 射线激发下的发光亮度。Eu~(3+)离子激活的稀土硫氧化物是一类高效率的荧光材料,早在六十年代就已将 Y_2O_2S:Eu 用作彩色电视显象管的红色荧光粉。近年来又有人将 Eu~(3+)激活的硫氧化钇及稀土硫氧化物固溶体用于低压显示器件中,但 Eu~(3+)激活的稀土硫氧化物固溶体的研究文献中报道不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寻找新的荧光粉基质材料,本文首先合成了(Y_(1-x)Gd_x)_2O_2S:Eu固溶体试样,较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基质组成与发射光谱、发光颜色、发光亮度、发光的衰减以及粒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Y_(0.7)Gd_(0.3))_2O_2S 作为基质时,Eu~(3+)离子浓度对该固溶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10-邻菲罗啉和水杨酸为配体,稀土离子(Eu~(3+)和La~(3+))为中心配位原子,用水热法制备了组成为La_(0.95)Eu_(0.05)(Sal)_3Phen的微纳米尺寸金属有机配合物,考察了温度、pH值对合成配合物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了其荧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够展示出Eu~(3+)的特征发射,能在激发光谱中读出水杨酸的π-π*电子跃迁、EuO电荷迁移带的宽带重叠和较长波长的Eu~(3+)f-f跃迁,也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找到配体的特征吸收峰;温度90℃,pH=7条件下合成的样品结晶度、晶型规整性及荧光性能均优于其他工艺条件,合成中掺Eu~(3+)以及适当升温有利于结晶,pH值对样品合成的影响大于温度。  相似文献   

10.
首次合成了具有摩擦发光性能的Sm~(3+),Eu~(3+)和Tb~(3+)与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的三元配合物.实验测得它们的化学式为Ln(TPPO)_2(TTA)_2(NO_3)(Ln=Sm,Eu,Tb).它们分别为浅黄(Sm)、粉红(Eu)和浅黄(Tb)的晶态物质.通过热分析、电导、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理化性质.这些配合物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发出很强的特征荧光.在日光下或黑暗中轻轻搅动或用玻璃棒摩擦时能发出明亮的颜色和与荧光相同的光.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铕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不同Eu/Y摩尔比的系列三元双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Eu/Y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xY1-x(sal)3(phen)(x=0.1~1.0).在Eu/Y摩尔比为0.6:0.4时,配合物Eu0.6Y0.4(sal)3(phen)的发光强度最强.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钇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4种N,N-乙基,苯基-N’-苯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摩尔电导率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ic)3L[RE=La(Ⅲ),Eu(Ⅲ),Tb(Ⅲ),Ce(Ⅲ)],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10,其在CH3OH溶液中属于非电解质.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远大于Tb(Ⅲ)配合物,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对配合物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着插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甲酸铕配合物Eu(HCOO),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单晶结构,表征了该化合物固体荧光和在2~300K温度范围的磁学性质.结果证明该配合物表现出Eu3+离子固有特征荧光和单个Eu3+的磁行为.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苯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高氯酸铕、铥异核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Tmx(ClO4)3L5·2H2O(x=0.000~0.200,L=C6H5SOCH2COC6H5).通过IR光谱的测定以及摩尔电导推测了配位情况,荧光光谱实验表明:微量铥的掺入即对铕的发光产生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通过烷基钛的水解、煅烧,制备了掺杂Eu3 的TiO2纳米晶发光材料.结果表明,稀土掺杂的TiO2纳米晶不仅没有改变在不同温度下TiO2的晶型,而且Eu3 离子发光与TiO2的晶型有密切关系,即Eu3 掺杂在具有锐钛矿晶型的TiO2,在波长为396、464和532 nm光的激发下该材料才能发射单色性较强的红色荧光,并讨论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Eu(TTA)3(TPPO)2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溶解性、热稳定性和TPPO第2配体加入对配合物发光性的影响.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第2配体的加入能有效地增强铕离子发光强度,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显示出Eu3+的特征发射峰,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是一种有潜在应用前景的红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在乙醇体系中合成了三价稀土金属离子Eu~3+与烟酰基丙酮(简称NA)、邻菲罗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测定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热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组成为Eu(NA)_3·phen,热稳定性较好.三元配合物发射的荧光强度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铕(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氯化铕与水杨酸(HSal)、邻菲罗啉(Phen)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Phen)(Sal)3],研究了该配合物的IR、UV、TGA、元素分析及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中的配体吸收激发光的能量后,能有效地传递给中心Eu3+,发出强的Eu3+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Li_(4-3x)Eu_x(WO_4)_2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荧光分析(FL)、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所得粉体的发光性能、颗粒大小及形貌和物相进行表征分析.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Li_(4-3x)Eu_x(WO_4)_2微晶均为白钨矿四方结构.SEM结果表明,Li_(4-3x)Eu_x(WO_4)_2颗粒度为2.0μm×0.2μm~12μm×1.0μm,且随x的增大而增大.荧光分析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可被近紫外光(395nm)有效激发,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14nm,即为纯正的红光.随着x的增大,样品中Eu~(3+)的593nm和614nm两个特征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x=1.0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