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前 ,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战教授 ,有感于黄河携泥沙入海形成造陆运动 ,致使渤海日益缩小的现实 ,发出了改道黄河入海口、保护渤海湾的慷慨呼吁。遗憾的是 ,这一体现着重大经济意义与生态环境意义的睿智良策 ,一直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笔者试图在王战教授呼吁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论证 ,使之更具科学性、优越性与可操作性。一、保护渤海(内海)与根治黄河下游水患渤海呈“C”字型深深嵌入中国北方大陆(如天津一带嵌入500多公里) ,三面环陆 ,与河北、天津、山东的陆岸相邻 ,是大自然赋予我国的一个得天独厚的半封闭型内海。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河道改道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是指从桃花峪至渤海的河道,全长786km,流经河南、山东2省,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华北大平原。自1855年兰封(兰考)铜瓦厢决堤改道(不算1938年花园口人工决堤)以来,未发生大的河道迁徙。100多年来的河道稳定,只能说明人造河堤围束河道,控制洪水...  相似文献   

3.
渠化黄河河道与黄淮海平原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下游河道长近800km,为地上悬河,是海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黄淮海平原受黄河防洪工程保护的土地面积有12万km2,范围涉及冀、鲁、豫、皖、苏5省24个地(市)110个县(市),人口8510万,耕地1.1亿亩;黄河水资源供给范围涉及豫、鲁两省16个...  相似文献   

4.
清水出,黄河宁:谈用生态环境地质规律根治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景星 《科技潮》1999,(12):62-65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震撼世界的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是养育着9000多万人口的世界级大河。人们还记得,黄河在1997年一年内竟断流226天,断流河道长达700公里,330天无水流入渤海,全世界为之震惊。黄河从黄土高原倾泻而下,闯出孟津关,踏进了华北大平原,像一位跑到了终点的马拉松冠军一下子瘫软了,把它所携带的19.7亿吨泥沙,卸落在河床上,抛撒在渤海边,制造了一条河床比地面高出5~20米(郑州新乡)的世界第一悬河。黄河养育着它的亿万子民,也抛下了无数的灾难,我们如何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去治理黄河,来建树21世纪更加辉煌的治黄业绩,这是中华民族、学子们处心积虑地思索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河以其高含沙量、善淤、善决、善徙闻名于世。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河道曾多次变迁。综观其河道迁徙,北宋前多在现行黄河以北,向东北流入渤海;南宋至清末,改行今河道以南,向东南经淮河注入黄海;清末至今,复向东北入渤海,河道多呈西南—东北向、西北—东南向或西—东向,与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断裂线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玛多县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被与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保护区黄河沿草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蕴育了华夏文明,她为中华民族的掘起、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保护和修复“黄河沿”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黄河,实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旭青 《工程与建设》2010,24(4):439-440
黄河径流量的大小对黄河冰凌的开河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以往的黄河径流量资料预测未来的黄河径流量的大小对黄河的开河时间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DAMSM模型,利用1979~1990(n=12)的实测流量资料作为统计样本,留1991~1994的4年流量资料作为独立样本进行试报检验。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为吻合,说明利用DAMSM模型做径流量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沉积区,沉积物来源广泛,其中黄河沉积物成为全新世以来形成天津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约5 000年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海退之后,黄河北流对天津地表地貌的变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了探究黄河沉积物特别是历史上的黄河北流对天津地貌的影响,在天津七里海和北大港2个湿地提取了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黄河沉积物标志层的沉积物性质,系统讨论了历史上对天津地貌和海岸线影响显著的3次黄河北流事件及其在典型湿地的沉积记录.研究表明:公元前2 000年到公元前450年,禹河曾在天津入海,影响范围是天津西郊以东、七里海以南的广大区域;公元前750年到公元11年,《汉志》河下游河道多次摆动,支流众多并影响到天津南部,北大港在此期间沉积了在时空上不连续的黄河沉积物,显示了河道摆动的结果;公元1048年到公元1128年,北宋时期黄河北流在天津泥沽入海,直至把入海口推至塘沽,推动天津海岸线东移,显著改变了天津的海岸线型,这一事件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是滨海新区形成的地貌基础.  相似文献   

9.
蔡平 《甘肃科技》2002,18(5):4-4
199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16 3位院士在“行动起来 ,拯救黄河”的呼吁书上签名 ,情真意切地呼吁海内外炎黄子孙 ,以实际行动拯救黄河。 1999年 6月 2 1日 ,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中指出 :“治理黄河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治理好黄河水害、利用好黄河水资源、建设好黄河生态环境 ,对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治理黄河首先是解决其水患问题 ,河流的断流也是水患的一个方面。1 黄河断流的现状黄河断流目前实际是指黄河下游的…  相似文献   

10.
黄河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科学研究是有地区性的。我们要从全国和世界的眼光来研究中国一个地区的地理问题 ,即所谓从中国研究世界、从世界研究中国 ;但必须立足于一个地区的详细研究 ,工作才能深入 ,才能有所创新。黄河是中国 ,以至世界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地理学研究理所当然应以黄河地理为一个重点 ,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研究 ,以发挥中国和本地区优势。在地区上 ,黄河地理研究应以中下游为重点 ,主要包括下列3个方面。一、黄河文化地理文化地理(cultural geography)是地理学中比较薄弱的一部分 ,但在黄河地理研究中却具有…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泥沙与水质关系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泥沙河流,泥沙与水相互作用对黄河水质产生显著影响。根据以往研究工作,对黄河泥沙与水质的关系问题作全面的总结评述和展望,着重于4个问题:(1)黄河泥沙对污染物行为的影响;(2)黄河泥沙中的天然有机质与黄河耗氧有机物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3)黄河泥沙中的本底量重金属与黄河重金属水质参数的关系和对污染评价的影响;(4)黄河泥沙中的碳酸盐对水质和对水质监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湿地资源概况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湿地是兰州城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和湿地特征最明显的湿地,目前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湿地普遍存在植被破坏严重、开发利用管理混乱、水资源破坏严重等现象。完善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力度、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做好湿地科研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对改善“山水城市”的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一、工程概况 黄河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9市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628公里。河道特点是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人民治黄以来,经过山东人民和治黄职工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为战胜洪水凌汛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下游河道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黄河流域生态需水的特点,将研究重点放在中下游河道,选择黄河中下游及部分支流的主要控制断面研究黄河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以河流水体存在(不断流或干涸)、水生生物完整性以及河流系统的水沙平衡为保护目标,分别计算河道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和洪水期生态流量,将不同生态流量耦合时间特征计算了全过程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河道适宜生态流量、洪水期生态流量和最小生态流量的相对值分别为18%~29%、156%~187%、9%~15%,对应于汛前期(4-6月)、汛期(7-8月)和汛后枯水期(9-3月)的河道生态需水,据此算得黄河中下游流域年生态需水总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5%~43%。从河流生态需水时间特征出发提出的全过程生态需水计算成果,将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调度和管理,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黄河济南段冰凌研究为例,采用地电测试方法对黄河凌汛期典型断面进行了流凌量测试,结果显示:(1)电测深曲线的高频部分与流凌量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高频数值越高,河水中冰凌含量越多,视电阻率值也越大;反之,则流凌量少,故高频曲线与低频曲线的差异可反映河道流凌量的多少.(2)对于同一断面,流凌与未结冰相比,曲线高频部分的弯曲特征(曲率)相似,低频部分的弯曲特征(曲率)也相似.研究结果说明,以电测深曲线分解后的高频曲线和低频曲线作为黄河冰凌预警识别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不断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渠道.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我国工业化不断发展,淡水资源匮乏,黄河领域生态保护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例如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非常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我国母亲河发展,本论述系统地阐述了黄河首曲自然保护湿地现状与特点,并分析了黄河断流、湿地萎缩等问题,并根据黄河首曲现状提出相应的湿地保护策略与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我国黄河首曲湿地保护,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缓解我国黄河首曲湿地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治理黄河的新思路NewThoughtsofTamingtheYellowRiver黎汝静,徐名居,刘思忆(兰州大学,兰州730O00)在黄河上中游的于支流上兴建一系列的拦泥库坝来治沙减淤一直是当代治黄方略诸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学派。但现在较为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清代黄河人工改道方略提出了背景;在公元1855年前,黄河长期夺占淮河流入黄海的河道并使其严重淤塞,造成了黄河经常性的决溢灾害,而防止黄河决溢灾害所普遍采用的加高堤防的方法收效甚微,导致了当时苛些治黄专家建议废弃黄河现行的老河道,采用人工方法将黄河导入一条流经山东省并注入渤海的新河道,作者分析了这些专家所建议的黄河新道的合理性;同时分析了作为控制黄河洪水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采用人工方法将黄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发展战略下黄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位于黄河下游河南省、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进展,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水资源衰减与用水刚性增长矛盾突出、生态功能持续退化、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滩区治理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建立健全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包括加大对黄河下游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严格生态环境监管与执法、打通信息共享平台和健全地方立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20.
提出引海水5000~1,500m3/s在利津注入黄河冲刷河口。冲刷后,在利津将产生3.3~7.9m的水面跌差,可制止黄河河口延伸的溯源淤积作用上延,并诱发其上游产生溯源冲刷。估计可使艾山以下河道得到冲深。因挟沙海水的密度大于渤海环境水体的密度,咸浑水进入渤海时可形成异重流,将泥沙输去远方;而且断流期间河口还可能蚀退;因此引海水流量足够时,可使河口不外延或外延缓慢。从长远看,河口侵蚀基准面得到降低后,可以使黄河下游的淤积面均得到降低。这对缓解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高的局面和减少河口改道的风险都是有利的。 黄河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