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吉利 《科技信息》2012,(7):410-4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词多义现象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本文以red为例进行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语义学家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传统语义学在解释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联系时,虽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其研究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忽略了其底层的认知机制。认知语义学家认为多义现象的产生和理解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机制、概念合成机制等实现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剖析,试图揭示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多义性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在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框架下对空间介词多义网络形成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论证意象图式、隐喻、家族相似性以及原型在空间介词语义生成过程中的认知作用,以揭示人类认知过程的规律性,同时也为多义词范畴的扩展延伸提供一个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现象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没能从源头上找出多义现象的原因和产生方式。本文探讨了传统语义理论在一词多义问题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分析了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模式。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能对一词多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对研究该现象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
介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及其空间概念延伸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它基于我们的身体体验,感知互动及人认知操作逐步形成。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小品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并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解析into的空间概念延伸意义,其主要表现为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义学批判传统语义理论,强调基于身体的经验和想像,将注意力转向人类的推理。通过对认知语义学六个主要观点即经验观、概念化、百科观、原型观、意象图式观和隐喻观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加以评析,分析结果表明认知语义学虽能解释一些传统语义学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但研究覆盖面较小,认知语义学理论亟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周维 《科技信息》2012,(8):181-181,182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探讨的一个主要内容,强调在思考时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和古诗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但是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结构。如何准确把握好意象图式的传达与转换是古诗翻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以此为主要理论依据,来审视汉语古诗英译的意象图式转换是文章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杜娟 《科技信息》2009,(23):223-224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探讨N1—N2概念合成名词多义现象是个新视角。多义词的产生往往是多种类型的认知手段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N1-N2概念合成名词的多义现象主要是由语义关系的复杂性,理解焦点的多样性以及隐喻性多义造成的。由于人类认知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新的词义不断出现.所以认知是造成一词多义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意象图式理论与隐喻认知理论,解析了空间介词on的多义形成过程。分析中发现,一词多义就是人类通过隐喻把一个概念域向几个概念域转用的结果,并且,概念域间之所以能够发生投射就是因为它们有着相同的意象或意象图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调查,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以具体实例着重阐明了意象图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隐喻、转喻在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和词义发展中的创作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遴选出英、法、汉方位隐喻词"BELOW"、"DESSOUS"和"下面"作为跨语个例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英、法、汉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BELOW"、"DESSOUS"和"下面"在隐喻拓展方面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存.这个研究结果不仅再次佐证了"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隐喻思维"这一语言认知观,而且揭示了方位概念隐喻在上述不同语言文化中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阐释。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可以提高人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英语词汇的语义从19世纪到21世纪经历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本文通过使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美国历史英语语料库中提取文本语料,对美国英语词汇语义变化进行共时和历时的研究,从"一词多义"和"一义多形"的角度,结合语言中的社会、历史维度来揭示美国英语词汇语义变化的特征,并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对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英语中大多数词是多义词(术语除外),很少有单义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动词take进行认知研究,试图构建take的一词多义意义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一词多义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词汇语义学认为多义现象是词义隐喻性延伸的结果,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人类认知的隐喻性不仅作用于词汇在同一种词性内的意义延伸,还体现在词类活用方面,且具有一定的共性。本文在概迷了隐喻认知与词义扩展方方面面的关系的同时,吩析了传统词汇教学的弊端,指出将人类隐喻思维的共通规律用于多义词的教和学,不仅可以驱利避害,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学派,它主张从人的认知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语言.其感兴趣的课题有概念隐喻,心理空间,意象图式,原型理论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来研究分析文学语篇,为文学语篇的研究开拓了一片新的天空.本文拟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概念隐喻三个角度来分析歌德的著名诗歌<夜思>.  相似文献   

20.
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词是-up-。传统认为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而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up-在短语动词中的基本义是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构建出来的,其引申义也是可以通过隐喻推断出来的。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和隐喻详细解读了-up-在短语动词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