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厚娥 《科技信息》2007,(28):160-160
倾销的经济定义是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其法律定义则指出口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并由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为了抵制倾销,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反倾销法,通过反倾销措施来抵消外来倾销产品对本国产业所造成的损害。但是,如果反倾销超过了其合理范围和程度,就会成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应对反倾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是WTO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采用的保护国内产业、抵制非公平竞争的救济手段。WTO的反倾销规则极为严密。中国反倾销的任务十分艰巨,反倾销立法是中国为保护国内产业而举起的盾牌。中国企业要熟悉、掌握并善于运用WTO反倾销法的规定和我国《反倾销条例》,合法有效地保护与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企业尤其要学会运用WTO反倾销法对抗欧美滥用反倾销手段,善于利用WTO反倾销的有利条款做好积极应诉工作,人民法院必须加强对WTO反倾销行为的司法审查权。  相似文献   

3.
浅议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现状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我国对外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多,其原因既是国外产品抢占中国市场,在国内市场低价倾销造成的,也是与我们国内企业、政府重视利用反倾销手段维护国内产业的安全分不开的。针对日益增多的国外产品在我们国内市场低价倾销的实际,提出我国对外反倾销的策略:一是企业要树立反倾销意识,加强对WTO反倾销协议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政府要加强反倾销工作的力度;四是要协调好反倾销有关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议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危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煜 《科技信息》2007,(4):117-118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1995—2003年期间全球对华倾销指控达356起,占全球同期反倾销投诉总量的14.7%,居世界第一位,涉案商品值高达数百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有254起反倾销投诉遭受进口国的反倾销措施,我国在反倾销指控中的胜诉率只有三分之一,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市场经济地位使得我国企业在反倾销争端中处于先天劣势状态。为此,本文介绍和讨论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认定的不合理、带来的损害等问题旨在加深对非市场经济地位与反倾销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倾销与反倾销案等国际贸易纠纷日益凸显。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从贸易保护主义利益出发,利用未认定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我国企业间的无序经营及某些行业的薄弱环节等经常对我国实施倾销和反倾销。从中国入世三年来所遭受的倾销、反倾销案探讨其生成原因,并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对国外的倾销、反倾销措施应采取的对策,指出中国企业应关注并完善世贸组织规则,建立并完善倾销、反倾销法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为依据实施贸易救济。  相似文献   

6.
刘洁 《山西科技》2007,(4):102-103
入世以来,我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文章从倾销与反倾销的定义入手,结合近十年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情况,通过分析成因,提出我国企业避免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试论国际贸易中的倾销、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鹏 《科技资讯》2006,(6):221-223
倾销和反倾销是国际经济中的一种现象,它早已有之,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日益饱和,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愈加激烈。在这方面,我国的企业可谓经受了倾销与反倾销的双重冲击与考验。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当今国际贸易中反倾销的发展现状研究,并基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方面分析探讨我国应对外国倾销的对策,更好利用反倾销对策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如何应对外国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保护我国企业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贸易救济措施经济效应的一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等WTO框架内的三种贸易救济措施的经济效应,使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一般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如果一国实施的反倾销针对的是掠夺性倾销,那么就该国来讲,实施反倾销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具有长期正面效应;出口补贴受益最大的是进口国消费者;受损失的是出口国消费者和进口国生产者;因保障措施而引起的消费者损失将超过因此得到的生产者的收益和政府税收增益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和反补贴是各国经常使用的保护国内工业的措施,这两种措施都要求证明进口产品对国内工业造成损害,损害的认定是实施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必要要件。累积评估是影响损害认定的重要因素,在进口国针对一进口产品同时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下称“双反”调查),就涉及到一种特殊的累积评估:倾销损害和补贴损害的“交叉”累积评估。“交叉”累积评估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但在实践中缺乏具体规则,容易造成滥用;同时,针对同一损害不得同时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准确把握损害认定中的问题,既有利于我们的反倾销、反补贴的应诉工作。也有利于我们对外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  相似文献   

10.
邬春鸣 《科技资讯》2006,(9):240-241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对外贸易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我国遭受的国外反倾销的情况也随之增加。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歧视性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然而,如果对反倾销制度滥用,则会使其成为某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假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在加入WTO之后,这一制度与我国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因此,正确认识这一制度并积极应对,对保护我国国内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对WTO机制下的反倾销的概念、我国目前被控倾销的现状、国外反倾销对我国的危害作了分析,并对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