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民主的发展,民主政治已成为各个国家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民主化建设。由于不同国家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民主化的发展路径也不相同。本文试图从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探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邓小平突破了毛泽东关于民主的理论,将政治民主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对于政治民主的认识和追求,贯穿于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体现于他对民主建设的论述和实践:政治民主化的提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权威的转变,促成干部制度的改革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重构各政治主体的权力和权利关系是政治民主化的关键;以党内民主化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民主化的路径选择;以制度、法律建设作为政治民主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救亡为基础,把争取民主作为抗战胜利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前后提出党的工作中心是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又率先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根据地实现彻底的民主制度;抗战后期,又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号召,得到广大人民以及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为抗战后政治民主化做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表示准备实施宪政。在此背景下,陈启天认为,民主风度的缺乏是清末民初宪政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宪政实施要求从事政治活动者具备尊重民意、责任、法纪与公道等民主风度。民主风度的培养应以人本主义为哲学依据,其不易培养既源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又与人性有密切的关系。陈启天的民主风度论属于政治文化建设范畴,不失为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份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是政治民主化,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固然要吸取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但是重民不等于民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民思想不可能发展成为现代的民主思想,也不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只能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治现代化发端明治维新,但步入真正的民主化轨道则是在二战之后。日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欧美源发型现代化国家所走的政治发展道路,它是追赶型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因而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但受社会制度和阶级的局限,现代日本的民主政治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致使处在世纪之交的日本政治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传统政治文化是制约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明显因素,因此,分析传统政治文化在革命后依然延存的原因所在,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传统政治文化的性质,全面把握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有效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根本摆脱民主发展所陷入的困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夺取抗战胜利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在各根据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具体实施活动:推广民主选举制度、采取议会民主制、政权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进行政府建设等,对于当时抗战的胜利、共产党执政权的取得及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走宪政民主的道路.实现政治民主化有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基层民主带动社会民主和大力推进国家民主化建设三个模式.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必须把握“两带一化”三模式的内涵,实现三个模式的辩证统一,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政治思潮犹如政治发展的一面镜子,既随社会变迁而起伏跌宕,又是一种驱动力,推动着政治的向前发展。以“中国向何处去”为历史主题的现代政治思潮呈现出交织碰撞、异彩纷呈的局面。在与其他政治思潮进行了激烈交锋与对撞后,“一枝独秀”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伸出了窗外,指导着中国的革命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