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给中国花卉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际花卉业的发展及中国花卉业的现状,阐述了与国际花卉业相比,我国花卉业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我国花卉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指出花卉业是朝阳产业,比较分析了我国花卉业与世界花卉业之特点与异同。以1999年我国首次举办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园)为例,指出事实证明中国园林花卉业达到国际一流是可能的,但在"中华特色"上尚需大力加强。中国园林花卉业亟待加强领导、明确方向、扬长避短、全面复兴。剖析了中国花卉业"入世"后面临的严峻挑战,找到了"花卉新四化"的方向--认为这是顶着压力、抓住机遇的最佳对策。在五六十年内达到先进国家花卉业现有水平,是可能的,中国花卉业定要实现全面复兴,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二三百年之路:即从世界园林之母的资源优势,达到并发挥全球花卉王国的生产与经营优势。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趋势1、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从全球范围来看,花卉业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有一定条件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应用多种科技手段,实行专业性规模生产,大树名牌,大搞营销,建立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实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花卉系统生产与经营。  相似文献   

4.
花卉业是当今大有潜力的产业。西昌具有花卉生产的独特优势。从对国内国际花卉业的现状分析中,引出西昌应因地制宜布局花卉生产,加强科研提高花卉质量,建立科研、生产、销售多联体的思考。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具体对策,以利西昌花卉业走出目前的低谷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卉业比较优势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莉 《长春大学学报》2006,16(4):101-104
中国花卉业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潜力、人文资源等方面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认识现存的问题,是使中国从花卉业大国向花卉业强国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卉业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潜力、人文资源等方面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认识现存的问题,是使中国从花卉业大国向花卉业强国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唐华生教授、1948年生,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四川文理学院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带头人。兼任四川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农工党达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农工党四川文理学院支部主任委员;中国高教秘书学会理事、四川秘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教学会理事、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对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马海毛与另几种动物纤维所包含的氨基酸种类基本一致,且各氨基酸含量相近;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总一为76.19%,比张忠英和薛纪莹老师报道的陕北马海毛低22.02个百分点;高含硫氨基酸总含量为16.71%,低硫的为31.12%,与陕北马洗毛纤维是同样规律;胱氨酸含量为6.32%;四川马海毛氨的含量为0.76%,低于其它几种对比纤维的氨含量。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接待人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了四川国际旅游目标市场客源国为日本、泰国、美国和新加坡.在分析目标市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国际旅游目标市场稳定和发展的措施:扩大目标市场的范围,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分享境内客源,增强四川国际旅游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需求,开发目标市场客源层.  相似文献   

10.
新品种是花卉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培育并不断推出新品种是提高花卉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推动花卉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育种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发展,就不能形成新品种培育开发体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花卉业。花卉新品种的知识产权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花卉业高速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的现状、现阶段花卉新品种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加强花卉新品种保护的重要意义、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应采取的措施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南宁市发展花卉业的有利条件和花卉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南宁市花卉业发展缓慢,落后于人;生产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缺乏规划分工,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科技含量低,栽培技术水平不高。提出南宁市发展花卉产业要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花卉生产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花卉生产经营联合体;重视引进良种,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花卉业,培训技术人才,走科技兴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郑昭 《海峡科学》2005,(6):61-6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传统农业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农业生产总体发展仍呈上升势态。以花卉业为例,2003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43.01万公顷,比2001年加入WTO时增长74.84%,总销售额达353.11亿元,增长了63.60%;出口额达9676.6万美元,增长了20.91%。但应该看到我国花卉产品在出口量和值增加的同时,效益却远未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和土地价格相对低廉,理论上,我国花卉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2002年我国花卉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1位,产值和出口额却只占世界的6.1%和0.67%,我国花卉在国际贸易中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加强国内花卉新品种研发投资力度,形成国内自主的花卉研发能力,改善花卉产品质量;以规模经营为核心,重塑花卉生产经营组织;加强公共服务,提高花卉流通系统的整体效率等重要措施,是将我国花卉产业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观察了87头1.5-60.5月龄四川水牛及其与摩拉水牛杂交F1公牛睾丸切片,发现四川水牛睾丸曲细精管内,最先形成精子的为14.2月龄;F1为13月龄,四川水牛附睾尾部出现精子是16月龄,F1为15月龄。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花卉基因工程基础工作(建立转化受体系统、目的基因的分离等)的研究进展,对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业的应用前景作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6.
花卉产业是具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双重意义的一项特殊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生产在产业结构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看,花卉业是当今世界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我国花卉作为一项创汇的支柱产业,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不少地区结合发展“三高”农业把花卉业列为调整农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产业.通过花卉业的发展还可带动产前、产  相似文献   

17.
四川马海毛物理机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国家标准对四川马海毛的部分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四川马海毛F3体制部毛纤维的平均直径,育成♂和♀分别为24.6μm(品质支数60^s)和25.4μm(品质支数48^s),成年♂和♀分别为26.2μm(品质支数58^s)和31.0μm(品质支数50^s);细工不均率为10.6%;四川无髓马海毛6个月毛丛自然长度F1、F2、F3分别为39.5mm、86.5mm、102.4mm,平均伸直长度分别为50mm、116.9mm、122.3mm,长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6.7%、30.8%、28.0%;F1、F2、F3单纤维断理解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8.94CN、45.0%;单纤维断理解强力不均率分别为:18.55%、23.06%、32.16%;四川无髓马海毛的回潮率为14.78%,略大于我国洗净马海毛14%的公定回潮率;四川马海毛F1、F2、F3每10cm毛丛垂度的平均卷曲数分别为6个、5个和5个,上述参数说明,四川马海毛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测定了来自不同地理种源和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pritz)Chang)8个居群112株个体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同工酶谱带,并进行编码;然后采用Rogers-Tanimoto结合系的组平均法(UPGMA)对各酶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不同演替群落的四川大头茶居群及个体间存在着极明显的同工酶变异和遗传分化,来自相同演替群落的居群及个体间存在着极大的同工酶谱相似性和遗传相似性;环境因子在四川大头茶居群遗传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的环境因子在不同居群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群落演替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地理种源却对该物种的同工酶谱和遗传分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贮藏条件、pH和土壤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不强;其萌发最适pH范围为5.5~6.0;沙藏(5℃)可以有效地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光照,贮藏条件,pH和土壤类型对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不强其萌发最适pH范围为5.5-6.0;沙藏可以有效地延长种子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