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提高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状根培养是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新途径、新方法.如何提高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成为毛状根培养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概述了在利用毛状根生产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通过改变培养条件以及应用生物技术来提高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培养毛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择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就盐生植物根际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盐生植物种植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土壤明显增加,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植物根系越发达,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土壤酶的活性也越高.为盐渍化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理论数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草地植物根际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永晖  马斌  周志宇  张莉丽 《甘肃科技》2007,23(11):234-239
根际(Rhizosphere)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在农业和林业领域,对植物根际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草地植物的研究仍然少有报道。草地植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复杂,要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物流有正确的认识,根际这一土壤-植物界面是重要的方面,需要对草地植物根际开展研究。文章从植物根际矿质营养、根际微生物、根际分泌物等几个方面研究作一介绍,并总结农业和林业方面的根际研究热点,对草地植物根际的研究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深浅根混种法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效果,统计了含根土体抗剪强度增强特性,利用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护坡方式的加固效果,并对浅根加筋和深根锚固作用进行了参数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黏聚力为15 kPa的边坡土体加入植物根系后,黏聚力最大提升15~20 kPa.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深浅根植物单独护坡作用有限,而配合土工格栅的深浅根混种法能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最大提高8%;浅根植物加筋作用能提高边坡表层土强度及整体性,最适宜加筋深度为60 cm左右;深根植物主根穿过塑性区后能有效发挥锚固作用,且边坡稳定性随深根生长而提高;深根植物种于坡脚时固坡效果最明显,且宜采取坡下密坡上疏方式种植.  相似文献   

5.
河岸带植物根际苄嘧磺隆降解与微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芦苇、茭白、菖蒲3种河岸带植物根际苄嘧磺隆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河岸带植物对苄嘧磺隆的根际降解的增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菖蒲>芦苇>茭白.培养结束时,菖蒲根际土壤苄嘧磺隆的残留量较芦苇和茭白分别降低了23.1%和32.2%.在苄嘧磺隆作用下,供试3种河岸带植物根际脱氢酶活性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再恢复的变化趋势,而对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均表现出抑制效应.苄嘧磺隆施加明显降低了河岸带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别是对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的影响更为明显.与芦苇和茭白相比,菖蒲根际土壤具有更高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说明该植物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对苄嘧磺隆污染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从而大大增强了苄嘧磺隆生物降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缺氮诱导植物主根伸长的机制,采用缺氮处理野生型和突变体Osgatb水稻.结果发现缺氮处理后野生型水稻主根变长,而短根突变体Osgatb主根变短,但地上部长度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缺氮后野生型和Osgatb突变体根中ATP含量均下降.这一结果表明,ATP可能参与缺氮诱导植物根伸长.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系构型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毛齐正  杨喜田  苗蕾 《河南科学》2008,26(2):172-176
植物根系构型即根系在其生长介质中的生长与分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概述植物根系构型的基本概念以及生态作用,总结影响植物根构型的诸多因素,主要包括根系的生物学特性、自然条件和人工干扰.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根系构型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严小龙 《广东科技》2000,(12):32-32
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的一个新分支,根系生物学(Root Biology Radical Bi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目的是从人们往往忽视的植物地下部分--根系入手,了解并利用根系及其微生态系统的特性和功能,从而为植物的生长调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根系的形态、生理、遗传特性与植物功能,根系及根际化学,根际微生物及其共生体系,根际微生态,根系的生物物理特性及模拟,根系的食品和医药利用,等等.涉及到的学科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农业微生物学、农业工程学、食品科学和医药学等.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际细菌的促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是指生活在植物根系土壤的一类可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并能抑制有害微生物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的益生菌类。人们对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对植物根际促生细菌的促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与降解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利用大庆油田石油开采区的污染土壤作为供试土壤,选择紫花苜蓿和披碱草为供试植物,通过监测根系微生物活性、石油烃降解效率等指标,建立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污染土壤石油烃降解效应和影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可改善污染土壤持水能力和微生物活性,与无根系土壤相比,提高含水率达10%.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数量高出1~2个数量级, FDA(荧光素双醋酸酯)活性高出0.29~0.36. 经过150 d的降解,植物根际油污土中石油烃的降解率比无根系土壤高 9.1%~15.5%. 污染土壤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对微生物活性具有诱导作用,有利于石油烃的降解和污染土层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1.
以福鼎大白一年生茶树(Camellia sinensis)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钙在铝胁迫下对茶树钙铝及其他矿质营养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铝添加(10 mg/L 和20 mg/L)能促进茶树对铝的吸收和积累,铝添加降低根对钙的吸收但不影响茎和叶对钙的积累.而钙添加降低茶树各器官对铝的吸收和积累,增加钙的吸收和积累.适量铝添加能促进茶树根、茎和叶(老叶和茶叶)对钾和铁的吸收与积累,降低根对镁和锌的吸收与积累,但茎和叶中镁和锌的含量继续增加.钙增加茶树对钾的吸收和积累,对铁没有明显的影响.钙降低茶树对镁和锌的吸收和积累,但仍高于对照组.综合来看,在铝胁迫下,增加培养液中钙的浓度能够降低茶叶中铝的含量,增加茶叶中钙的含量,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利用没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茶园中适当增施钙可以降低茶叶中铝的含量,提高茶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连地区蒲公英根、茎、叶、花、种子不同部位的8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比较了HNO3+HCl、HNO3+H2SO4、HNO3+HClO4这3种不同混酸的消化程度,确定了HNO3+HClO4混酸体系为最佳消化液,最佳混合体积比为4∶1,最佳消化时间为5 min。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92.5%~107%,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中K、Ca、Mg、Na和Fe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表现为:在叶中,Ca>K>Mg>Mn>Cu>Fe>Na>Zn;在花中,K>Ca>Mg>Fe>Na>Cu>Mn>Zn;在根中,K>Ca>Mg>Na>Mn>Fe>Cu>Zn;在种子中,K>Ca>Mg>Cu>Mn>Fe>Na>Zn;在茎中,K>Ca>Mg>Na>Mn>Fe>Cu>Zn。本研究为大连蒲公英的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开放源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石家庄市城市扬尘、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四种开放源的粒径组成和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开放源颗粒物样品中细颗粒物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各种水溶性离子中,阴离子浓度最高的是SO42-,阳离子浓度较高的是Ca2+;存在二次有机碳污染,SOC是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Ca、Mg、Al、Si、Fe、K等元素含量较高,受人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4.
赵淑华 《江西科学》2008,26(5):766-769
通过用HNO3-HCIO4分解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豆及豆制品中Fe、Zn、Cu、Se、Cr、Mn、K、Na、Ca、Mg10种无机微量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豆及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微量元素,所得数据可为大豆及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评价和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隆尧鸡腿怱的矿物元素含量,以莱芜鸡腿葱作对比,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对两种地理标志产品的鸡腿葱及其对应产地土壤中K、Ca、Na、Mg、Cu、Fe、Mn、Zn 8种元素进行了含量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隆尧鸡腿葱中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含量(Ca、K、Mg等)明显高于莱芜鸡腿葱中的含量.8种矿物质元素的标准曲线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7 8,精密度为0.90%~3.61%,回收率为88.86%~105.56%,隆尧鸡腿葱中8种矿物质元素和对应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呈现显著相关性.隆尧鸡腿葱中Ca、Mg、Fe、Cu等元素含量与其土壤中对应元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隆尧鸡腿葱的种植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6.
金华市郊土壤和杂草元素含量特征及数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浙江金华郊区 33个样点的土壤和 38种杂草的 5 1份植物材料中 K、Mg、Ca、Mn、Zn、Cr、Cu、Pb、Cd元素含量 ,结果表明 ,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 K >Mg>Ca>Mn>Zn>Cr>Cu>Pb>Cd,在植物体内 K>Ca>Mg>Zn>Mn>Pb>Cu>Cr>Cd。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变异为 Mn>Cd>Ca>Zn>Cr>Cu>Mg>Pb>K;在杂草中 ,除 Zn、Mn外 ,其余 7种元素均以根部元素含量在种间的变异最大 ,地上部分的变异幅度比较接近。杂草对元素的富集作用为 Ca>K>Mg=Cd>Pb>Zn>Mn>Cu>Cr。Ca、K、Mg元素在植物的地上部分的含量高于地下部分 ,6种重金属元素中 ,仅 Mn在叶中的含量高于根部 ,其余均是根 >叶 >茎 >花果 (除 Cu外 )。生长于重金属污染环境下的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卷耳 (Cerastium viscosum )、臭荠 (Coronopusdidymus)、钻形紫菀 (Aster sublatus)、光风轮 (Clinopodium conf ines)、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三白草 (Saururuschinensis)、鹅观草 (Roegneria kamoji )、波斯婆婆纳 (Veronica persica )、石龙芮 (Ranunculus sceleratus)、水芹 (Onanthe javanica )、龙葵 (Solanum nigrum )、一年蓬 (Conyza annunus)、北美车前 (Plantago virginica )、直立婆婆纳 (Veronica arvensis  相似文献   

17.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烤烟营养元素分布特征的主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烤烟为对象,按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其不同生育期叶、茎、根的生育期叶,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10种元素含量。运用化学计量学中的主组分分析方法,讨论了这些营养元素分布特征,表明,各部位有特征元素,硫,磷,钾,钙,镁等中常量元素,在烟叶中有较高的浓度分布,而烤烟中的铁,锰,锌,铜,硼等微量元素则在根部有较高的浓度分布。提示在进行烤烟矿质的植株诊断时要十分注意不同部位的差异,也说明了可将化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杜仲树皮 ,树叶 ,树枝的无机元素组成 ,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Mg、Al、Si、S、K、Ca、Fe ,但Mg、Ca、Al、Fe元素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对杜仲所生存土壤也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 ,统计分析了杜仲树皮、树叶、树枝对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豆间作对两种作物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根箱方法模拟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根系形态特征与空间变异。结果表明:间作有利于玉米、大豆根系的生长,与单作相比,间作在不同土层中作物根干质量相应增加,根冠比增大,比根长明显增加。因此,玉米、大豆间作的根系系统优越于各自的单作,可通过两种作物根系的互补作用,利用作物自身的潜力,提高空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