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联系壮族师巫语境探讨乡村仪式演剧,发现其融歌、舞、戏为一体的师公戏源于宗教祭祀,属于民间拜鬼神、谢天地,为族群酬神祈福禳灾,为生活求丰收保平安的乡村艺术,具备自身特有的组织习俗和演出习俗。  相似文献   

2.
开丧是壮族师公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壮族师公教开丧仪式对研究壮族的生死观、道德观、壮汉文化交流以及师公教的宗教属性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戒对于一个师公而言,是他从一个普通百姓变为神职人员的转折点。每个地方的师公受戒仪式还是有其独特性所在的。广西平果壮族师公受戒仪式的特点主要有:参与仪式的神职人员众多;仪式的步骤较多、内容丰富、地方色彩浓厚;仪式里有很多道教的因素;仪式的观赏性强,观看仪式的群众受教化的可能性大。我们只有充分研究各地民间宗教的仪式,把它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和立足点才能把民间宗教研究推向纵深处。  相似文献   

4.
就十年来壮族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分别作简要的阐述。认为近十年来,随着广西政治、经济的发展,引起壮人文化的自觉,越来越多的壮学家将目光审视于自身的文化,以自然崇拜、“布洛陀”“姆六甲”始祖神崇拜、师公教信仰等为特征的壮族民间信仰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5.
黄平 《科技信息》2013,(16):217-218
祭月仪式是壮族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月神崇拜的体现。当下的祭月仪式已脱离原生越巫所具有的原生宗教样式,其所承载壮族人情感体验的涵义被道家文化冲击而被遮蔽。祭月仪式上师公所用的《解单丁独甲书科》充满了道家文化元素,但其内容表达了生命健康成长的祈求,这与月神崇拜所体现的人丁繁衍的情感诉求相契合。解读《解单丁独甲书科》可以给探讨壮族月神崇拜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壮族族群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儒、道,释和其他民族文化生成了民间信仰的师公教,在师公承担的巫神降神驱鬼、治病救难等活动中又形成了师巫文化,主要体现在其服饰及其配件的法力护佑身体,并将这种法力延伸到植物上,自发建构了富有鲜明特色的护体生态师巫文化.  相似文献   

7.
大明山主脉群峰之顶有八片天然大草坪,面积达180亩,四周古木环绕,中间长草不长树,人称天坪。大明山的天坪其来历什么样,到现在还没有人破解。其实,从大明山周围流传的神话故事,人们可以找到答案。用古壮字记录的壮族师公经书中有民间神话故事《布伯的故事》(这个神话故事主要流  相似文献   

8.
在壮族文化史上,从远古时代产生的创世神话,史诗《布洛陀》、《布伯的故事》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壮族的各种文学现象相继产生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作了难以计数的神话、传说、史诗、叙事诗、歌谣、故事、戏尉等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斗争、理想、爱情和他们的命运。它以壮民族特有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具有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是,由于壮族过去一直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唐以后有些地区曾借用汉字编造过形声结构的壮族“土方块字”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种文字很象汉字,但它的意义不是汉字,有一部分连读音也不照汉字来读。这种文字,人们叫做方块壮字。这种字在壮族山歌中用得最多,师公的唱本和道公的道书也用这种字来抄写。下面谈谈方块壮字什么时候造出来,它有什么作用,同时说说方块壮字和壮山歌的关系,还有方块壮字的缺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富宁土戏的诞生,有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它的孕育期,最早可追溯到它的第一个腔调[哎咿呀]还是山歌形态[咿呀哎]的阶段,即明朝天启年间皈朝开街以前。到清朝康熙年间,一些壮族民间艺人开始利用从山歌调转化过来的[哎咿呀]说唱故事,到雍乾年间,这种说唱发展成演唱的板凳戏、街头的化装表演。嘉道年问,周边广戏及桂剧、滇剧等剧种兴起,壮族艺人们或通过"走出去"、或通过"送进来",大开眼界、大受启发,于是逐步将所看来的戏改编为土戏,至此,富宁土戏基本形成,形成时间大约在道光年间(1821-1850年)。  相似文献   

11.
从壮族的语言特点上进一步探究壮族对本民族的自称,能更准确地了解到壮族到底将自己的民族自称为什么民族。壮族的民族自称按壮语的表达习惯应为“陀族”。壮族现有族称,是因为汉族按壮族人对大象称呼的语音,用汉语近似读音字来指认的,其原义为“大象民族”。探明壮族族称原义,符合壮族的民族心理习惯,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也有利于壮族人民正确理解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2.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传。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346人进行问卷调查,分别探讨了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不同维度的认同情况,并从中分析壮族群众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结果显示,壮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和壮族传统文化对于世居中越边境的壮族群众的民族文化认同仍然保持较深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宗教文化和壮族服饰图案结伴而行,宗教文化对壮族服饰图案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宗教信仰为壮族服饰图案培养了诸多审美基因和要素,提供了很多意象、情节和素材。  相似文献   

15.
隆林壮族八音是壮族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南路八音遥相呼应,两者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隆林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及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更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鑫安 《科技资讯》2012,(19):246-247
邕宁壮族八音是壮族南路八音的典型代表,与北路八音遥相呼应,它们共同组成了独具特色的壮族八音。文章从邕宁壮族八音的历史渊源、组织形式、活动场合与社会功能、表演形式及音乐特征等多个侧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为壮族南、北路八音的比较研究以及深入挖掘壮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明山最先是居住在其周围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崇拜的圣山,是壮族民间传说中最高的山,是壮族的祖宗神山,大明山正是靠其区内率真纯朴的民族风情、古老神秘的文化遗产和神话传说延续了自己的文脉,其外化为雄奇幽险的自然景观。因此,大明山景区应该以壮族深厚文化底蕴和多民族文化特色为依托,反映出壮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从而向世界营销广西,有效传播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王岩崖画是壮族动物圈腾“牛崇拜”的产物和大王岩崖画是壮族原始宗教的“保护神像”两个角度,结合崖画绘制时间和内容,并紧扣壮族的原始宗教,主体人物形象,以及崖画画面的造型特色、艺术风格,证明大王岩崖画,不仅仅是新石器时代云南壮族人民的艺术珍品,还是壮族先民顶礼膜拜的图腾崇拜物。  相似文献   

19.
历史悠久的壮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传扬和承继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必须正确对待壮族伦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壮族优秀传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2000多年前句町国时代壮族先民婚姻形态的考证,对桂滇边驮娘江流域30万壮族人中当前仍盛行的女娶男嫁婚姻展开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通过对壮族男娶女嫁婚姻起源的探索,以及对20世纪上半叶仍普遍存在的壮族女子走婚制(即不落夫家)的论述,来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勾勒出20世纪初壮族社会中三种婚姻形态并存的历史画面,并试图通过描绘壮族婚姻的千年变迁,衬托出人类婚姻史的模糊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