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壮剧是壮族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其中的北路壮剧真实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生产生活以及思想感情的各个方面,因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壮剧堪称是了解壮族人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同时,北路壮剧使用壮语演唱,其唱词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修辞美、意境美等审美特征。壮剧唱词英译应遵循"力求传神达意,确保合乎习惯"的原则,并采取准、整、创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百越民族的审美情致钩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民族审美的视角、钩沉了百越民族及其后裔朴而拙,壮而大,灵动飞扬,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致。  相似文献   

3.
审美现代性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话题。在西方学者那里,审美现代性是与社会现代性相对立的概念,审美现代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律性的审美和艺术来批判物化现实,抵抗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对社会的控制,但也陷入了对历史进步的怀疑和悲观主义情绪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到了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不仅有对抗的一面,更有结合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面。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既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审美现代性的发展有赖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也主张通过审美现代性克服社会现代性的阶段局限性、特定时期的片面性,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由于东西方旅游审美模式的差异,影响着旅游者旅游行为的选择,进而直接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旅游审美模式差异的研究,提出旅游事业应注重观赏性旅游与参与性旅游的互补、文化旅游与科技旅游的互补.  相似文献   

5.
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中,大学审美文化不仅要传承其优良的理念和价值,也要与时俱进,对其不足加以构建与完善。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一方面要传承其人文性、引领性的理念,同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性与超越性相结合、以追求和谐美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念,还要在传承大学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清新健朗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审美判断作为一种塑造自我生命的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强化审美的人文内涵,就是在人的生存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必须得到保障。它有利于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人的“单向度”发展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使人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维模式对民族审美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的差异导致了审美的民族差异。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思维模式和西方人的逻辑与抽象思维模式.使得中西方民族审美在主客体关系、感性与理性、时空观、美与真、善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形成了两种体系。中国人的审美观是人与物互相渗透、并以人为中心的关系指向式的.而西方民族的审美观则是人与物互辛目分立、并以物为中心的认知引导式的。  相似文献   

9.
论审美判断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判断作为一种塑造自我生命的教育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强化审美的人文内涵,就是在人的生存的基础上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必须得到保障。它有利于克服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人的“单向度”发展而造成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使人与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熙是北宋最杰出的画院派画家,他深得文人画家苏轼等人的推崇,在山水画史和山水画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的山水画审美功能论揭示了一个道理,即自然审美中仍然包含着伦理道德追求。自然审美的根本动因是人性的本然需求,人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相处也是人性的本然需要,人们在追求山水之乐的同时,也可以追求伦理道德的满足。自然审美不但调节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调节着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也是今天的生态美学所要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饭桌上喝酒唱敬酒歌是壮族人对待来宾和客人的最高礼节。壮族酒歌之所以能不断发展,不仅是因为演唱酒歌的方式多种多样,它还有着自由的换气方法,以及特殊的衬词和润腔演唱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13.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4.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5.
"吩傲"流传在富宁县田篷镇上农村民委的几个"布傲"村寨。调查组在对"吩傲"进行田野调查时,认识了纯朴独特的傲人习俗,聆听了古朴淳厚的傲人民歌,看到了承载"布傲"文化精华的傲人歌书,接触了一个维系"吩傲"命运的83岁老人,感受到了壮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不经意间却发现"吩傲"已经濒临失传,即将销声匿迹。作者期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对"吩傲"的广泛关注,共同采取有效措施,传承、保护和培育"吩傲"这朵艳丽的壮族民间传统文化之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州尔苏藏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在田野采风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内容和艺术特点作了一些探讨。尔苏藏族民歌的结构多为一段体,每句有六、七、八个小节不等。内容以酒歌居多,还有其它反映人民生活的歌曲,诸如思念歌、打猎歌、出嫁歌等。艺术特点为音调悠长、潇洒豪放、节奏自由等,均具有藏民族特有的个性和风格,所不同的是尔苏藏族处在藏彝文化交叉带之上,音乐风格又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坡芽歌书是用图画文字描写成的壮族传统民歌集,承传自远古的氏族部落时代,它之所以能够存活到现在,是因为有壮族歌圩这片广袤的沃土;坡芽歌书的发现,唤醒了壮民族的族群记忆,应当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鄂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歌,这是汉民族聚居地区不大多见的。这此民歌内涵很丰富,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思想内容和地方特色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0.
从表面上看来,黑衣壮婚礼仍较好地承继着传统习俗,山歌对唱依然是婚礼的中心和对婚礼的强化,表征着黑衣壮族群悠久的山歌文化和开朗劲健的民族性格。但是,年轻一代对传统山歌的淡漠和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正使传统的黑衣壮社会面临着传统的断裂,以山歌艺术为核心的审美化生存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