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理论,通过沉积背景分析、岩心观察、砂分散与油气成藏模式构建等手段,对黄骅拗陷沧东凹陷南皮斜坡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孔二段)沉积特征与控砂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南皮斜坡是一个继承性发育的缓坡,孔二段受东光凸起、沧县隆起物源及徐黑凸起物源的影响,斜坡砂体发育,且具有凸起顺向供砂、侵蚀沟槽输砂、单一坡-折控砂的规律,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中斜坡发育三角洲前缘主体,埋藏适中,储集物性好,砂岩与烃源岩匹配,圈闭条件良好,且位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是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低斜坡发育优质烃源岩,夹三角洲前缘远端-远岸水下扇砂体及薄层的云质岩类,是致密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砂体的成因与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该时期砂体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同和沉积物补给通量比...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东、西部岩性-地层气藏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满盆生气、到处含气、岩性控气"的特点。通过东、西部气藏的对比研究认为:煤系地层广覆式生烃、浅水三角洲大面积聚砂和湖侵作用铸造区域性盖层三大因素为形成大面积岩性-地层气藏奠定了基础。东部以原生孔为主的山2段、太2段相对低孔高渗型储层主要受潮汐和河流共同作用形成的高能聚砂环境控制;西部以溶蚀孔+原生孔组合为特征的盒8段、山1段相对高孔低渗型储层主要受富石英物源区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控制。提出富石英物源区、毗邻岸线的高能相带和由网状输导体系控制的建设性成岩相区的确定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二套烃源岩,源岩类型有煤层、暗色泥岩和灰岩;气田具有石炭系太原组障壁砂坝、二叠系山西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和下石盒子组河流相河道砂三套储集体,储集体为低孔、低渗、致密性储层;上石盒子组沉积的湖相厚层泥岩为气田区域盖层,局部盖层有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沉积的泥质岩,具有多封盖体系;生储盖组合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气田主要发育岩性圈闭;各种的地质特征表明大牛气田为一典型的复式气田。  相似文献   

5.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期物源区周缘的古陆特征、重矿物特征、稀土元素富集规律的研究,分析沉积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源-汇系统的控砂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南部及南部物源的影响较小,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及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相类型控制着不同的砂体发育特征及不同的砂体叠加样式,其中冲积扇为多个砾石厚旋回叠加的巨型砂体,河流相为数个偏粗碎屑中厚旋回叠加的大型砂体,洪泛平原为数个偏细碎屑中等旋回叠加的中型砂体。研究认为,源-汇系统理论不仅为不同沉积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不同类型斜坡型砂体叠加样式的时空耦合控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通过古水流、轻、重矿物特征等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主要物源方向的基础上,利用野外剖面资料、探井岩芯、测井资料,绘制地层厚度、砂层厚度及砂地比等单因素图,并结合沉积相单井相剖面和连井相对比剖面进行分析,认为山西期主要发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盒8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相。石板沟一环县、平凉一镇原—庆阳、口镇—旬邑—正宁3个三角洲在山西组—盒8段继承性发育。研究区烃源岩及储、盖条件较好,根据生、储、盖特征及测井、试气成果,选出"镇原—庆城—环县"勘探有利区和"旬邑—淳化"勘探远景目标区。盆地西南部勘探程度虽然偏低,但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下二叠统山西组2 段为重要的勘探层位和主力产气层。在野外露头分析、岩心观察、测井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山西组2 段早中期研究区受海相作用影响,山32、山22 期发育河控-潮控三角洲,其三角洲平原包括分流河道、废弃河道、泥炭沼泽和分流间洼地,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潮汐砂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山12期海水沿东南方向推出鄂尔多斯盆地,研究区在陆相湖泊背景上发育河控-湖泊三角洲。古地理条件的不同使其砂体类型及储集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米脂-子洲及塔湾-高桥地区山32段储集砂体受海相环境改造彻底,在岩性特征、砂体厚度以及储集性能方面更具优越性,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山一段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沉积过程与曲流河沉积具有一致性,发育边滩、“渐弃型”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洪泛平原等微相,平面上河道在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微相。此外在凹岸发育一定规模的废弃河道,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分布,发育少量的决口扇沉积,在河道间发育细粒沉积洪泛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为预测优质砂体发育位置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储层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陆源碎屑占78.27%,主要为长石、石英和岩屑,长石和石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96%和60.14%,分别占陆源碎屑的15.6%和76.8%,阴极发光显示石英呈暗蓝紫色,为高温类石英,来源于火山岩、深成岩及接触变质岩类,石英次生加大发育。胶结物以粘土矿物、铁方解石以及石英次生加大等硅质胶结为主。石盒子组中粗砂岩分选性为较好、好-中等,次棱角,次棱角-次圆状。碎屑颗粒接触方式以点接触为主,颗粒支撑占绝对优势。石盒子组概率曲线受三角洲沉积亚相的不同沉积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两段式,多段式,一段式。砂岩的峰度值在0.87~1.22之间,为尖锐,与砂岩粒度百分含量结果一致。延长气田石盒子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气候变迁及古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古纬度为北纬31.03°,比现在所处的纬度35.10°偏南4°多,推测晚三叠世时鄂尔多斯湖盆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繁盛,能够形成有机质丰富的烃源岩.利用泥岩B,Sr,Ba元素测试结果及Sr,Ba质量分数比值法,以及岩石碳酸盐岩胶结物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长8期-长6期湖盆是一个淡水湖盆,长8期-长7期-长6期湖盆水体范围与深度经历了收缩-扩大-收缩的过程,纵向上构成了储层-烃源岩-储层的生储盖组合,从湖盆演化的特征上论证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油气勘探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SHRIMP U-Pb zircon 207 Pb/206 Pb ages were obtained from two drill cores from the basement of the Ordos Basin.A garnet-sillimanite-biotite-plagioclase gneiss(QI1-1) from the western Ordos Basin basement yielded an average age of 2031 10 Ma.Based on the mineral assemblages,the source material of the gneiss is speculated to be pelitic-felsic system.A gneissic two-mica granite(Long1-1) from the eastern Ordos Basin basement yielded an average age of 2035 10 Ma.The zircons from both samples exhibit magmatic growth pattern.The shapes of the zircons suggest that the zircons should crystallize from a granitic of felsic volcanic terrain.The ages and the characters of zircons are consisitent with the other researches in the Ordos Basin and indicate that the basement of the Ordos Basin had experienced an intensive magmatic epsode during the late Paleoproterozoic period.The date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e possible existences of a Paleoproterozoic mobile tectonic belt in the region.The reconstruction of such a belt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block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相似文献   

13.
采集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实验样品,制作成具有不同层理倾角的标准试样,研究其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即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的三轴压缩破坏机理,裂缝形态、裂纹起始应力、裂纹破裂应力等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压缩破坏过程中不包括裂隙压密阶段,埋深为3 000 m左右时,压缩破坏过程不包括裂隙压密阶段和弹性阶段,试样直接塑性破坏;层理倾角和埋深对页岩裂纹起始应力、裂纹破裂应力和两者比例影响特别大;不同层理倾角和埋深的页岩的破坏机理和破裂后的裂缝形态差异均很大。  相似文献   

14.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一个盆地后期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后期油藏的储盖组合.同现在地貌一样,古地貌形态受到了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气候、基准面变化及构造运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发育在由印支运动主幕所造成的三叠纪顶部不整合接触面上,早侏罗世沉积特点主要受控于沉积前古地形地貌,因此开展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恢复工作及探讨古地貌对后期油气藏关系对于寻找侏罗系油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主要是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形地貌的恢复研究,进一步对古地貌恢复从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沉积前古地貌对后期油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发育背景、地层展布及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格局,认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北缘兴蒙海槽演化,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北东—南西向.结合前人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盆地北部构造特征,利用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对研究区晚古生代物源分布情况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建立起物源演化关系模式.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伊盟古隆起作为盆地北部物源而遭受剥蚀且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阴山古陆可能并未向盆地北部提供物源;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峰期,伴随着伊盟古隆起地区开始接受沉积,阴山古陆成为盆地北部和北缘大青山地区的共同物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多种能源矿藏(床)的富集定位研究以及协同勘探提供参考。方法由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重、磁异常场、遥感影像特征识别出该盆地内、中、外3个环弧构造(体),从盆地构造演化和后期改造角度分析3个环弧构造(体)的构造样式,研究油气、煤、铀矿等多种能源矿藏(床)同盆共存与环弧构造(体)的空间关系。结果内环体是南油北气、煤集中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内环体边缘是砂岩型铀矿分布区和有利勘探区,中环弧带是含煤地层和砂岩型铀成矿层出露区和勘探区。结论多种能源矿藏(床)产出在环弧构造(体)的不同部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Osq7、Osq8和Osq9层序,以体系域作为成图单元,采用体系域压缩法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实践,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的特征及演化。研究表明:下奥陶统地层主要由巨厚的海相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可划分为19个三级层序,其中的马家沟组包含了8个三级层序,而且大多数属于Ⅱ型层序,主要由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海侵、高位体系域构成。陆架边缘-陆架内低位域以中央古隆起出露海面成为规模较大的古陆为特色;海侵域以发育碳酸盐台地相以及出现碳酸盐陆棚、斜坡、海槽相为特征;高位域以云坪扩大、碳酸盐台地增生以及台内浅滩出现为典型特征。在盆地西部中央古隆起、贺兰拗拉槽等组成的古构造格局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下,该区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层序岩相古地理总体上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为海槽、斜坡、陆棚、台地/古陆、陆架内盆地边缘等错落有序的相带展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陈钢 《山西科技》2012,(5):3-4,12
山西地处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为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山西区页岩气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取样,结合页岩沉积条件、有机质丰度、岩芯分析等实验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山西区页岩气资源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论认为山西省境内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