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有限水深双船航行水底压力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势流理论中的格林函数计算了双船航行时水底压力变化,利用面元法在船体表面上分布有限水深Kelvin移动兴波源,通过求解满足双船物面条件的线性方程组,得出不同航速与位置的源强大小,探讨了航速与相对位置对源强计算结果的影响.进一步计算了双船航行时水底的压力变化,同时研制了双船水底压力测量系统,计算与实验结果曲线特性一致,发现水深弗劳德数与双船相对位置是影响双船水底压力曲线畸变的主要因素,为以多船编队航行改变水底压力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内波纹管膨胀节波距检测还处于手工测量阶段,存在着效率差、精度低、劳动强度大等缺点。设计了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波纹管膨胀节波距检测系统,提出一种波纹管膨胀节波形曲线拟合及波距检测的算法,开发了一种能够自动获取波纹管膨胀节伸缩变形的波形点云数据、并能实现波形的逆向重构及波距计算的软件。该系统适用于波纹管膨胀节通径50 mm~1500 mm、双试验件总长1500 mm~2500 mm、试验压力0.1 MPa~6.4 MPa范围内变化的试验件波形检测,可自动调整扫描仪至膨胀节的距离,并能剔除检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干扰数据,波距测量精度达0.05 mm。  相似文献   

3.
用有限体积法和特征线法分别计算了一台非增压10缸柴油机的进排气压力波和一台6缸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入口及压气机出口压力,并与其相应的测量结果对比.结果表明:高速时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进气压力波与实测值均存在较明显的偏差,涡轮入口和压气机出口压力、排气压力波和低速时进气压力波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与特征线法相比,有限体积法计算的压力波更能反映高频部分的变化.还分析了两种方法对网格密度的依赖性和质量守恒计算误差,显示有限体积法均优于特征线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椭圆余弦波理论的主要结果.利用这些结果分析了浅水波浪的水面流速和水底流速与微幅波理论的差别.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文中给出了应用椭圆余弦波理论计算浅水中波浪传插时的变形——波高浅水系数们及波长浅水系数 KL的程序框图.将按此程序计算的结果与微幅波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差别,从而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为了便于工程设计应用,文中提供了计算椭圆余弦波要素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5.
将求解船舶兴波问题的Rankine源数值计算方法推广应用到水面边界条件为碎冰面、纯冰面和半冰面-半水面等气垫船破冰中不同类型的兴波问题.对不同类型兴波问题采用统一形式的基本方程,通过面元法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重点对气垫船在全冰面、半冰面-半水面上运动时的兴波进行了数值计算,兴波阻力和波形等计算结果与相关文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提出软件滤波与示波法相结合的改进算法.利用三重软件滤波处理,针对传统示波法血压测量中脉搏振荡波提取和波形突变点选择的困难,从混合压力信号采样数据中有效提取出特征明显的脉搏振荡波,通过幅度系数法确定脉搏振荡波中突变点的幅值范围,利用波形判别法仅在该幅值范围内选取突变点,完成舒张压和收缩压的测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并在Android移动平台上实现.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浅层水中爆炸水底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个装药浅层水中爆炸系统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近水底测点的压力时程曲线进行分析 ,研究水底反射膨胀波、水底反射冲击波 ,沿水底传播的前驱波、马赫波对流场压力变化规律的影响 ,对实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水下辐射噪声测量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利用船舶自带拖曳阵回转的方式,根据波叠加方法进行本船辐射声场重建.该方法首先根据分段受力分析法获得回转过程中船舶与拖曳阵空间位置关系,然后通过拖曳阵接收的自噪声进行声场重建.通过仿真分析频率、空间位置、回转半径等因素对重建精度的影响.针对拖曳回转存在盲区的问题,提出声压-振速联合重建声场,实现全方位的本船辐射声场重建.将波叠加法的计算结果与virtual.lab计算的理论值进行对比,证明了基于拖曳阵的本船辐射声场重建技术的可行性,该方法计算效率高,计算精度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浅层水中沉底爆炸冲击波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试验模型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浅层水中沉底爆炸冲击波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了水底水面对沉底爆炸冲击波传播与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底对冲击波压力峰值有较大的削弱作用,水面使冲击作用冲量明显减少,冲击波相互作用的压力叠加或多次冲击作用大大提高了爆炸威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波形追踪法(WTM)测量扬声器谐振频率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扫频信号源激励扬声器,通过传声器获取扬声器的时域响应信号,并找出最大幅值点,通过时间关系找出原始激励信号上与之对应的点,从而得到扬声器的谐振频率.将波形追踪法、恒压法和恒流法(某商用谐振频率仪)的测量结果分别与单频激励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特征函数展开法,研究了作用在二层海洋中立于可渗弹性海床上垂直圆柱的波浪渗流力问题,给出了由表面波和内波分别所引起的渗流压力场的解析解式,由此推导了作用于固立墩柱底部上由波浪渗流压力所导致的浮托力和倾覆力矩算式,并进行了相应的计算。计算结果反应了二层海中渗流波浪力的各种可能变化趋势,说明内波对波浪渗流力可能存在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流体运动的普遍方程建立了水体表面的一般条件,研究了水平简谐地面运动时挡水结构的动水压力,所建议的分析方法能够考虑表面波影响、水体可压缩性、库底材料吸收效应等各种因素作用,具有统一的计算格式和较高的计算效率.通过算例,讨论了库水表面波对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干扰下,表面波的影响甚大,特别是对低水头挡水结构的动水压力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计算了在线性波或椭圆余弦波作用下双圆墩柱波浪渗流力,讨论了双墩 柱沿波向串列和并列布置时墩柱上渗流力随墩距的变化.计算中在内域采用 有限元方法,在外域使用了本文给出的外场解.进行了双墩柱波浪渗流压力 测量的模型实验.渗流压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规则波在1:30斜坡砂质海床上破碎时海床超静孔隙水压力响应规律,观察波浪破碎处的地形变化,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波浪破碎前后超静孔隙水压力有着明显的不同变化,破碎点处距底床表面最近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值在整个过程中达到最大,且破碎带处超静孔隙水压力竖向衰减幅度均比破碎前、后要大,破碎点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有明显增大;破碎前后超静孔隙水压变化与浪高变化呈正相关趋势,且破碎后两者的相关性没破碎前好;波浪破碎处地形变化剧烈,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沙床顶部的变化较底部变化明显.砂层掏刷时,超静孔隙水压振幅变大;砂层堆积时,超静孔隙水压振幅变小.  相似文献   

15.
将N—S方程中的压力分解为静压和动压并将水平动量方程沿水深积分,垂向动量方程则只考虑动压梯度项.求解过程分解为静压步和非静压步,采用有限差分法离散水平动量方程,基于Keller-box格式离散垂向动量方程,得到关于动压的泊松方程并采用稳定双共轭梯度法求解,最后根据动压更新流速和水位,建立了一种非静压的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利用孤波和规则波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透空结构具有降低海浪作用的功效。该文基于椭圆余弦波一阶分量的浅水波理论和Biot渗流固结理论,分别推导了浅水区固立于可渗透弹性海床上透空圆环墩柱的绕射波浪压力以及由波浪所致海床内渗流压力的数学解,并据此对墩柱所受绕射波浪力与力矩以及渗流浮托力与倾覆力矩进行了实算。结果表明,海况条件和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波浪所引起的各种载荷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波浪渗流力与波浪直接作用可能具有相同量级。圆环柱外表面的可渗透性对浅水波的直接波浪作用具有明显的减弱效应,而对渗流倾覆力矩也具有一定的减弱效应。此外,圆环墩柱内外柱半径比存在优化取值,以使墩柱达到减载和稳定的双重效果。与Airy波浪理论计算结果相比,浅水波理论的结果能有效反映水波非线性因素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TOMS臭氧总量资料,分析了1979~2003年4月份平流层行星波1波和2波的变化,及其对北半球中高纬臭氧总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常情况下,4月份平流层中下层行星波1波强于2波,对应的位势高度场在欧亚大陆北部为一低压涡旋,而北美北部为一高压区.此时,从东北亚到北加拿大为臭氧总量的高值区,而北欧至格陵兰一带为臭氧的低值区.但在有些年份,2波比较强时,相应的位势高度场在极地为一明显的低压涡旋,此时在极地附近会出现臭氧低值区.个别年份如1997年,1波在25年中最强,2波也很强,强低涡中心比常年更靠近北极点,在与之位置相同的地方出现了25年中最明显的臭氧洞.还有一些年份,北极地区主要由高压控制,臭氧总量的高值区基本上出现在北极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