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足球起源甚早,唐代开始的马球竞赛也曾盛极一时,球赛时球场上都有音乐伴奏,伴奏的乐器主要是鼓.鼓乐是古代的重要器乐,有振奋士气,激励进取的作用.古代许多具有军事性的体育竞赛,如拔河、龙舟竞渡、相扑,也都有鼓乐助威.汉代另一种表演性足球,伴奏的乐器除鼓之外还有吹奏乐,到了宋代便是鼓和笛.汉乐府中的鞠歌,是球场边的伴唱,唐宋时是七言诗,元曲中有套曲.《事林广记》中有一首《圆里圆》套曲,是以足球“隐语”写成,词意轻薄,只能在球场边唱给踢球子弟听.由古代球场音乐及伴唱可见古代体育场上的礼乐教化思想及其异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战国时诸子对文献的认识及分流别派,是文献分类思想的萌芽。古代文献分类正式出现在西汉,以刘歆所撰《七略》为标志,创立六部分类法。魏郑默制《中经》,开创四分法,《隋书·经籍志》正式确定四部分类法及经、史、子、集的部类名称。南宋郑樵首用十二分法并首创三级分类体例。清代《四库全书总目》采用四分法,表明四分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论诗绝句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系统中:在论量形式方面,主要表现为三条线索,即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形式的承传、元好问《诗词三十首》论诗形式的承传及吴可《学诗诗》论诗形式的承传;在论量内容方面,则表现为两条线索,即偏于评诗论人的承传和偏于谈艺论理的承传。上述五条线索,组构出了我国古代论诗绝句的理论批评空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文明的第一个形态——农业文明阶段,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科学技术并促进了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科技的发展.从先秦诸予《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行,《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只是到了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出现了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产生了工业经济的文明形态,才把在封建老路上蹒跚爬行的中国抛在了后面.然而,中国古代科技的西传对欧洲近代科学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是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上最早开凿水井的国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这是我国极早的一首歌谣——《王壤歌》。它不但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劳功人民怡然自得的风度,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那个时捩,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凿井,开采和利用地下水了。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我国古代论证几何所依据的原始例题,指出“存在正方形”连同“出入相补原理”、“极限原理”、“刘-祖截面原理”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确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性质,奠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基础,并把以上内容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相应部分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笔者认为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讲授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主要方武,以学生参与为主的课堂讨论、自由命题、口试等方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辅助方式,而将读书指导法融入《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则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这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和由“教会”到“会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我国古代论证几何所依据的原始命题(即几何的公理),指出“存在正方形”连同“出入相补原理”、“极限原理”、“刘-祖截面原理”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和长方体体积公式确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性质,奠定了我国古代几何的基础.并把以上内容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相应部分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和《中国古代科学家画像》,是在中央领导同志倡导和关心下组织编写和绘制的。在全国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画家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最近以高水平、高质量顺利出版,受到青少年读者的普遍欢迎。《故事》和《画像》收录的我国古代科学家,都是中国乃至  相似文献   

11.
王士稹康熙27年编选的《唐贤三昧集》中所反映出来的神韵主张,其实早在其康熙22年应徐乾学劝而编选的《五言古诗选》中即已有所表现,只是没有《唐贤三昧集》来得明晰。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士稹诗学主张逐步缩削、集中的轨迹,可以说神韵说是王士稹在古代诗学传统中寻找师法对象时逐步明确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一书为了解中国古代礼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中国古代礼俗》虽然着眼于普及,但也有较高的学术品位,这道德表现在剪裁适中,取舍得当;其次表现在语言的深入浅出,知识的厚积薄发;书中所附的插图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续汉书·律历志》中的“候气之室”是中国古代高级隔音室,方以智记载的“瓮墙”隔有满足日常生活的隔声需要,这表明中国的古代的隔声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54年1月,《臧克家诗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臧克家诗选》的初版本。臧克家心底对1954年版《臧克家诗选》有不满的“情绪”,觉得诗选的出版方式是对他人格的“侮辱”。195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增订版《臧克家诗选》,此版中诗人对入选诗歌进行扩充,容量变得很大。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再次启动《臧克家诗选》出版,目的是对诗人一生的诗歌历史做历史展现,臧克家对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进行了组合。1986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后一次修订《臧克家诗选》,这是最高级别的官方文学出版社的“最后定本”,它成为四个版本中最厚的版本。从《臧克家诗选》的版本变迁中,我们发现:涉及抗战之前、抗战期间的诗歌入选篇目,臧克家主要依据的是1945年版《十年诗选》,他大体没有超过这个“限度”。这从侧面看出臧克家对《十年诗选》的独特感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真正初版的“臧克家诗选”。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等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并引用了有关的论述和资料。“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指的是哪一本书,有人说是《本草纲目》,有人说是别的书。现在正在研究,还没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说,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作“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16.
孙以昭 《衡阳师专学报》2008,(2):F0003-F0003
在我的朋辈学者中,谭家健教授是50年来发表散文著述最多的一位,已先后出版《先秦散文艺术新粥、伏朝文章新论》等4部专著,主编、合撰《先秦文学史》、《水经注选注》等9部著作。最近,谭氏又推出力作《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特写上我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1997年8月17日,中国邮政发行《古代驿站·盂城驿》和《古代驿站·鸡鸣驿》的纪念邮票。因为这两个古代驿站是目前我国尚保存完好的古代邮政单元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与哲学认为,在“混沌”或“太一”中创生了阴阳,衍生出天地万物。老子与孔子形成天道观的时候,都受到了远古历法的影响。古代流行的盖天说与浑天说都受到远古六龙历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六龙历也是《周易》形成的天学背景。立足于古代地心说的左旋说与右旋说的争论,涉及到唯物主义经验论导向的历学家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导向的儒学家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与《文心雕龙》《诗品》等一言九鼎的著名古代文学理论相比,披揭怀玉的中国古代诗话贱如青草遍野,难登大雅之堂。但也正由于此,古代诗话方才能集思广益,对时代与诗歌风格关系之谜解,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有益探索。其论或高睨大谈,万象森罗;或浅斟低唱,鞭辟近里。锦心绣口,为今人重新审视古代诗论遗产,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之体系,立起了一面可资借鉴的铜镜。  相似文献   

20.
讽刺散文,是我国古代艺术园圃中一朵闪耀着异样光彩的奇葩,它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成熟于晚唐,至元明清已蔚成大观了。探索中国古代讽刺散文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揭示它的创作规律与美学特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的课题之一。一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诸子论辩;社会动乱,诗人寄情于《诗》《骚》;群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