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Markov和GM(1,1)模型的土地利用结构预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张掖市2003-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分别采用Markov与灰色GM(1,1)模型,对全市2011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预测,并将所得结果相互验证、对比分析,以提高预测可信度。结果表明:到2015年张掖市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将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长趋势;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园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向林地、建设用地转化。表6,参8。  相似文献   

2.
基于洛伦茨曲线和分形的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甘肃省1996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洛伦茨曲线、空间基尼系数和分形的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现状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州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和林地分布最不均衡,水域分布相对均衡;耕地的形状最为复杂,空间结构最不稳定;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形状最规则,空间结构最稳定.在时间尺度上,耕地、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分布趋向均匀,而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趋向分散;耕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复杂程度呈上升趋势,而林地和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趋于简单化.图3,表3,参7.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6~2004年湛江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时空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湛江市耕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减少了11954.1 hm2;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增加了7696.4 hm2。②1996~2004年,湛江市总ESV在缓慢减少,减少了0.5716亿元,变化率-0.44%;湛江市ESVf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在减少,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娱乐文化在增加;不管是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是单项服务功能,湛江市各县区都在减弱。表8,参10。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指示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波动性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平。以耕地单产代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从而将耕地单产的波动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分析,并从土地利用结构角度出发进行了退化原因的阐释。研究表明:政策因素、综合投入和气候因素不是决定耕地单产波动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健康与耕地单产的波动性变化密切相关,是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耕地单产)波动的根本干扰源。1949-2000年间,以1982年为转折点,乾安县的生态系统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基本健康稳定阶段和生态系统退化、稳定性被破坏的阶段。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上为森林景观的大面积减少、湖沼的消退和盐碱地的大面积扩散。图5,表1,参6。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长白山林区抚松和安图县1986、1995、200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森林景观及其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引入平均周长面积比、相对聚集度、斑块密度和周长面积分维数景观指数对该地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海拔、坡度等自然因素对山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受人类影响程度较大的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和坡度较小的区域,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也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和坡度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作者认为人类活动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和直接因素,土地利用更加注重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后期的择伐代替皆伐等采伐方式、封山育林、生态省建设政策的实施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方式,有效地保护了研究区的森林资源和景观生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水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1996—2007年期间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90%以上,在时间上的变化呈波动趋势,并且可以明显地分为3个变化阶段。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牧草地、交通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③控制交通用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过快增长,严格保护水域,调整牧草地的比例,对优化天水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④该方法计算简便,思路清晰,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评价。图2,表4,参9。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耕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南海区盐步为研究区域,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对其耕地动态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87~2003年间耕地变化是盐步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类型,耕地年变化率达到4.50%,各村委会耕地面积变化存在差异;耕地主要转化为园地、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占耕地变化面积的70.82%;耕地内部三级类型的相互转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灌溉水田向菜地进行转化;耕地景观格局变化明显,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急剧减少,耕地并4用不断破碎化,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耕地在研究区的地位不断下降;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仍将呈减少趋势,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分别比2003年减少1.89和3.11个百分点。图3,表6,参11。  相似文献   

8.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通过历史时期地图数字化和遥感图像解译得到三江平原1954-2005年的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过去50 a三江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定量评估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954-2005年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沼泽湿地面积比例从32.58%减少到7.44%,耕地面积比例从15.84%增加到55.16%。过去50 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减少,减少幅度达48.00%。通过空间变化统计分析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增加、没有变化的区域分别占58.16%、26.62%、15.2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区域内多发生由单位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沼泽湿地、林地和草地向耕地的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区域发生了由单位生态服务价值较低的耕地向草地和林地的转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本不变的区域多为难以开垦的林地所覆盖。以上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三江平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的主导因素。图5,表3,参15。  相似文献   

9.
农林交错区是具有明显环境梯度的生态敏感区,其景观特征的变化主要受坡度、高程梯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农林交错区——牡丹江地区为例,以GIS和RS为技术手段,结合趋势面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析农林交错区景观特征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牡丹江地区农林用地的动态过程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景观特征梯度变化的速率和方向。其景观水平上的景观斑块个数、破碎度和多样性指数在高程梯度上具有峰值,且峰值均出现在小于800m梯度范围内;在坡度梯度上,除斑块个数有一较小的峰值外,其他指数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对景观生态潜力进行趋势面分析可以看出1976~1988年研究区景观梯度变化主要集中在低海拔、高坡度的梯度上,1988~2000年则主要集中在了高海拔、低坡度的趋势。因此,可以判定研究区景观特征的梯度变化明显的区域恰恰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平果铝土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综合指数,并对矿区的耕地总量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矿区的耕地总量已从1995、2002年的极不平衡状态提高到了2008的不平衡状态。随后分析了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及矿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与潜力,最后提出了实现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定量评价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制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施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有利于平果铝矿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表6,参22。  相似文献   

11.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3个驱动因子之间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展3个因素均缺乏敏感性,但相对来说其对人口增长最为敏感,其次为城市扩展,而对经济发展的敏感性最弱;11a来其对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的敏感性程度分别增加了24.45倍、39.67倍和23.67倍。③建设用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人口增长具有敏感性,而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城市化水平和GDP的变化均缺乏敏感性,且它们对总人口的敏感性系数要远大于它们对城市化水平和GDP的敏感性系数。表6,参22.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OT VEGETATION1998.4-2007.12的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我国关中地区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采用最大化合成法、均值法、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R/S分析法分析了关中地区近10a来各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NDVI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关中地区年均NDVI值整体呈增加的趋势;渭南市的年均NDVI最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Hurst指数均在0.5~1之间,即为可持续性序列,耕地、草地、水域等有持续性增加的趋势,但是林地NDVI值有持续性减小的趋势,须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林地退化。  相似文献   

13.
秦岭中低山区山地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遥感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通过对1994、2004年两期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试图了解秦岭中低山区板凳河流域10a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0a间有林地景观在板凳河流域内分布最广,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天然次生有林地面积最大;10a间板凳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主要以景观斑块类型面积和景观破碎度变化为主要特点,其中景观斑块类型面积变化主要表现为人为影响林地、荒草地景观面积的增加,天然次生有林地、旱地景观面积的减少;景观破碎度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然次生林地、人为影响林地、荒地3种景观斑块类型的破碎度的增加和旱地景观破碎度的减少;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干扰作用作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grassland ecosystem'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two years experiment and inspection in Jianou mountain grassland ecosystem experiment station, Fujian province. After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soil erosion and runoff coefficient, relations between eroded soil. runoff and slope gradient, we establish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models, experiment and inspection results, some proposals have been made to decrease the area of soil erosion in Fujian mountainous areas, e. g. , optimizing land use structure in mountainous areas, taking suitable measures for local condition, closing hills for grassland development, accelerating restoration and raising quality of mountain grassland ecosystem,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breeding the grass species that are suitable to local physical geographic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5.
1 MethodologyIn order to stud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nefit of grassland ecosystem, weestablished mountain grassland ecosystem experiment station in Jianou City, Fujian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where the slope direction is south-east l50', and the gradientis 23", there are 8 p1ots, and the area of every plot is 5 X 20m2, there are 6 plots that arecovered by Paspalum thunbergii Glycine mar. var Chamaecrista rotunddelia (per) greencommunities, two exposed land plots, which work as …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期间湖南省在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大目标下的耕地需求量;根据现有耕地数量、规划期间可能增加量和减少量预测了耕地供给量;然后对耕地供需平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确定了规划期间湖南省的耕地保有量:2010—2015年为353.17万hm2~375.67万hm2,2016—2023年为371.03万hm2~375.84万hm2。该预测结果可为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耕地保有量目标提供参考依据。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毁林开荒及过度采伐导致牡丹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林缘锐减,生态脆弱性突显。为改善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牡丹江地区自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基于遥感和G IS技术,在获取退耕还林前后2000年及2008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的基础上,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探讨了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研究区旱田面积大量减少,共减少812.27km^2,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林地增加最为显著,共增加701.36 km^2。退耕以还林为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退耕前的40 092.70万元增加到40 760.33万元,共增加667.63万元。退耕还林成效显著。此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明,旱田与林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剧烈,说明在推行生态退耕工程的同时,毁林开荒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图2,表4,参22。  相似文献   

18.
\\burban agricu1tural land use is an open regional natural--human system, whichconsists of cropland, forest1and, garden plot, grassland, water body etc. It has a closeexchange of matter and energy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s dominated by humanactivities and limited by natural resources situation. The maintenance of system depends, on both the natural import of sunlight, air, heat, rainfall, creatures, and the humaneinpu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resources including labor force, cap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