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原日军731部队飞行员松本正一先生2000年11月15日在“731部队细菌战诉讼案”一审法庭上的证词(陈述书)。该证词以证词人在731航空班的亲历,揭露了731部队众多鲜为人知的在中国实施细菌战的历史细节,颇具史料价值。资料来源:[日本]731部队细菌战被害国家赔偿请求诉讼辩护团编:《细菌战裁判资料集》第2集,2001年。  相似文献   

2.
《金子顺一论文集》2011年7月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被发现。其中最重要的论文《PX效果测算法》记载了731部队细菌战的实施时间、地点及受害情况,为细菌战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今后关于731部队细菌战研究的重要方向是检索、发现并公开其队员的论文,以便有更多的"第1部"的防疫研究报告被发现,从而使人们进一步清楚了解731部队实施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的实情。  相似文献   

3.
有关731部队的历史直到现在还被掩盖着。日本政府、军部以及731部队,明知违反国际法,仍秘密进行细菌武器的研究和开发,并在中国战场使用,造成了重大的伤害。许多有关资料都证实了这一点。战争结束后,日本惟恐责任追究到天皇,举国掩盖细菌战和毒气战的犯罪真相,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终战后美国调查时以提供研究数据为条件和日本达成交易,使日本政府免除战犯的起诉,掩盖了日本细菌战的罪行。这从保存在美国的记录中可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1940—1944年间,对浙赣铁路沿线地区实行了残酷的细菌战,其中包括炭疽攻击。炭疽菌是日军主要的细菌战剂,是731部队的研究重点,数次在浙赣细菌战中投入使用。实地调查表明,日军的炭疽攻击造成了浙赣地区民众大范围皮肤炭疽的出现,危害极大,惨无人道,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日军细菌战犯不满足于此,他们冀图进一步研制出吸入性炭疽,制造能造成数十万人巨大伤亡的杀戮工具。  相似文献   

5.
程立华 《科技资讯》2006,(18):145-146
“731”陈列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不但肩负着将这段残忍历史传播给全世界的任务,更肩负着做大做强“731”事业,充分发挥“731”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艰巨任务。揭露731部队的罪恶历史是陈列馆建馆的基础,但如何发挥教育功能,从阴森恐怖的731部队历史中深入挖掘“731”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探索谋求“731”发展之路。本章从创“731”品牌入手,分析探索“731”发展之路,以此推动“731”陈列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60年前,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苏联等6国知名科学家组团实地调查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后,向国际社会发表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实事报告书及附件》,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实施细菌战的核心证据。围绕这一核心证据,至少还有6个方面的旁系证据:美国在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具备实施细菌战的能力,并有着实施细菌战的强烈欲望;许多外媒报道,美国利用日本原细菌战人员,协助美军实施细菌战;朝鲜战争前夕和期间,美国在日本拥有细菌战部队和基地;朝鲜战争中实施的细菌战,明显袭用了"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技术和方法: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对他们的细菌战行径表示忏悔,并写出供词;现存中国反细菌战档案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东北人民确实受到美国细菌战攻击,中国由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反细菌战运动。  相似文献   

7.
腾冲细菌战由于它的战略意义和伤亡人数成为重要的日本侵华细菌战之一。而对腾冲细菌战的研究现状、战略意图、细菌战过程和影响以及重庆国民政府1944~1945年对腾冲鼠疫的防治进行客观分析,将有助于史学界对日军侵华细菌战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观察     
李强 《世界博览》2011,(6):10-12
<正>1【中日】东京发掘731部队新证据日本媒体对此集体缄默,表明他们仍然缺乏赎罪的态度。这里很可能是当年731部队的总部。这场发掘行动,源于石井东洋2006年提交给日本政府的证据。二战中,她在附近的军医学校做护士。当时,她经常遇到  相似文献   

9.
匆言 《青年科学》2010,(1):33-33
距离1937年南京大屠杀已过去60多年了,但每次提及仍是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痛。此文将为广大读者揭开关于731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口述史料是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细菌战口述史料是指与(日本)细菌战有关联的口传史料、回忆录、调查记录和访谈录。目前,日本细菌战口述史料搜集与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相对薄弱、滞后,因此,研究者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脚踏实地地投身到口述史料的采访、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去,利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求口述历史、口述史料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日军七三一部队“特别输送”档案进行的实证调查证明:在中国民间,特别是黑龙江、山东两省,存在日军细菌战“特别输送”罪行的大量人证物证,这证明日军细菌部队在细菌实验中杀害的中国人的数量巨大,其中以黑龙江省受害最为严重。侵华日军驻各地的基层宪兵队猖狂进行细菌战“特别输送”活动,其“特移送”报告是细菌战“特别输送”的充足罪证;其“特别输送“活动几乎成为公开的秘密。被“特别输送”者大多数是中国抗日志士,他们的家庭因此遭受惨痛的创伤,啜饮无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战后美国掩盖日本的细菌战犯罪,独占日本细菌战技术发展自己的细菌武器。朝鲜战争中,美国在日本细菌战技术基础上,利用原日本的细菌战人员和建于日本的细菌战基地,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实施大规模的细菌战。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1月4日,侵华日军对常德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细菌战攻击。日军实施常德细菌战的原因主要是:细菌战是日本侵华政策的组成部分;日军企图占领常德这一华中地区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日军为了夺取常德这个洞庭湖“粮仓”。  相似文献   

14.
从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湖南省档案馆可以查阅到5份关于1942年石公桥和镇德桥鼠疫的防疫历史档案,据此并结合其他文献史料和在当地的调查材料,我们可知60多年前由日军731部队造成的常德石公桥、镇德桥鼠疫灾难的基本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15.
国内有关日军细菌战罪行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高潮,但也出现了科学性、严谨性不足等缺陷,特别是一些有关日军在华细菌战受害者人数的说法过于随意。关于日军在华细菌战“27万受害者”和鲁西细菌战杀害中国平民“20万以上”甚至40多万的说法,仅以并不可靠的日本战犯的零星供词或者孤立的新闻报道作为唯一证据是很不严谨的。而如此随意的说法竟然在国内学术界、新闻界广泛流传,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细菌战罪行研究虽然具有其特殊性和重大社会政治意义,但归根结底仍然是学术研究,因而必须走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细菌战诉讼案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三审阶段,其结果以败诉告终。这场诉讼虽然败诉了,但它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锁定了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的罪行;推动了人们对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的调查和学术研究;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扩大了社会影响,引起了世界关注。细菌战诉讼案告诉人们: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战争罪行终究逃不过历史的惩罚;对日索赔与中、日友好并不矛盾;抢救历史刻不容缓;把爱国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7.
在细菌战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案中,日本法院不断以“国家无答责”为由,驳回我国细菌战受害者的诉讼请求,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豁免权”这一角度看:1、国家豁免原则决不是为了对破坏国家的独立主权、破坏国际法制度和危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国际犯罪提供保护;2、侵华日军细菌战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准则,是性质极其恶劣的国际犯罪行为;3、在细菌战受害者对日索赔诉讼案中,日本国家因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准则而不适用“国家豁免权”。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和战争初期,日军开始为实施太平洋细菌战做准备;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日军对太平洋战区的盟国军队实施细菌战的计划不断调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实施了细菌战。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实施的朝鲜细菌战迄今已经60年,在前30年,世界处于"自由世界"与"共产世界"强力对抗的冷战铁幕之下,双方只有政治"宣传战",而没有历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30年里,随着冷战的渐趋消弥,美国和西方出现了对朝鲜细菌战的求实研究,尽管也有残余的冷战暗流干扰,但已不能阻止研究的良性发展。我国对美国实施的朝鲜细菌战研究长期以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某些方面仍需深化。  相似文献   

20.
年届87岁的裕仁天皇病危,日本朝野为之震动。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有关善后事宜。9月22日,应富内厅要求,内阁正式决定“把国事行为全面委托给明仁皇太子临时代理”。裕仁天皇也为之颁发了“委任书”。这样,这位55岁的皇太子实际上已接受了天皇全部的礼仪活动。天皇裕仁与皇后良子生有五女二子,明仁排行第五,是长子。据日本《皇室典范》有关继位的规定,明仁现居可继位的九位皇室成员之首。明仁生于1933年12月23日,取名明仁,称号继宫。裕仁天皇中年得子,兴奋异常,从明仁诞生到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