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绞股蓝多糖在卷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粗多糖,并利用sevag法除去蛋白,再结合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绞股蓝多糖.考察了绞股蓝多糖对烟丝的保润性能及卷烟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添加绞股蓝多糖后主流烟气中化合物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绞股蓝多糖能够降低水分的散失速度,在湿度为40%的条件下,绞股蓝多糖对烟丝的保润效果好于丙二醇;将绞股蓝多糖水溶液用于烟丝加料,能够起到提升烟气质感、降低烟气刺激性、增加口腔回甜感的作用;添加绞股蓝多糖的卷烟主流烟气中含氮化合物、含苯环化合物、苯酚类化合物含量分别降低16.45%、15.48%、13.78%,糖类含量增高43.73%.  相似文献   

2.
冯文宁  王涛 《科技信息》2007,(36):60-60,74
乳酸能有效地降低卷烟烟气的PH,提高凝聚性,改善吸味,是一种优良的卷烟添加剂。目前,关于乳酸的定量添加试验未见报道,这可能与乳酸是典型的а-羟基酸,难以定量测定有关。为掌握乳酸在卷烟产品中的定量添加依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提高凝聚性、改善吸味的作用,项目组在建立完善的乳酸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乳酸在卷烟产品中的应用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辉  徐蓉蓉 《甘肃科技》2013,29(9):17-19
叶片加料机控制系统是烟草制丝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的叶片加料机控制系统在烟叶保湿功能上存在短板,即单纯的叶片加料机出口水分仪反馈及蒸汽喷施系统不能适应气候条件的变化。为有效地提高烟叶的保润控制能力,适应西北地区的干燥气候条件,降低生产成本,笔者通过对叶片加料机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后,提出了采用计算机直接数字控制技术(DDC),引入前馈-反馈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全新理念,进行自动加水功能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控制系统改造设计对卷烟企业,特别是内陆卷烟企业完善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对有添加剂精准控制要求的工业企业优化生产线控制也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行各业对烟草的持续关注,在加香加料方面的研讨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在烟叶中使用焦甜香料物质,目的是能够提升烟丝的物理性能、柔和香气、改进吸味、润饰吃味、树立产品的韵调。在一定程度上,浸染着消费者的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卷烟的可接受性。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合成与应用在卷烟行业逐渐得到重视,能够有效地醇和烟气,协调卷烟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了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不同合成实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不同之处,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及合成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山药多糖及其羧甲基化衍生物的结构和保润性能,采用碱提醇沉法从怀山药中提取山药多糖,然后对山药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SEC-MALLS-RI)法,对山药多糖羧甲基化衍生物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山药多糖及其衍生物对烟丝的保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山药多糖的提取率为4.2%(质量分数),羧甲基化山药多糖的取代度为0.37。山药多糖的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4。低相对湿度条件下平衡水分48 h后,添加了5%羧甲基化山药多糖比添加了5%山药多糖的烟丝含水率降幅低了14.83%。羧甲基化山药多糖添加到卷烟中可以柔和烟气,提高抽吸舒适度,并降低刺激性。  相似文献   

6.
中式卷烟是中国烟草不断探索、长期发展的结晶。对中式卷烟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从卷烟原料、加工工艺、配方设计、辅料设计等角度,分析了中式卷烟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并对其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烟草制丝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卷烟降焦控焦的需要,梗丝在卷烟配方中的应用已不仅仅是体现其作为填充物的价值,它对卷烟的物理性能、外观质量、感官质量、主流烟气等均有影响,在降焦减害和降低单箱消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卷烟生产加工过程中,梗丝在卷烟配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梗丝水分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卷烟产品的内在质量。为了保证梗丝水分的稳定性,该文对梗线在线水分检测系统稳定性的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微波膨胀梗丝与常规工艺梗丝之间的差异,分析了2种梗丝的理化指标,并对它们在卷烟产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仪器分析及内在质量感官评吸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膨胀梗丝对降低焦油及其他危害成分、增加烘烤香、提高卷烟稳定性等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烟草消费大国,烟草消费者约为3.5亿人,国内各中烟公司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先后推出了细支卷烟、中支卷烟、短支卷烟.随着卷烟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短支卷烟是中式卷烟的创新产品,具有降本降焦、低焦高档的特点,但由于卷烟工艺人员对短支卷烟研究较少,在生产中往往参考其他卷烟的生产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短支卷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综述当前卷烟工艺研究人员在对不同规格卷烟烟丝结构的差异、烟丝结构与烟支物理指标的关联、烟支物理指标的关联性、卷烟机组参数对烟支物理指标的影响,设想了解决短支卷烟生产问题的方法,旨在为卷烟工艺研究人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具有高舒适性的卷烟产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从叶组配方、香料的选择性使用、特色工艺以及辅料的合理应用几个方面,以综合改善卷烟抽吸舒适性为研发重点思路,对提高卷烟抽吸舒适性的技术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造纸法烟草薄片对卷烟烟气一氧化碳(CO)释放量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造纸法烟草薄片掺配于卷烟叶组中,分析发现卷烟CO释放量的变化与薄片掺配比例无明显规律性,但进一步研究却表明卷烟烟气的CO/焦油比与造纸法烟草薄片掺配比例有很好的相关性,文章分析了此现象的原因.对中国国内及国外生产的产品测试和研究还表明:造纸法烟草薄片的烟气CO释放量较高,基本与烟丝相当,这主要与其片基中纤维素类物质含量较高有关.文章最后还指出:①卷烟烟气CO/焦油比值参数,对指导科学应用造纸法烟草薄片进行卷烟产品的设计有重要意义;②为控制卷烟CO释放量,建议选用低CO/焦油比值的造纸法烟草薄片;③在满足吸味的前提下,低CO/焦油比值的薄片产品应作为我国造纸法烟草薄片开发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鲁菁  高云 《科技信息》2014,(12):271+281
文章结合当前卷烟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围绕卷烟产品质量要求,针对卷烟新产品研发设计及维护,提出产品质量与产品研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谢世德 《科技信息》2011,(29):61-61,47
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的降焦减害方面的作用较大,因此卷烟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造纸法薄片的前期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 现年38岁的许绍逊是许昌卷烟厂的工程师,从事卷烟工艺研究与管理、产品开发等技术工作近20年,成果颇丰。许绍逊1984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许昌卷烟厂工作以来。先后参与和独自承担了13项重大科研攻关、创新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其中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有:1.“辊压法薄片加纤维工艺技术研究”项目,研制出一种集高效粘合、木浆纤维、耐水、保色、保润、除杂为一体的综合添加剂,突破了我国辊压法薄片不能  相似文献   

15.
滤嘴卷烟的吸阻是烟支吸阻与滤棒吸阻的迭加值,所以滤棒吸阻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卷烟吸阻和化学指标的稳定性。因此减少卷烟滤棒吸阻的波动的研究工作对稳定卷烟内在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原理和其计算程序.并应用此方法对我厂生产的某品牌进行了同质化评价,结果表明,选取感官质量得分、焦油量、烟碱和CO作为评价指标,其评价结果与直观分析一致.实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卷烟产品同质化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依据卷烟产品及产品检验的规范要求(见《卷烟成品出厂检验标准》,GB 5606.2-2005),卷烟产品的烟支质量(即卷烟的单支克重,下文同)必须符合卷烟设计的质量标准及公差范围。厦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司秉承着"卓越的结果来源于卓越的过程"的质量控制理念,在卷烟生产的过程中,将烟支单支克重过程偏差(即生产过程中抽检样本烟支的实际克重与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卷烟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种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工具在许多烟草企业相继导入并得到推广及应用。本文详细阐述了PFMEA分析方法在卷烟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卷烟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卷烟生产调度能力,提出基于MES系统支持的高效卷烟生产调度方法。构建MES系统支持模型,在该模型中计算生产调度的输出值。并以调度输出值作为自适应学习系数,建立卷烟生产调度的量化评价参数筛选模型,对其筛选,并输出得到卷烟生产调度的检验统计量,构建卷烟生产优化调度函数,实现卷烟生产调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卷烟生产调度的收敛性较好,产出效益高,适用于卷烟生产调度。  相似文献   

20.
付斌 《科技资讯》2013,(9):99-102
在卷烟削丝生产过程中,叶丝干燥工序对改善卷烟感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来牌号为例,用“加水量控制叶丝干爆入口含水率”代替原有的水分仪显示控制叶丝干爆入口含水率模式,解决了生产叶丝干燥入口含水率不稳定的问题.并将加水流量计与烟草加工工艺联系起来,无需改进工艺路线及设备,仅对加水自控系统程序进行简单改进,提高了卷烟产品内在质量,保证了产品批内和批间质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