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物质准备是进行战争的必要前提条件。德国法西斯自1933年攫取政权后,就为发动一场侵略战争积极进行物质准备。由于德国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有限,无力应付长期的消耗战,所以,德国法西斯就确定了速战速决的“闪电”战略。他们的考虑是,在和平时期把国家经济全部转入战争轨道,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尽快用先进武器装备起一支胜过敌人的武装力量,然后突然发动战争,以闪电战方式在短时间内各个击破敌人。二次大战前夕德国法西斯的战争物质准备就是在这个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报复”和“有限战争”几年来,美国的军事战略是以“大规模报复”理论为基础的。它实际上就是拿核武器作为所谓“大规模报复的威慑力量”来进行恐吓讹诈,也就是杜勒斯曾经一度吹嘘而遭到各方面抨击的所谓“战争边缘艺术”。这是一种露骨的危险赌博。这种全面核武器战争的赌博既吓不倒社会主义阵营,西方国家也谁都不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杜勒斯去作赌注。因此,恐吓讹诈的“战争边缘”手段不能轻易使用,用起来也不灵,还要引起内部的反对。这个战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而现实的弱点,就是很难不断拿“大规模报复”来向个别国家,在个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年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的安全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地,我国的内外政策特别是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对外政策、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建军方针,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这些变化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战争与和平 70年代后期,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国际形势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集中体现在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从而将制定内外政策的立足点真正转到和平建设上来。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由“战时战略”向“平时战略”转变;突出军事斗争为“一个中心”保驾护航的功能。和平与发展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我国制定内外政策的一条主线。同时确立了“反对霸权主  相似文献   

4.
10月2日,俄罗斯国防部召开高级防务会议,总统普京与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发表重要讲话。同日,国防部公布一份题为《俄罗斯武装力量现代化学说》的文件。在讲话及文件中,俄罗斯都借鉴美国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原则。俄罗斯“先发制人”,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当时,会议并没有明确提出“先发制人”是适合于常规武器,还是适合于核武器。但普京特别强调不排除核武器先发制人。舆论一出,西方反应较为强烈。于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在出席北约国防部长会议时解释说,主要是常规力量先发制人,核武器只是威慑力量。但即使这样,还是受到西方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军事技术的进步,军事技术的进步又推动着军事理论、战争形式和作战样式的改革与发展。现代心理战由一战时的一种战术手段,上升到二战时的军事战略手段、冷战时的国家安全战略范畴,都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心理的历史地位不断上升,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心理战必将成为军事战略中最重要的手段,成为未来战争的品质。一、第一次、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为心理战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使现代的心理战正式走进战争,成为战场上的一种战术手段。在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中,产生了以牛顿的经典力学…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关系的调整,俄罗斯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现实遏制”战略,并出台了新的军事战略——以“核遏制”为依托的机动战略。该战略虽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色彩,但仍为防御性战略。  相似文献   

7.
马强 《世界知识》2017,(10):36-38
在俄罗斯,5月9日是一个重要的纪念日——“胜利日”,这是苏联红军和苏维埃人民战胜德国法西斯取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日子。苏联解体后,与其他苏维埃节日的命运不同,“胜利日”住俄罗斯被保留了下来,仍为法定假日。每逢胜利日,俄罗斯的各英雄城市和战争光荣城市都会举行阅兵,展示武装力量;参战老兵身着戎装在这一天聚会、游行;  相似文献   

8.
二月五日,美国国防部长布朗接见《人民日报》记者时说:美国“正在中东和印度洋加强军事存在;改进快速部署力量,以便迅速地能够把这种力量运送到发生危机的地方去”。所谓快速反应部队就是这样一支武装力量。在美国“一个半战争”战略中,“半个战争”准备在何处打,七十年代以来曾几经变化。近几年来强调更可能发生“半个战争”的地区是中东波斯湾。这是由于美国认为,当前苏联攻势战略的主要矛头指向中东波斯湾战略要地,这一地区出现动乱危机和苏联军事力量猛烈增长是对美国最现实的重大威胁。为此,一九七七年八月卡特总统批准国防部筹建一支十万人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3月16日叶利钦总统颁布建军令以来,俄罗斯正在加紧建军步伐。按初步设想,俄罗斯最终将建成一支军兵种齐全、有巨大战略潜力和高度机动的150万人的职业化武装力量。这支新型武装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部队高度机动化俄罗斯认为,全球性军事威胁已不复存在,因此对大规模装甲部队的依赖性减少。随着地区冲突的增加,快速机动部队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困惑     
<正>"美国终于回过味来了!"这是7月1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2015年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根据美国法律,《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原则上每两年发布一次,但如果没有重大变化可不做实质性内容更新。因此,上一版报告发布时间还是在2011年,再上一版更是在11年前的2004年。对比着读下来,确实有"时移世易"之感。今年报告的表述确实耐人寻味——它把"主要矛头"对准了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在某些安全领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大战略”和“国家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关于“大战略”和“国家战略”的研究甚为活跃。西方所谓战略一词,来自希腊语Stratēg(?)s,原意为“将道”或“统率术”。18世纪以前,战略同战术一样被视为纯属军事问题。甚至到19世纪前期,所谓战略仍然是专指军事战略。普鲁士著名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为战略所下的经典定义说:“战略就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这个思想一直为西方军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已在《世界知识》刊出两篇小文论述"中国不是苏联"的议题。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抗争,投入"冷战"数十年之久,最终却在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政治谋略之下轰然倒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的失败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教训。中国的发展道路曾受到苏联道路的重大影响。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外敌的政治军事威胁,立足于准备战争的战略考虑,选择了与苏联基本相同的发展道路,不惜牺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美国抛出了酝酿已久的新军事战略.美国新军事战略提到了中国,美国媒体在解读时又特意突出了中国,这就引发了我国学界和民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如今国内媒体充斥着一片“狼来了”的喧嚣,营造出一派“山雨欲来”的景象:认定美国新军事战略就是冲着中国来的,并进一步判断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是为了加强对中国的遏制,美军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  相似文献   

14.
玩火者空前孤立美帝国主义最近不顾我国政府一再警告,调动了大量武装力量,从海军舰队、作战飞机、海军陆战队到导弹部队、核武器,集结在台湾海峡地区,不断侵犯我国的领海、领空,进行猖狂的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不仅如此,它并且还扬言要用原子弹来进攻中国人民,扩大侵略范围,干涉中国人民收复金门、马祖。由于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这种疯狂的威胁和挑衅,台湾海峡地区的局势空前严重起来。美帝国主义的“战争边缘”政策,正在把这个地区以及远东和整个世界局势一步紧似一步地推向危险的边缘。这是美帝国主义继今年7月武装干涉黎巴嫩、威胁伊拉克和阿联的赤裸裸的侵略和战争冒险行为以后的更加猖狂放肆、更加具有挑起大战危险的侵略挑衅行动。我国全国人民已经广泛地动员起来,随时准备以坚决的行动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都在密切注视着美帝国主义的每一个行动,所有这些国家和人民都对美帝国主义的这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取得巨大成就。虽然俄罗斯的专利申请量极少,但它却是世界科技大国。俄罗斯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是"民间导向型"战略,而且主要是个人的全球科技创业、知识产权创业活动所驱动的战略。同时俄罗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又具有"外向型"战略和"舍得型"战略的特点。俄罗斯政府对民间驱动经济、科技扩张的自由放任态度增强了人民探索、发展知识产权战略的胆魄。与俄罗斯不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是"民间导向型"战略,而是政府设计、驱动、主导的战略,在学习借鉴中要注意结合自身实际。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国家战略,即国家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这一术语的使用最早出自美国,并将其正式列为军事用语。其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艺术和科学。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常把武装力量和国家比喻为:鹰翼下的自由三、战争实质:信息化记者:刘将军,您对我们谈到了这次战争的结果、特点,现在我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实质。刘亚洲:一言以盖之,战争的实质就是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安全局势的演变以及中国的快速发展,国内对安全的研究日趋深化,国家安全战略尤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进入深刻调整阶段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然而,有一种倾向却值得注意:一些研究把国家安全战略等同于一般军事战略的简单延伸,直接借用军事战略的原则来分析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战争的起因往往在于经济掠夺,而战争的成败胜负也往往以经济能否持久为其决定因素。战争,不管性质怎样、战争双方实为一场国力总体战,总要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战争服务。为此,要求国家运用政权力量对国民经济实行控制,以保证军需民用,这是战时经济的特征。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长期推行不抵抗政策,没有战争准备,加之经济重心在沿海,所以战争初期,全国经济体制很不适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在慌乱中进行调整,经过一个转轨过程,逐步过渡到战时统制经济的轨道。这一战时经济政策,包括金融,财政,工业和国内外贸易各个经济部门。本文仅就贸易委员会与贸易管制发表浅见,以请教史界同行。  相似文献   

20.
兵役制度是一个国家和地方政权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接受军事训练、承担军事任务的制度。它在补充战事带来的兵员损失、推动武装力量建设和决定战争胜负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明朝后期的兵役制度作为军事制度体系的核心,直接体现在战斗力上,是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