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地震中,地震灾区公路结构物受损严重,表明我国公路结构物的抗震技术尚存在不足,特别是桥梁结构之外的公路结构物抗震设防技术非常薄弱;另一方面,汶川地震前,公路结构物的抗震侧重点在于震前的防御,汶川地震后,大量公路基础设施面临恢复重建,最缺乏的就是用于指导震后公路恢复重建的技术。有基于此,我们认为,针对以汶川地震灾区为重点的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结构物的抗震与恢复重建技术展开研究既非常必要,也非常紧迫。  相似文献   

2.
因为憎恨日本的右翼及军国主义,而拒绝学习日本的长处是不明智的。师夷长技,为了同胞的生命,敢于借鉴日本的地震对策,以减轻地震对我国的伤害。日本的地震预知、日本的地震紧急警报、日本抗震的建筑、日本的救灾应急机制、日本的震前训练、日本的避难所的设立等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地震对策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健全我国的救灾机制和有关法律,不让唐山、汶川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3.
因为憎恨日本的右翼及军国主义,而拒绝学习日本的长处是不明智的。师夷长技,为了同胞的生命,敢于借鉴日本的地震对策,以减轻地震对我国的伤害。日本的地震预知、日本的地震紧急警报、日本抗震的建筑、日本的救灾应急机制、日本的震前训练、日本的避难所的设立等等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地震对策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健全我国的救灾机制和有关法律,不让唐山、汶川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4.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1-12
根据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和国家防震减灾规划,针对地震部门业务工作的强烈需求,“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地震区划、重大工程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灾情快速获取与评估、救灾指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和地震废墟搜索设备。该课题是《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项目的首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0-22
根据水库地震及其灾害特点,研究水库加卸载及水渗透作用下,水库地震活动及库区地球物理场变化,初步提出1~2项物理意义较明确的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及相应判据,为做好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减轻水库诱发地震灾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火山地震观测、GPS和大地水准测量、遥感分析、火山流体活动、野外地质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火山区深部介质性质与应力状态,研究各种火山前兆活动的关系,探索火山活动预测与火山灾害评估的方法;通过典型水库库区诱发地震监测、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探索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理,探索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水库地震预测与危害性评估系统,为水电运行地震安全性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19-19,21
铁质文物保护技术难点比较突出,铁质文物保护中锈蚀物分类和检测、状态评估、除锈、脱盐、缓蚀、封护等关键技术,部分室外大型铁质文物结构失衡的准确评估和稳定加固等技术长期未能有效解决。鉴于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和制品的独特性,亟需开展铁质文物保护综合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导,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科技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7):26-26
“地震灾区建筑垃圾资源化与抗震节能房屋建设科技示范”总体目标是在1年的时间内,通过系统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再生混凝土制品、抗震节能房屋结构体系的研究,建成2条不同规模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示范生产线、3条再生混凝土制品示范生产线,建成满足抗震节能要求的5种不同结构体系的示范房屋,为灾区重建和新城镇建设提供关键成套技术,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本项目总经费420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3000万元,企业自筹1200万元。  相似文献   

10.
研究针对多层地下交通枢纽防灾减灾各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完成了安全综合评价方法、人员安全疏散、防火、防水、抗震及抗爆、安全监控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安全监控体系仿真系统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13-13
1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开发出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技术系统,适用于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的主动观测系统,为水库地震近场监测和水库库区地下介质结构及其物性探测与动态变化监测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发适用于水库地震近场监测的仪器和震源,形成能有效监测、全面记录水库地震信息的水库地震近场监测技术系统。同时,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的伤痛还未愈合,又发生了玉树(Ms=7.1)、智利(Mw=8.8)、海地(Ms=7.5)及日本(Mw=9.0)等特大地震。地震难道就不能预报?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预报地震?这些问题再一次成为科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发生于2008年汶川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强震序列的模拟为出发点,通过基于严格数学、力学原理的有限元方法计算给出龙门山断裂带上大地震的时间序列、同震位移场及同震应力场。通过研究发现,计算得到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3300年,这与古地震调查及其他方法给出的结果有一致性;模拟的同震应力场形态与汶川余震的深度分布之间存在着关联,同震位移与观测结果符合得较好。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文中的模型能够模拟断层由闭锁到解锁产生地震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完全有可能利用科学计算方法给出未来强震发生的时、空、强三要素。类似于气象预报,本文将这种预测地震的方法称为数值地震预报。最后,文中对数值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认为数值地震预报在科学上是可能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数值地震预报是成功预报地震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7):11-11,23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主要通过地震异常综合判识,圈定有利矿体目标.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叠前偏移成像、阻抗反演特殊处理技术,可准确圈定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外形;同时,以单源单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和海底高频地震(HF-OBS)资料为基础,利用二维测线数据的伪三维宽角叠加等特殊处理方法,消除假的速度异常并获得真实的精细速度结构,从而精细刻画水合物矿体的内部结构;实现水合物矿体定量评价并准确实施钻探是水合物勘探阶段的最高目标,研发高精度速度分析与地震异常信息综合检测技术,以及多参量空间数据体的精细解释技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三维可视化和钻探目标资源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2):17-17
以地震勘探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广泛用于石油和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目前,传统地震检波器已不能满足高精度、高分辨率及深层地震勘探的需要,制约了地震采集资料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结合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工作的开展,对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通过研充认为《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DB63/870-2010)在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工程中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1)过渡安置房防雷等级的划分需多方面多因素综合考虑;(2)对于大面积的过渡安置房在选择接闪器时,优先考虑避雷线;(5)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在防雷地网的施工中应采用换土、地网组合、接地体深埋等措施,以提高地网的防雷效果和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18.
seismites,按其字面意思理应翻译成地震岩,即与地震有成因联系或受发震断裂改造、变形的岩石。按发震时地质材料的固结程度与力学性质,地震岩可分为震积岩(地震时尚未固结成岩的含水沙土层,即软沉积物)和脆性断层岩(地震时已经固结成岩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脆性断层岩包括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假熔岩和断层泥等。发育由沙土液化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沉积岩,统称为“沙土液化岩”(liquefactites),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译为seismites。大量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土液化和软沉积物变形都是由地震造成的,也并不是所有地震都能导致沙土液化。只有那些所在区域存在重要发震断层、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区域性的沙土液化造成的软沉积物发育变形构造的岩层才能称之为震积岩(seismic liquefactites)。震积岩不应再翻译成seismites。零星出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沙土液化构造(例如:砂涌丘)不足以作为古地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1 课题简介 1.1课题目标 研究建立地震、地形变场动态图像和地下流体、地震电磁动态信息提取方法,建立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强震孕育过程地壳应力应变场、地壳介质物性、物理化学参数异常判据和指标,形成强震动力动态图像预测方法技术,推动地震预测方法逐步向物理预测拓展,提高强震预测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山穆玕(Shanmugam)的观点,即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这一术语有问题。它不是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也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因此应当否定。②不同意龚一鸣把赛拉赫提出的seismites译为“震积岩”,应把它译为“地震岩”。③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多成因的。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可称作“地震岩”,不是由地震引起的具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岩层不能称作“地震岩”。④即使在地震高发地区,也不是所有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都是由地震引起的。⑤在印度北部的一个地震高发地区的河谷中,在2013年的洪水沉积物形成后即刻观察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一个无可争辩的非地震成因的实例。因为2013年至今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地震。这一实例应引起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