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质调查标准是地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技术依据,是实现地质调查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是地质调查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地质调查标准化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以标准先行、标准引领、标准支撑地质调查转型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和引领地质调查转型发展为导向,开展标准化与标准制修订,推进国际标准化,在关键技术标准研...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22,(3):65-66
为支撑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探索后工业化时期地质调查工作模式, 2014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管理部门部署了"小城镇地质调查试点"项目,得到了江苏省和镇江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丹阳市的大力支持.以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与丹阳市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织实施"丹阳城镇地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0-22
本课题回顾分析松花江水环境历史变化趋势,研究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水环境污染特征,通过全面系统研究松花江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环境状况,开展流域环境背景值及水质演变过程研究,分析松花江流域湿地污染特征,提出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技术方案。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设置了五方面研究任务:①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研究;②松花江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③松花江水环境背景值与水质演变过程研究;④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技术方案研究;⑤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6):57-57
为适应新时期部门预算管理需要,做实项目,细化预算科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专项下达了"地质调查预算定额研究与制定"项目,开展地质调查基础定额、预算定额体系、模式研究.本成果研究制定预算定额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制定预算标准提供依据支撑,二是为编制单项工程手段费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1,(23):70-71
新疆西昆仑地区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欠发达,基本属地质调查空白区,矿产勘查评价工作严重不足,主要矿种及找矿方向不明确,工作难度很大。为了摸清家底,填补地质调查空白,缓解矿产资源不足对经济社会的瓶颈制约,以及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稳定边疆和民族团结发展战略,2002年以来,国家在该区相继安排部署了“新疆1:25万叶城县幅、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幅、克克吐鲁克幅区调”和“新疆塔什库尔干一莎车铁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经过6年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在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以及找矿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和重大突破,使该区成为我国新的矿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6.
郑敏 《中国科技成果》2011,(24):10-13,18
针对混淆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相关概念,不利于社会各界统一、正确地了解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问题,笔者从公益性地质工作分析入手,对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基础概念、内容进行了关联式梳理与总结,揭示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本质特性与内涵,将有利于统一思想,推进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7-57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国家地质调查部门2001~2003年组织开展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工作区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面积16.12万km^2。项目在以往调查研究资料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综合勘查手段和先进技术方法,完成了各项实物工作量,获得了丰富的资料信息,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5,(15):62-63
2005年1月1日,国家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整整3年了.3年前,中消协在全国开展"绿色消费"年主题活动,倡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避免环境污染.3年来,国家对由于建筑、装饰和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完善了室内环境行业管理规范,保护了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权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室内环境意识,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宋广生介绍了3年来我国发生的室内环境污染十大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质调查应用网格系统(NGG)是由国家"863"计划专项"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支持的课题"资源环境应用网格构建"的研究成果.该系统以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为依托,引入网格理念、并以此为技术支撑体系,设计完成了整个系统框架结构与网格资源部署,基于WEB技术研制开发了应用网格平台和专业应用网格系统,实现领域内应用层面的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为课题负责单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地质学家群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国成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近代科学机构之一和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规模最大的地质学机构,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近代科学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在20世纪中期地质学领域的学者约有300多人,其中半数以上曾经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过。文章依据由大量资料整理的《地质调查所人名录》研究了该机构的人才来源、人才结构、科学家的社会分层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缺水型城市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北京市某人工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和示范对象,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示范工程自2005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夏季富营养化高发期也能稳定保持水体清澈,改变依赖频繁和大量补充新鲜水来维持水质的状况,在带来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未刊斯文·赫定档案文献资料,以翁文灏与斯文·赫定的往来通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地质调查所相关的档案材料,论述二人20余年的交往,可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早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协议全貌,以及后西北科学考察时代的中瑞科学合作与交流,为西北科学考查团、地质调查所及其中国地图史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
宋佳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6):F0003-F0003
他,从逆境中奋争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他是谦虚谨慎的科研人员,他是志坚行苦的忍者。他来自农村,有着中国农民特有的质朴,心怀感恩,倾情科研。他就是葛小鹏,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分室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4.
李丹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0):62-64
地质调查预算定额,是完成地质调查项目工程手段一个定额计量单位所需要的人工、材料、设备、运输等消耗的数量或费用标准,是制定预算标准和编制项目设计预算的重要依据。在其他行业,特别是基本建设中早有应用,且已形成完备而较成熟的预算定额。  相似文献   

15.
该课题于2002年10月中标,12月正式启动.课题合作单位为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原水股份有限公司及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上海监测站.课题于2006年3月11日经过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课题验收.验收组专家对课题的整体实施结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课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文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57-57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国家地质工作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化研究”、“国内外地质技术装备的跟踪及发展趋势研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内容进行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涵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主要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安全是城市的生命线。建设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概述了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在银川市水源地水质本底数据的建立;构建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该系统的特点。系统最大限度的调配各个单位内外部的资源,为饮用水水质管理的安全化、信息化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本地区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控,确保水质安全,为可能的突发水质事件制定应急技术支持预案;自动预警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水质污柒指标,为处理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实现水质数据的长期有效的积累,为今后水质方面科研工作提供便利,同时为供水企业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在银川市水质监测部门试运行期间,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单道地震探测技术的工作方法,总结和探讨了该技术近年来在油气井场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和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并对单道地震探测技术在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我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低;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化石能的大量消费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能源需求日益增大.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多元化供给和高效清洁利用,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三大瓶颈问题,促进经济结构向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质量和增长效益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主要是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雨水等进行处理,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等作用.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美化生态环境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在土地紧张的城市,可以与景观、湿地公园结合建设.近年来人工湿地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许多水质净化、水质改善以及水质保持项目中得到应用.本文根据文献检索、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我国第一部人工湿地技术导则的出版对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