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9年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保持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延续流入格局,储备资产增加,外汇市场供求平衡。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更多地反映在资本金融账户,而非经常账户;跨境资金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反映平稳;以美元为主要定价货币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受到挑战,黄金储备受到央行青睐。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全球利率保持低位,人民币资产吸引力较大,我国对外投资效益下降;中美贸易摩擦上升至全面金融对抗可能性不大,但需警惕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全面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促进更高水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若愚  谷晓莉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41-1046
2018年M2余额同比增速止跌回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持续放缓,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整体有所上行,人民币汇率出现一轮快速贬值,跨境资金“偏流出”压力显现。中美贸易摩擦是2019年我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的最大外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与金融整顿带来“紧信用”难题,人民币贬值与跨境资金流出风险将持续抬头,货币政策放松空间及宽松效用难以有效释放。金融调控要积极防范外部冲击与内部压力共振可能引发的经济明显减速与风险过快释放,在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隐患的同时,支持宏观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主要表现是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庞大,债务迅速增长,而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一部分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且外汇储备迅速积累。由于美国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操纵了汇率,认为低估了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再次面对甚至压力。本文讨论了近年来美元贬值后,美国与一些亚洲国家问的贸易差额变动情况,得出了汇率调节失衡所面临的有效性问题,并基于此分析了中关汇率之战的其他原因。以期在全球经济不平衡,国家间互信机制缺失的大背景下,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聂敬磊 《科技信息》2009,(36):I0071-I007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宏观调控的最佳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内外部均衡。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经济内外部均衡的重要条件。随着我国资本帐户进一步的开放,贸易格局持续顺差,人民币继续面临升值压力以及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和频率的增加使得经济内外部的不平衡矛盾正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并集中表现为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和协调。本文旨在探讨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及协调问题,以期为开放经济下我国的政策选择提供依据。从长期来看,我国政策协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的独立、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本文从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入手,阐述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存在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对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产生冲突的原因作出探讨,且就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短期协调策略以及实现中长期协调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全球关注的一大财经焦点,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升值压力。这既反映了中国经济已深深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对后者影响日益增强,也说明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头。本文专门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提出了针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贬值的观点,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的观点,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在即,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2016年我国社会流动性平稳充裕,M1与M2剪刀差持续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多,社会资金成本总体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预计2017年,我国需求疲弱势头难有好转,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存在,工业通缩好转势头难以持续,整体通胀水平仍然温和。社会融资成本下降的负溢出效应不容忽视,未来下降难度增大。因此,货币政策要长短兼顾,坚持“稳健”基调,保持社会流动性中性适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平稳充裕。  相似文献   

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在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贬值的观点 :一种是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的观点 ,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 )在即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对人民币汇率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范洋 《科技促进发展》2017,13(11):915-919
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双顺差”格局重现,外汇储备稳步回升。市场预期转好,境内主体对外资产配置行为更趋理性,外汇供求基本平衡,但基础性资金流入继续放缓。预计2018年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仍将保持合理的顺差规模,跨境资本流动总体保持稳定。建议进一步落实“扩流入”政策,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优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论证了日、美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论依据“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是片面的,分析了当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成因,阐明了人民币升值既不利于中国经济,实际上也不利于世界经济。当前中国的政幕选择应当是制定和采取措施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但从长远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在于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措施出台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缓慢升值的走势。面对海外媒体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并不彻底的评论,以及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人民币汇率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动以及变动的程度有多大是近期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市场特点,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所在,从而得出近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可预见的大环境下,简单地选择钉住单个货币的严格固定的汇率或者选择完全浮动的汇率,都不利于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战略过渡期的利益。在转轨期内,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在不预先设置时间表的前提下,着重把握以下五个方面内容:确立一中心汇率;根据贸易、投资等对外经济状况、对方国货币政策的声誉及要素流动的顺畅程度,确定一篮子货币的内容;根据经济与市场发育状况,在实行中心汇率制度过程中,逐步扩大汇率的市场浮动区间,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价格功能;配合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的资本项下开放进程,适时加快汇率的浮动进程;始终保持微弱的升值趋势,起码是最基本的币值稳定态势。汇率制度转轨,不仅涉及制度形式转变,还将涉及汇率水平调整,更重要的是,汇率制度顺利转轨还需要经济结构和调控方式变革的配合。为此,汇率制度转轨,应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金融改革以及资本账户管制等相协调、相配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贸易与资本流动越来越大,采用什么样的汇率制度成为各国政府首要考虑的问题;文章根据现行汇率制度及其发展规律,设计一个既能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又能克服其不足的新汇率制度,称之为IM,经模拟检验证明,IM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明显地减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巴拉萨-萨谬尔森(Balassa-Samuelson)效应,介绍了导致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动力,探讨了汇率改革的收益,分析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汇率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看来,中国应该实施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灵活汇率制度.但短期看来,政府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市场的行动保持汇率稳定,以减少风险和波动.面对国际上再度掀起人民币升值的舆论,笔者从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着手分析,指出在近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应保持稳定,适时调整相关政策,以化解目前的升值压力,提高汇率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均衡汇率是指一个国家对内、对外同时实现均衡的汇率。研究均衡汇率对国家制定对外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K rugm an汇率目标区理论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目标区模型。选取不同基础经济变量组合建立汇率目标区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说明1995—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失调度均小于4%。并用该模型对2005年末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及汇率制度,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对外贸易角度论述了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点数报价法下计算远期汇率的两种方法,一种是要考虑汇率标价法的情况下计算远期汇率,另一种是不需要考虑汇率的标价方法就可以进行远期汇率的计算.文中还阐述了这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介绍了从数学的角度记忆计算远期汇率方法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试图对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争论进行一番归纳、提炼;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主要对通过计算大汉堡指数和评估样本商品价格从而估算绝对购买力平价的2种方法做一番探讨;还将探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而分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的原因.由于深处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大背景之下,还将在讨论过程中贯穿人民币是否应继续不断升值的研究,并最终从购买力平价理论角度提出对汇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ARCH族模型来对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进行建模,并分析其波动的杠杆效应和风险溢价效应,结果发现汇改后外汇市场效率有所提高,外汇市场的风险可由过去的风险程度加以预测.由TARCH、EGARCH、EGARCH-M模型的研究显示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存在杠杆效应,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还不具备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溢价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