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能电池是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光是太阳能电池工作的必要条件,光的强度与频谱直接影响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一、光与太阳能电池 1、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光子被半导体吸收并在此过程中产生载流子:电子与空穴。它们向结扩散,PN结内部的强电场使电子、空穴分离,从而在外电场中产生电压与电流。 射向半导体的光子一部分被半导体反射,一部分被半导体吸收。半导体吸收hγ>Eg的光子能产生一个而  相似文献   

2.
用染料Ru(bpy)2(NCS)2对ITO/TiO2/PbS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进行敏化,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ITO/TiO2/PbS/Ru(bpy)2(NCS)2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及组成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结果表明,该电极作为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TiO2/PbS 复合半导体中PbS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陈澄  张茂青 《科技资讯》2013,(5):132-133
光电池是一种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直接把光能转变成电能的光电器件。本文根据光电池的光照短路电流与光强度成线性关系的特性,讨论了光电池在贴片机运动控制系统光栅位移检测中的应用,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加工控制和定位。  相似文献   

4.
纸卷式太阳能电池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4年8月20日报道,美国马萨诸塞州阿瑟尔的远景研究开发公司发明了一种可以像壁纸一样卷起来的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膜式太阳能电池携带方便,而当把卷起的膜展开在阳光下时,它就接收太阳光并把光能变成电能。这种薄膜是...  相似文献   

5.
与电解液接触的半导体材料上所进行的光电化学过程,在能源方面可获实际应用。但在对光电池的研究中好现: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半导体材料作光阳极进行光能转换,都存在转换效率低的缺点。为此我们提出“复合结构模型”,认为采用复合半导体材料,可以覆盖更大频率范围内的太阳光谱,从而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6.
彭生辉 《科技信息》2010,(19):132-132,35
1前照灯检测原理 前照灯检洲仪,一般是采用具有把吸收的光能变成电流的光电池元件,按照前照灯主光轴照射光电池产生电流的比例,来测量前照灯的发光强度和光轴偏斜量的。  相似文献   

7.
多吡啶钌 ( )配合物由于具有优越的光电转换性能 ,已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光解水催化、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等方面 [1 ,2 ] .把三联吡啶钌 ( )修饰在 Nafion膜内制成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已有一些报道[1 ,2 ] ,目前较成功的 ECL 传感器是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三联吡啶钌衍生化的脱乙酰壳多糖修饰电极 [4] .已有的研究表明 ,三菲咯啉钌 ( )与三联吡啶钌 ( )相比 ,前者的 ECL更强 [5] .为了制备更加高效的 ECL 传感器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 ECL 传感器活性材料 (如图 1所示 ) .图 1 不对称三邻菲咯啉钌钌 ( )配合物的合成1 实验1 .1…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提取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利用它们转化光能的特性,制成了叶绿素太阳能电池。这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是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科学家表示,经过进一步的改  相似文献   

9.
最近,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开发出一种转换效率高达20%的太阳能电池,打破了迄今保持的18.7%的最高记录,这是一种把性质不同的硅面接而成的混合式太阳电池,面接温度低于200℃,制法简单,成本低廉。 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制成,接受太阳光照射后,半导体出现电子(负电荷)和空穴(正电荷),在P型和N型的接面上,负电荷移向N型半导体,正电荷移向P型半导体。由于接面具单向性,故电子和空穴一旦强行通过接面就不能返回。于是,两种半导体中蓄有不同电荷,产生电压差。双双接以导线,电子从N型流向P型;空穴从P型流向N型,从而产生电流。太阳能电池常用的半导体是硅半导体。硅太阳能电池有单晶、多晶的晶态和非晶态之分。单晶系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较高,比非晶系(8%~10%)高1倍左  相似文献   

10.
科技要闻     
研发新型太阳能电池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康俊勇课题组研发成功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即将氧化锌和硒化锌两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用作太阳能电池,大大稳定了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并使其寿命延长,实现了宽带隙半导体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课题组发现有2个制约宽带隙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一是能否形成光生电流;二是能否提高宽带隙半导体的吸光率。经过多次实验,课题组选用了2种宽  相似文献   

11.
<正>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光电转化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效率较高、成本较低而成为研究热点。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大多基于重金属铅的铅基钙钛矿,带来的环境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而锡基钙钛矿具有无毒、  相似文献   

12.
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层太阳能电池结构可以拓宽吸收光谱,最大限度地将光能变成电能,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这类太阳能电池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集中介绍了非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多元化合物叠层太阳能电池和染料敏化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对它们的结构、性能指标和效率等做了介绍和评估,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阻碍叠层太阳能电池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很难找到两种晶格匹配良好的半导体晶体;对环境友好,价格合理,来源丰富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很稀少.非晶硅系叠层太阳能电池对材料纯度要求较高,价格贵;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虽然转换效率高,但是电池材料对环境造成污染;而染料敏化叠层太阳能电池制作工艺简单,电池材料来源丰富,必将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过去数十年对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成果是降低了太阳能光电池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其光电转化效率。但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光电作为清洁能源普遍使用之前,如何自动化批量生产太阳能电池。自1978年以来,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增加了45倍,光电池工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原件成本及电费明显下降,而光电转化效率明显提高。美国太阳能协会理事长斯科特·斯拉克认为,如果大批量生产太阳能电池,会使成本下跌20%之多,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他还指出:光电技术日新月异,通过提高转化率还可使光电池成本再降10%~15%。虽然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人们所熟悉,但其成本昂  相似文献   

14.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28日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韦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化学家戴维·卡亨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价格便宜效率高寿命长的太阳能电池,它比硅太阳能电池更有效地吸收阳光,用很薄的一层膜就能发电,且稳定性极为惊人,即使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也能“安然无恙”。这种太阳能电池是用一种铜铟镓二硒化物络合物半导体制造的。这种半导体材料极为稳定的奥秘已经揭开,原来它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传统的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中,某些化学键比较容易破坏,而铜铟镓二硒化物半导体中,游离的铜原子容易通过晶体迁移,扩散到晶体中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28日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韦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化学家戴维·卡亨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价格便宜效率高寿命长的太阳能电池, 它比硅太阳能电池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用很薄的一层膜就能发电, 且稳定性极为惊人, 即使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也能“安然无恙”.这种太阳能电池是用一种铜铟镓二硒化物络合物半导体制造的。这种半导体材料极为稳定的奥秘已经揭开, 原来它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传统的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中, 某些化学键比较容易破坏, 而铜铟镓二硒化物半导体中, 游离的铜原子容易通过晶体迁移, 扩散到晶体中的破坏点, 修复被破坏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16.
光电传感器——光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世纪"光伏效应"被发现后,人类社会开始了对光电池研究,早期用来制造硒光电池,直到晶体管发明后半导体特性及相关技术才逐渐成熟,使太阳光电池的制造变为可能。本文主要从介绍光电传感器入手,分析了光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描述了光电池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旋转盘一环电极的暂态技术——电位阶跃和线性电位扫描技术,研究纯铁在近中性溶液(pH8.4硼酸钠缓冲溶液)中的阳极行为及阴极过程。发现铁的阳极过程主要是生成表面氧化物,钝化是表面相氧化物形成的结果。在稳态钝化区电位范围,i—V图阳极支出现稳态极化曲线所没有的第二波,第二波的峰电流正比于电位扫描速度的一次方,推导出表面价态变化反应,Fe_(surfacc)~(2+)→Fe_(surface)~(3+)的动力学方程予以解释;且证明钝化膜的成分先是Fe~(2+)和Fe~(3+)离子共存,Fe~(3+)离子的含量随电位而变,在一定电位区中将可能只包含Fe~(3+)离子,在更正的电位,膜中出现高价的铁离子(或铁离子缺陷)。(钝化膜的还原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表面价态变化,及溶液相中Fe~(2+)离子的阴极还原。文中对目前已提出的铁在近中性溶液中阳极钝化的机理和钝化膜的物理模型也作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化学阻抗测试技术(EIS)、Mott-Schottky方法对β相模型合金在Cl-溶液环境中形成的表面膜的稳定性和半导体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l-浓度的增加,使β相表面膜形成和活化溶解的趋势均加剧,即表面膜的稳定性变差.原因在于Cl-浓度较低时,β相表面膜的半导体类型为P型,P型半导体膜是一种阳离子导体膜,Cl-很难通过迁移扩散的方式穿过表面膜.随着Cl-浓度的增大,β相表面膜的半导体类型转变为N型,N型半导体膜便于Cl-穿越膜层到达膜层底部,继续腐蚀金属并使表面膜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19.
316L不锈钢在醋酸溶液中的钝化膜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电化学阻抗方法测量316L不锈钢在25~85 ℃的醋酸溶液中的EIS曲线和Mott-Schottky曲线,并测量各温度点下的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钝化膜的电化学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在醋酸溶液中的阻抗谱表明316L不锈钢在25~85 ℃温度范围内均能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随温度升高极化阻力下降而界面电容增大. 温度对于316L不锈钢钝化膜的半导体本征性质没有根本的影响:在-0.5~0.1 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p型半导体特征;在0.1~0.9 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n型半导体特征;在0.9~1.1 V电位区间内钝化膜呈p型半导体特征. 钝化膜的循环伏安曲线显示当温度低于55 ℃时,钝化膜结构比较稳定;当温度为55 ℃时,钝化膜稳定性趋向恶化;当温度超过55 ℃时,钝化膜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纯度球形钌粉制备技术难题,基于均相沉淀法制备高纯球形钌粉并分析其过程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三氯化钌溶液经5级离子交换纯化处理后,以尿素为均相沉淀剂,控制钌的质量浓度为10 g/L、尿素与钌的物质的量比为6: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4 h,获得球形或类球形钌粉前驱体,经煅烧氢还原、混酸煮洗后,可获得纯度大于99.999%的球形或类球形钌粉。在均相沉淀过程中,尿素缓慢水解生成的OH-均匀分布在溶液中,与钌络合离子反应,生成球形钌粉前驱体,煅烧后得到球形钌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