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而第一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要小一些.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考虑到贡献率的大小,优化产业结构,使重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旅游业对区域的经济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带来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提高外汇收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贡献。文章采用实证分析法来评价发展旅游业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西藏GDP对旅游收入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旅游业对西藏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同时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此外,旅游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关联性高于第三产业,与一般发展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宝鸡市近10年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近10年宝鸡市旅游业发展近况的研究分析、了解宝鸡市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方法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宝鸡市2005-2015年旅游综合收入及GDP的增长变化,从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收入弹性等4个方面入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宝鸡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果宝鸡市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较高,经济增长中的旅游产业贡献较大,旅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年增大,旅游需求弹性变动更直观地显示了旅游业与宝鸡经济的密切联系。结论近10年来宝鸡市的旅游业发展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增加,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趋势分解方法,对吉林省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而且工业增长对经济增长趋势的贡献具有一定持续性,即工业增长加强了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从投入要素角度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投资及第三产业的劳动分别对经济增长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这说明投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东莞市1996年-2006年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三次产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双对数模型,测算了东莞市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扩大第二、第三产业在东莞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引导东莞市经济的良性增长;90年代中期以来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是以压缩第一产业空间,夺取第一产业资源为特征的,是一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支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东莞有妯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李炳军  高波 《河南科学》2010,28(8):1029-1033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测算各产业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测定,表明第三产业对河南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宁夏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评价了宁夏旅游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从行业实力、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要素着手,分析了宁夏旅游业的优劣势所在.与邻近省区的差距研究表明,宁夏旅游业在全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同行业中都缺乏较强竞争力,同时,在自治区第三产业中却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宁夏旅游业对区内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要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改善旅游业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提高宁夏旅游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对宁夏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2 005~2 009年第三产业14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做了相关的回归分析。从理论和实证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且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不足。因此,国内投资和劳动力的投入是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吸引外资则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9.
常华 《科技智囊》2013,(6):14-18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首超制造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政策的推行,特别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服务业的快速推进,服务业税负进一步减轻,我国第三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的周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5--2011年三大经济区域共10个省市的相关统计资料,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出高技术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增长的关联系数以及具体的贡献率和拉动。研究表明:在第三产业内部,高技术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系数最高,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拉动逐步增强;高技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同时,应加强省际间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实现高技术服务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的发展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双向影响的关系,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显著于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因此,山东应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第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研究甘肃金融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来研究两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金融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的原因,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金融发展的原因,两者不为双向因果关系;在长期,金融发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逐渐增大,正向促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旅游产业构成中基本与非基本部分的比率来衡量中国国际旅游产业的结构特征,分析了1997—2005年我国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演变特点,同时对省际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揭示了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最后就不同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家界市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张家界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业是张家界经济的Granger 成因.  相似文献   

15.
指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收入对国民经济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国内旅游收入作为旅游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增长作用也相当重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结果表明,福建国内旅游收入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联性较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性小。  相似文献   

16.
选取韶山市2001-2015年旅游收入(YL)、农业产值(YN)和工业产值(YG)等进行相关性、方差和协整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韶山市旅游收入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13 2和0.975 5,说明韶山市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发展高度密切相关;韶山市旅游收入和农业产值的协方差为219.480 3,旅游收入和工业产值的协方差为673.624 8,说明韶山市红色旅游与农业相关性小于韶山市红色旅游与工业发展相关性;韶山市旅游收入与农业产值、工业产值协整性分析,logYL和logYN序列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韶山市红色旅游与农业发展融合度不明显;logYL和logYG序列存在协整关系,说明韶山市红色旅游与工业实现融合发展.建议韶山市应加大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目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文章通过2011年全国GDP和旅游收入、安徽省2002至2011年GDP和旅游收入两组数据的比较,运用Eviews软件,从纵、横两个方向,对GDP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分析证明,两者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促进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低污染、低能耗的特点使其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曲靖市旅游业拥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观光旅游的景点知名度相对较低、基础性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意识薄弱、旅游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为此,应通过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休闲游、自驾游等方式,以促进整个旅游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王韬钦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2):1186-1192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文化振兴往往与文旅融合、产业振兴联系在一起,但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不必然是融合关系,无论从发展阶段还是功能性质来看,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当前从文化振兴的角度来看,文旅融合还存在五大矛盾,包括文化资源稀缺与旅游产业逐利性之间的矛盾、文化的严谨性与旅游的随意性之间的矛盾、乡村文化的外来性与旅游资源的本土性之间的矛盾、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不同禀赋特征地区之差异化的矛盾、乡村文旅融合低层次性规划与可持续性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转变思维,加强农村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保护工作;尊重人的主体性,发挥人才的推动力;加强基础工作建设,避免超前跳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