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8油层储层物性受粘土矿物胶结物控制,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决定储层的现今面貌。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10储层超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油渗流特征,弄清储层渗流机理,为该区域有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以吴起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可视化微观水驱油实验、岩心多相渗流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研究区长10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水驱油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长10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长石溶孔和沸石溶孔次之,喉道类型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类,不同类别孔隙结构的储层,其水驱油在储层孔道的驱替方式主体为活塞式驱替,非活塞式驱替比较少见;不同类别孔隙结构储层,注入水在孔隙网络中的驱替特征差异较大,Ⅰ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均匀状驱替和网状-均匀状驱替,Ⅱ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网状驱替,Ⅲ类储层的驱替方式主要为指状驱替和网状-指状驱替。水驱油渗流特征及驱替效率主要受储层物性、孔喉结构和驱替压力、注水倍数等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储层从Ⅰ类至Ⅲ类,储层物性与孔喉结构依次变差,孔隙网络中水驱油方式由均匀状→网状→指状变化,水驱油效率依次降低;该类储层喉道的大小是影响水驱油效率的最重要因素,储层喉道半径越大,驱油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13块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结合扫描电镜观测、显微组分鉴定,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情况及微观孔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以粉砂质泥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主要发育晶间孔、粒间缝、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孔隙度在0.1%~3.4%之间,渗透率在0.004~1.327×10~(-3)μm~2之间。孔喉主要为片状和弯片状吼道,喉道普遍狭窄,孔喉大小分布不集中,半径分布在0.004~0.066μm之间,连通性差,储层最大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为中排驱压力-微细喉道型和高排驱压力型-微喉道型,特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孔喉连通性差及孔喉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特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性质主要由喉道控制,喉道控制储层渗透性,进而决定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明确储集空间类型和油气储层储集性能,对油气储层进行分类评价,进行油气储层预测,为提高采收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超低渗-致密储层岩性特征、构造演化以及沉积特征研究成果及认识为理论基础,通过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恒速压汞等技术方法,对长6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储层面孔率均值为2.23%,以残余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为主。样品的渗透率越大,喉道半径就越大,孔喉比就越低,喉道是控制渗透率的根本因素。有效储集空间、孔喉配置决定驱油效率,有效储集空间越大和孔喉配置越好,驱油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溶孔-粒间孔组合对超低渗透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先进的实验方法和系统的分析化验,微观、定量分析各类孔隙及其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 与庆阳全区长8储层相比,庄58井区由于溶孔-粒间孔较发育,使得长8储层喉道半径(0.1-2.6μm)、孔隙度(11.5%)、渗透率(1.17×10-3μm2)分别好于全区长8储层喉道半径(O.1~1.0μm)、孔隙度(10.9%)、渗透率(O.68×10-2μm2).结论 发育溶孔-粒间孔组合的储层,其物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方面的分析,系统总结并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盒8储层储集性能。研究表明,高桥盒8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8.37%,平均渗透率为0.81×10-3μm2,为典型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其次为晶间孔和原生粒间孔,发育少量微裂隙;孔隙结构表现为排驱压力中等-较高、以细喉道为主、孔喉道连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等参数,评价出4类储层,其中,Ⅱ—Ⅲ类储集岩是研究区较好-中等的储集岩,也是研究区今后增产上储的主要储层。  相似文献   

7.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泥湾超低渗油藏的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属于典型的低孔、超低渗油藏,储层以粒间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孔隙组合为粒间孔-溶孔和溶孔-粒间孔.孔隙直径小,面孔率低,分布不均匀,平均配位数小于1.5.喉道类型以片状和弯片状为主,多为细孔喉,孔隙间连通性差,存在比较多的无效孔隙.储层岩性细、压实程度高以及重结晶作用是造成孔隙度小,喉道狭窄,渗透率低的主要原因.灰质含量对渗透率的影响也十分明显.研究成果为开发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等岩心分析资料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分别对苏东南地区盒8段储层的孔隙组合类型与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按照溶蚀孔与晶间孔的相对含量将孔隙组合类型划分为4类:晶间孔型、溶蚀孔-晶间孔型、晶间孔-溶蚀孔型、溶蚀孔型,并重点分析了4种孔隙组合类型所具有的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晶间孔型的喉道类型主要为微喉道与微细喉道,其孔喉参数分选性好,退汞效率高;除了微喉道与微细喉道之外,溶蚀孔-晶间孔型、晶间孔-溶蚀孔型、溶蚀孔型发育一定含量的细喉道与中喉道,并且细喉道与中喉道的比例随着溶蚀孔含量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依次增大;溶蚀孔型的分选系数与退汞效率整体上低于晶间孔型,由溶蚀孔与晶间孔形成的混合孔隙组合类型具有比单一孔隙类型更差的分选系数与退汞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恒速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延9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直罗油田延9储层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孔隙以粒间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小孔、中细喉道类型,孔喉分选性一般,连通性一般。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相关参数将毛管压力曲线分为4类,研究区主要以Ⅲ类为主。从Ⅰ类到Ⅳ类,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逐渐增大,中值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逐渐减小,反映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由好变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物性相关性的研究表明,物性是排驱压力、中值压力、中值半径及孔隙结构系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曲线等分析,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方面对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溶蚀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裂缝6种主要孔隙类型;研究区须四段砂岩中可见多种孔隙组合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其次还有少量的微孔、微裂缝型;孔隙结构可分为4种类型:Ⅰ类粗喉大孔型、Ⅱ类粗喉小孔型、Ⅲ类细喉大孔型以及Ⅳ类细喉小孔型等4种类型,其中Ⅰ类粗喉大孔型、Ⅱ类粗喉小孔型为较好类型储层孔隙结构,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CT扫描、压汞实验、稳定法气-水相渗透率实验、核磁共振等技术,研究了苏里格西区盒8段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表明:(1)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高岭石晶间微孔,岩屑砂岩的孔隙类型以岩屑内溶孔、黏土内晶间微孔为主,岩屑砂岩的喉道常常被黏土充填,导致岩屑砂岩孔隙的连通性变差;(2)无论是岩屑石英砂岩还是岩屑砂岩,排驱压力都较高,表明孔隙结构十分复杂,但岩屑石英砂岩的孔隙结构明显优于岩屑砂岩;(3)岩屑砂岩束缚水饱和度高于岩屑石英砂岩,说明岩屑石英砂岩的渗透能力好于岩屑砂岩。  相似文献   

12.
以姬塬油田长6段典型的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例,应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压汞、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等资料,探讨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水驱油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6储层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长石溶孔;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以及相应的参数,将储层孔隙结构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4种类型的孔隙结构对应的储集空间不同,其储集性能和渗流能力依次变差;4种类型的孔隙结构对应的水驱油路径和驱油效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孔喉半径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渗透率、孔隙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依次变差;同时,水驱油效率与试油产液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应用孔隙结构特征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能为油藏的科学开发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试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定边油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空间进行深入的表征,并分析其孔喉空间与储集层物性的关系,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隙、溶蚀粒间孔隙、粒内溶孔、微孔隙、微裂隙。储集层孔隙半径分布范围65~240μm,差异不明显,峰值在115μm左右;孔隙半径和储集层物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单位体积岩样有效孔隙体积较大时,储集层物性较好,储集能力较强。随着渗透率的不同而储集层喉道半径分布差异较大,当渗透率小于0.50×10~(-3)μm~2时,喉道半径分布范围更窄,喉道半径小于0.9μm的居多,小喉道占主导地位,变化更敏感;当储集层渗透率增加时,喉道半径分布范围逐步增宽,大喉道的占比逐渐增加,对渗透率的贡献增强,小喉道的占比逐渐减小,对渗透率的贡献减弱;喉道半径与物性的相关性较好,是储集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储集层孔喉半径比为10~1250,分布范围较宽,对储层的开采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识别出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是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嘉第二段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鲕粒灰岩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欠发育,以微喉为主,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率偏低的特征;砂屑云岩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发育,以缩颈喉道为主,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粉晶云岩储层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孔隙间喉道以片状喉道为主,孔喉配置关系较好,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的特征。储层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微相是储层形成的沉积基础,分别形成于鲕滩微相、砂屑滩微相和云坪微相中的鲕粒灰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台地内次一级微地貌高地为储层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微地貌条件;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溶、原生粒间孔保存和白云岩化作用分别是鲕粒灰岩储层、砂屑云岩储层和粉晶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英台地区储层砂岩体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储层砂岩岩体微观结构特征入手,对英台地区储层砂岩体的孔隙类型、孔隙组合特征和孔喉特征进行了研究,将砂岩体划分出粒间孔及胶结物未充满孔组合、正常粒间孔及次生粒间孔组合、溶蚀扩大孔及粒间溶孔组合、晶间孔隙组合、混合孔隙组合、胶结物内溶孔及无孔隙组合六种孔隙组合类型和大孔大喉模式、大孔小喉模式、小孔小喉模式、微观微喉及孤立孔隙模式四种孔喉结构模式。利用这种孔隙组合类型和孔喉结构模式对储层进行分类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统计研究区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物性测试的分析结果以及测井解释成果对研究区长2储层特征做了微观细致地研究,并结合多个影响储层好坏的因素对储层进行定量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孔隙空间主要被原生粒间孔(约占总空间的92%)所占据,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所占的孔隙空间体积较少;孔隙大小的分布较为均匀,中孔的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大孔和小孔所占的比例较小;长2储层连通孔隙的喉道非常细微,所需的排驱压力较高,且喉道大小的分布极为不均;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成岩作用强度对储层储渗性能的好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主要为中等储层,发育少量好储层。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验分析成果,对志丹油田长3储层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长3储层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粒内溶孔其次,粒间溶孔及晶间孔少量,局部伴有微裂缝;孔喉结构复杂,特征参数变化大;孔隙直径一般在20~200μm之间,喉道半径一般在0.11~1.13μm之间;孔喉结构主要为大孔粗喉型、小孔—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组合;依据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及曲线特征参数变化区间,将长3砂岩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共四种微观结构类型;统计结果表明,微观结构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结合薄片鉴定、X衍射、压汞、气水两相相渗及核磁共振测试数据,研究认为延气2井区盒8段储层孔渗平均分别6.8%,0.81×10~(-3)μm~2,为典型致密砂岩气层;其发育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如岩屑溶孔、粒内溶孔,面孔率最大达3.5%;受溶蚀作用形成的溶孔与其他孔隙类型组合形成了复杂的孔隙空间,如晶间孔-粒间溶孔,面孔率达3.1%。压汞曲线分析表明,盒8段Ⅱ类储层最发育,局部出现裂缝,造成储层高渗、低饱特点。Ⅱ类储层孔喉虽多,但半径细小,绝大多数喉道无贡献,大于0.86μm喉道仅占21%,对渗透率贡献达78%;储层孔喉半径比484,孔喉结构差;加之高束缚水饱和度,强亲水,虽含气饱和度高于15%时,天然气就能流动,但可动流体饱和度普遍低于35%,造成盒8气层产能偏低,需采取措施改善增加连通性。  相似文献   

20.
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齐古组主要为冲积扇沉积,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碎屑成分中杂基、胶结物含量较高,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原生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储层成岩作用相对较弱,碳酸盐析出是原生孔隙降低的重要因素.喉道以弯片状—片状组合类型为主,可分为4种孔喉类型:粗孔粗喉型、粗孔中喉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