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現有波浪的紊动理論多借鑑于紊动水流的半經驗理論,把波浪运动簡化为恆定的水平水流,因而改变了波浪运动的特点,忽略了波浪垂直运动分速对紊动运动的影响,这是不够合理的。本文根据波浪流态的定性观察試驗,初步明确了波动水體內部流态沿深分区以及試驗室內的波浪临界雷諾数,並从波浪双向周期軌道运动的特点出发,推导了深水摆綫波紊动要素的計算公式,並用現場資料进行了驗証。最后还将深水波的紊动要素用鏡面映象的原理推广到浅水波紊动要素的計算。  相似文献   

2.
强迫对流空气对湿的块状物料平面加热时,放热系数受到了水分汽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研究还是很不充分的。至于在沸騰床层中强迫对流热空气与湿的顆粒物料之間,水分汽化对放热系数的影响至今还未見专論。用无因次准則来反映湿物料平面水分汽化对放热系数的影响是目前文献中常用的方法。本文就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驗予以驗証。继之,根据实驗、計算,討論了沸騰床层中湿顆粒物料的水分汽化对放热系数的影响。通过現有文献中典型的放热系数計算公式的分析与进行专門实驗所得資料的整理,提出了近似的公式以簡化工程計算。  相似文献   

3.
在本文中,首先对国际上关于鋼筋砼受弯构件的裂縫和变形計算的現阶情况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作了概述. 其次利用苏联規范中的公式計算的平均裂縫寬度与国外的某些試驗中量得的最大裂縫寬度比較,根据統計原理,来討論我国規范草案中建議确定最大裂縫寬度的系数。作者还指出苏联規范中对部分长期載时計算裂縫寬度的总和公式的不合理情况,因此对裂縫計算,也包括变形計算,提出了綜合公式,这不但可消除这些不合理情况,同时計算也簡单些。对双筋梁刚度計算中系数γ′內的ν值,作者提出了新的建議,并和实驗挠度进行比較,証明这一建議的合理性。最后对考虑連續梁由于裂縫所引起的內力重分布时支座弯矩修正系数提出了建議,并和一些实驗結果进行了比較計算,同时繪制了几种常遇到的荷載情况下的挠度系数曲綫以簡化在实际工作中連梁挠度的計算。  相似文献   

4.
水文分析了电动起重机机构在不稳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振动载荷的典型情况,提出了确定最大振动載荷的动力系数的計算公式。为了便于实际計算,文中繪制了动力系数的图表曲綫。本文建議以最大振动载荷作为強度計算載荷并提出了强度安全系数的推荐值.  相似文献   

5.
一、对几个問题的討論目前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刚度計算,一般都是按照鋼筋混凝土規范进行計算的[1]。根据許多实測资料,可以发現其中存在許多缺点,主要問題是: (一)假定混凝土受压区应力图形为矩形。但是,根据[2][3],都证明了在使用荷載下混凝土受压区应力图形采用三角形更为合理,数值此較見表一、表二、表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能量观点出发,采用霍奇(Hodge,P.G.Jr.)所提出的理想夹层壳体的模型,将壳体內能量的計算簡化成夹层壳內能量的計算。利用夹层壳的模型来計算壳体內的能量,使計算簡便許多,从而可以解决较复杂形状的旋轉壳体的极限承载能力問題,本文計算了三心頂盖的极限承載能力。此外,做了R=0.8D,r=0.2D,D=307毫米三心頂盖的試驗。将其結果与理論計算进行比较,其誤差約为9%。  相似文献   

7.
对于水槽試驗側壁影响的消除問題,过去有許多方法;但其合理性是值得商討的,又未經过实测資料的驗証。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論推导,得出簡便的計算公式;再用比较精细的实驗資料进行验证,并与其它方法比较。本文建議的方法是比较合理、簡便而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理論計算和模型实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圓錐殻的極限承載能力。所考慮的載荷情况有兩种:(一)錐殻顶端的軸向集中載荷P。(二)均匀法向内压力ρ。錐殻底周的支承情况分为徑向可移和不可移兩种情况。首先通过若干模型(包括塑料、低炭鋼和石膏模型)实驗,研究了錐壳在上述兩种載荷作用下,進入極限狀态的几何和力学方面的規律。在这基礎上,按前一工作的能量法,提出一套实用的計算錐壳極限承載能力的計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密炼机轉子的受力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法,对轉子的强度与刚度計算,进行了新的简化;并对現有的几种密炼机轉子,应用新的方法,采用电子計算机,进行了計算驗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別对剛性轉子和彈性轉子在动平衡測試过程中搖摆架系統的振幅放大因子及其共振频率进行了探討,給出了它們的計算公式,着重論述了在测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搖摆架系統的失振现象及其相应的防止措施;簡略地論述了彈性轉子在高速轉动下的自动平衡現象;最后给出了确定平衡块的重量和位置的計算公式,从而闡明了目前的动平衡测試方法是有其理論根据的。  相似文献   

11.
自然物理現象表达成非綫性方程是很自然的。綫性方程只能算是自然过程的一級近似,只有在忽略了很多因素下,自然物理中问題才会成为线性形式。因而对非线性方程的研究无庸怀疑会引起人們的重視。求解非綫性方程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題,对于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有很出名的牛頓方法。它不但能用不大繁复的运算得出很精确的結果,而且可得出不依賴于計算資料的誤差估計。这个方法被推广应用到求解非綫性方程組和非綫性积分方程,同样也被应用到微分方程和彈性理論等方面。后来,建立了一种比牛頓方法的收斂速率更快的迭代程序,对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高章博同志一文的审查稿,由于意見丰富具体,故商請整理撰写后一并发表以供討論。一般在我院学报上不发表校外同志投寄的稿件。本文对劳动組織改变后工作的均匀性,前文中測定資料的看法,停台等待时間的計算方法,以及对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与工資增長及管理上的間题提出了意見,并認为值車工兼摆梭工的劳动組織仅适用于某些情况的棉紡織厂。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天文学家鈕敦(H. A. Newton)搜集了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的古代有关紀事后,认为可查考的獅子座流星雨(又名軒辕流星雨)共計十三次,其中有六次选自我国古籍。根据这些資料,他发現獅子座流星雨的出現,有一显明的周期,即約33年。从而預言流星雨現象将于1866年重演。事实正如他所預期的那样。而这是历史上对狮子座流星雨有計划、有准备地进行观测研究的唯一的一次。因为自此以后,流星群經受了木星和土星的摄动,以致地球不再与它的密集部份相遇,所以流星雨变得颇为稀疏。如此說来,近代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虽远較古代为精确,但却不与濃盛流星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有关計算筘座質量的如下若干問題: 1.筘座轉动慣量及筘座質量計算的基本公式; 2.最大打緯力Pmax的計算; 3.筘座最小轉动慣量的决定; 4.筘座質量及織帆兩軸迴轉不均勻性之間的关系; 5.减輕筘座質量对織机振动的影响。最后指出1511型織机上筘座的轉动慣量减小一半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5.
一、問题的提出在建筑工程上,特別是在水工建筑工程上,迫切要求解决这样的問題:一块常厚度或者变厚度的矩形弹性基础板,图1,放置在某种地基上,受有任意載荷q,地基上还受有任意边載荷q′,須要計算基础板的內力。基础板的平衡微分方程是: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系統发生持續性的大量的有功功率缺額时,采取自动断开部分用戶功率的方法来重新求得系統频率的稳定,以免系統瀕于崩潰。在目前,不仅在苏联与我国,就是在欧美等国家中,也已得到了重視与应用。但是直到最近,所有讲述АЧР的书籍与資料[1,2,3,4]对АЧР的輪数及各輪的断开功率等重要問題,并沒有給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得到明确結果的計算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对АЧР工作原理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而引起的。按照本文闡述的原理与推荐的計算方法,則完全沒有这些缺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介紹了某些有关於涵管式小型進水閘的試驗成果,及藉量綱分析法而推導出来的水力計算公式。並对于實驗结果進行了討論,对水力計算公式中的某些系数進行了物理解釋。与干渠中心綫相正交的涵管式小型進水閘,是渠系中所广泛采用的分水建筑物的一种形式。但是,有关的水力計算,尤其是在分流情况下的水力計算問題,也和在其他水流情况下的分流問題一样,在已有文献中刊載得還是很少的。在1956年度,我教研室進行了一項有关此问题的委托試驗,今就該項工作中所得到的涵管式小型進水閘的水力计算問題的某些結果和討論介紹于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現有的有防渗設备的土埧設計方法做了簡略的評述,并指出这些方法均存在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假設,因此过高或过低估計防渗設备的作用。作者应用了貝塞尔函数理論对有限深透水基上的心牂舖盖埧及斜牂舖盖埧提出新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設計方法。同时在滿足工程計算足够精确的要求下,作者提出了简化的解答。計算指出,用簡化解进行工程計算是完全允許的,它与精确解答很接近,其誤差在2%左右。除此以外,本文对沿长度变坡度的舖盖埧給出计算公式。本文最后对舖盖埧的设计也提出了某些建議。  相似文献   

19.
表一中給出薄壁圓弧曲梁(一端固定)在受有集中载荷时的撓度公式。表二及表三給出薄壁圓弧曲梁(一端固定)在其本身重量作用下所产生的撓度公式。表四及表五給出薄壁圓弧曲梁(一端固定)当迴轉时在离心載荷作用下的撓度公式。在附录中給出了曲梁撓度方程式的証明。表中撓度公式可直接用来計算錠翼迴轉时臂端的撓度。表中撓度公式也可用来解决靜不定問題,如計算鋼絲車錫林擱置于地面时的应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給出以氮作为稀释剂的氢氧燃烧驅动参数的計算方法;其次,以貝德方程作为高溫空气近似状态方程,推导出一套激波管流动参数的数值計算公式,运用文献[2]等給出的数据,拟合了一些适用于快速計算高超音速噴管平衡流动和风洞試驗段自由流参数的逼近公式,最后,給出計算結果并对結果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