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专门用途英语(ESP)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不同于大学本科的ESP和高职的一般用途英语(EGP),高职ESP课程为满足学习者未来的岗位技能要求而设计,目前的课程模式明显落后,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以多年从事ESP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出发,试从需求分析、教材、教学法、考核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探索建构ESP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
魏巍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146-148
高职院校开设营销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双主体"实践技能考评指标符合企业所需。结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企业实例,提出建立以实践技能为目标的营销类课程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3.
刘晓燕 《科技信息》2013,(34):184-185
《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掌握物流公司营销专员或客服专员的岗位技能,掌握物流营销和客户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为了更好地体现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特色,实现课程教育与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改革。摒弃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方式,除了少量作为导入课程的理论知识外,其它所有内容采用全程实训的方式。学生通过实训任务的完成,掌握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过程中的关键技能,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物流营销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4.
陆超 《科技信息》2011,(35):89-89,358
本文根据高职教育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的特色,结合几年来我校《汽车营销》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改革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基层销售岗位的初步营销技能与素养,模拟实际汽车市场营销的过程,采用现场演示或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真正"走进市场"。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现有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中,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实践教学内容选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些甚至不按培养计划和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或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为此,本文试图以营销专业为例,结合宁波区域经济特点和校外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课程实践模式研究,提出在课程教学中进行房产营销、汽车营销等实践教学设计,意在使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掌握一般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一个行业或一类产品的推销技能技巧,创造就业优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以高职生物制药专业药物制剂课程为研究对像,从制药核心岗位技能需求出发,研究项目教学法在药物制剂课程中的应用,构建"323"项目教学模式,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跃雄 《科技信息》2012,(35):226-226
本文对高职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广告设计应用模块从模块选择,模块教学目标定位,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以及教学实施和保障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讲明课程为模块服务,通过课程群建设让学生走向技能岗位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培养植物生产相关专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根据植物生产类相关工作岗位技能目标,对高职院校植物生产类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是很有必要。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植物生产类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植物生产类课程的多年教学经验,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完善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实训考核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植物生产类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结果表明:上述做法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职服装营销专业应清晰认识数字信息化营销的特征,及时掌握服装产业发展动态,对高职服装营销专业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培养服装企业需求的数字信息化营销新人才。文章从分析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移动教学平台等数字信息化手段的优缺点入手,以高职服装营销专业服装款式搭配课程为例,借助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推进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将数字信息化技术如何融入高职服装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离不开企业的需求,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面向的主要就业岗位(群)是铁路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员、测量员、试验员、资料员等职业岗位和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企业的线路工、桥隧工等职业岗位。该文是在对沈阳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中铁九局等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企业从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始终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核心,对建立以市场导向、企业参与的高职院校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念落地的核心问题.“面向行业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营销与策划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苏欣  罗金佩 《科技资讯》2011,(13):193-194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导向和设计应结合职业岗位特征,文中将高职专业分成八类。以服务类岗位为例,依据岗位特征和身体素质特殊需求设计职业形体课程的三个目标层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增加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并且加强了教学中的实践实训环节。但是,按学科、以学生的单项技能为主线开展实训教学,与学生毕业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很大的距离,难以使学生切实具有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所以,本人认为需要岗位化实训模式,即根据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的要求,组织实训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在本论文中,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岗位化实训模式的具体实施要求和条件,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岗位化实训模式对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数控技术专业中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及创新素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专业技术学习与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衔接.阐述模块化教学及其特点,探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方案,为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开展模块化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社会实践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现阶段的高职教育没有根本改变以理论课程为主导地位的传统办学模式,各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课程的开设举步维艰,多数高职院校以实验技能替代了社会实践。专业刊物有全国各地的专家撰写文章,可以提供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丰富的市场信息。本文从电子专业角度,举例说明开设专业刊物阅读课程是高职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对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扩大,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研究重心进行分析基础上,以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调研走访金融行业企业、金融专业学生,提出借助技能大赛、课程改革等载体,并通过改善实训环境、翻转课堂及微课等途径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是对高职音乐类专业的在校高职生所进行的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适用,直接针对职业岗位的教育.要求毕业生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能适应在艺术团体、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社区文化宣传工作,从事基层群众性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演出、创编等活动.通过对四大类职业群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文化教育传媒机构、自由职业者)不同单位不同职位的社会人士开展<淄博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职业能力及市场需求调查问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能力定位,并依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以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推进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的课改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高职电工实践课程教学的旧模式,完善电工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和模块,注重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实训与岗位资格结合.实现知识到岗位能力、岗位资格、职业技能的提升,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工科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侯媛媛 《安徽科技》2021,(12):35-37
为了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国家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和企业岗位的对接及合作成了高职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成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为了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就业率的提高而进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做出了探究,探讨了关于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策略和意义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等问题,结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就业为导向,以面向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置与开发课程,构建了校企对接、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1+3+4"能力模块课程体系,对提高就业质量,提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内涵建设,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