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有人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山西,山西剪纸看孝义。"孝义被誉为"剪纸之乡",是中华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孝义剪纸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纸,喜气洋洋,琳琅满目。千百年来,孝义剪纸艺人遍布城乡各地,一代一代地将依附于民俗活动的剪纸艺术,薪火  相似文献   

2.
<正>郭梅花生于剪纸之乡孝义,自幼受母亲启蒙,后经专业院校深造,经过40余年的执着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民间剪纸为依托、以吉祥元素为符号、以历史人文为题材,阴阳相间、红黑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风格。她,一个民间艺术家,经过学院派的洗礼,成为新型的剪纸艺术大师。多年来,她的剪艺品广受赞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还将其誉为"梅花剪"。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5,(4):24-25
<正>"梅花剪"起源于中国剪纸之乡——孝义,这里素有"千年秦汉遗风,中华剪艺奇葩"之称,郭梅花将独特的红、黑东方代表色与传统吉祥元素相融合,以剪代笔,纯手工制作,创作出阴阳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形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剪纸艺术表现风格。黑红之交黑红之交,运用剪纸的对称美,黑红的对比、剪贴、套色,在一阴一阳中求变化,加强了视觉感和厚重感,丰富了剪纸单一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正>在孝义,剪纸是每一个农村妇女信手拈来的技术,通过最简便、最原始的工具材料——剪刀和纸,代代相传,延续继承了中华"孝义"汉民族最本原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正>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6.
刚刚过完春节,以虎为造型的各式"中国红"剪纸仍热销大江南北.一幅幅喜庆精致的剪纸贴在家中,寄予着中国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盼.从一种自给自足的民间传统手艺,到被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人士所喜爱,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剪纸,正向世人展现着独特的中国之美.  相似文献   

7.
<正>在山西民间,年过半百的老大娘和淳朴俊秀的姑娘,常常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或刻刀,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以剪纸的形式自然、灵活地展现在纸上。剪刻成的镂空花样,贴在窗户、门笺、碗橱、粮囤、畜栏等处,借以装点生活。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在山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本期传承文明,我们将跟随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传承人郭梅花一起感受这门古老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正>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它伴随着三晋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民间剪纸融入吉祥寓意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交通闭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3):19-22
正结识梁盛萍老师,是在2019年12月份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她背后展位上方一幅偌大喜庆的红色盘合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记者驻足的片刻,只见她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向展台前的观众讲解着盘合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语言质朴却充满感染力。作为一名剪纸技艺传承人,她一直在积极致力于宣传传统剪纸文化。所谓爱之深则情之切,说起剪纸,她眼里满是光芒,记者采访后得知剪纸在她心里是一辈子的信念,有矢志不移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乃中华腹地,孝义是三晋腹地,大地上的文明深藏其间,历岁经年,终于养育出各种艺术精灵。孝义皮影便是耀眼的一种。孝义是块神奇的土地,胸过汾河,背靠吕梁。此地人不单能耕善种、自给自  相似文献   

11.
<正>剪纸,从工具材料上讲,又称铰花,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通过剪刀的镂空创造视觉审美的表现艺术。在花样、技巧、寓意共同组成的剪纸艺术中,剪纸花样是桥梁、是载体,铰花技巧的运用是手段、是方法,剪纸寓意的表达是最终目的、是剪纸艺术的灵魂。而吉祥的寓意往往要通过精美的花样来实现,铰花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创造花样和表达寓意的过程。花样和寓意的完美融合能使剪纸的艺术表现更加丰满。只有在  相似文献   

12.
山西乃中华腹地,孝义是三晋腹地,大地上的文明深藏其间,历岁经年,终于养育出各种艺术精灵.孝义皮影便是耀眼的一种. 孝义是块神奇的土地,胸过汾河,背靠吕梁.此地人不单能耕善种、自给自足,还创造出各种艺术,或唱或演,亦雕亦画,以抒发情感、慰藉自己的心灵,其中戏剧尤甚,孝义皮影便是此中的精粹.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古装扮相的木偶,在操控者双手的搓、捻、掂、点、转等指令下,做着捻须、鞠躬、回眸等表演,常引得观众拍手叫好。作为孝义"三宝"之一,孝义木偶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木偶戏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是用木头刻成各种人物、兽类等偶像,进行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木偶戏又分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铁线木偶戏四大类。孝义木偶戏即属于杖头  相似文献   

14.
正新绛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之乡、戏曲摇篮,是宋、辽、金、元锣鼓杂戏发源地,在农耕社会里地方戏和社火便是农家人最大的娱乐。受地方文化影响,新绛剪纸的题材范围大致有传统民俗剪纸、戏曲故事、现实生活三类。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整体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以单色为主,黑白相间、以意造型,不拘泥于构图,大胆夸张、随意变形,阴阳相间、凝重洗练、玲珑剔透、简洁明快,具有版面精巧之美,精而不陋、拙而不笨,讨人喜欢、耐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民间剪纸多通过"口传、耳闻、手教"的方式世代相传,因而无法脱离群体的审美意识而独立存在,所以,中国多半剪纸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也秉承了集群体共同审美意识为一体的传统民俗剪纸符号化纹样和剪刻方式,但郭梅花在继承传统单色的剪纸基础上,以"黑、红"对比、拼连,"红、白、黑"重叠、套剪、粘贴为表现手段,独创红·白·黑的艺术方法,丰富了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语汇,拓展了剪纸艺术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6.
余文 《自然杂志》2009,31(2):105-108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科学界也不例外。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纷纷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一幅百花争艳图。中国科学家在神经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引起世界关注,更有一些匪夷所思的新发现吸引了世人的眼球:7千万年前翼龙可以用翅膀呼吸;竟然有体型大小如同家猫的食肉恐龙;水也可以当作爆炸的催化剂;蛋白质也有“磁铁”的特性。这些成果不仅改变了一些固有的认识,也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口唱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影人在幕后精彩演绎",这便是家乡文化的一张名片——孝义皮影戏。孝义素有"皮影之乡"的盛誉,它所演内容大都由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如《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8.
<正>孝义,郑兴"割股奉母"之处,不仅因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于世,又因是我省戏曲品种最多的一个市而被誉为"戏剧之乡"。皮影、木偶、碗碗腔,孝义市的文化三绝,现已成为孝义文化的特色和亮点。孝义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戏,是三绝中最具观赏性的一类,其特点是真人在下、木偶在上,艺人通过插于木偶上的一根木杖和两根操纵木偶手的细铁棒来操作整个木偶,发展至今,已成为集表演、音乐、制作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0,(3):12-12
<正>南方派南方派的代表为广东佛山剪纸、武汉民间剪纸和福建民间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广东佛山剪纸历史悠久,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全国道德建设的核心文化——孝·义,既是孝义市的“根”和灵魂,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其影响范围涵盖中华大地乃至华人地区。郭润芝在作品中,融入孝义地域文化元素,将“郑兴孝母”“义虎救樵”等孝义故事与胜溪湖森林公园、孝河湿地、三皇庙等当地风景旅游景点融为一体,作品人物形态、生活物品、地域风光等线条都被完美地勾勒出来,其中既有经典桥段,也有精致小品,造型精美,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