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对BALB/c小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周龄、大小相近的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不同数量(3×10^3/ml、3×10^4/ml、3×10^5/m1)弓形虫RH株感染组,每组18只。于感染第5周从每组各随机抽取6只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小鼠在实验中情绪行为变化。并记录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高架迷宫试验与旷场实验中,3×10^3/ml弓形虫感染组小鼠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比较,各项行为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在3×10^4/ml、3×10^5/ml弓形虫感染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出现明显降低(P〈0.05).以3×10^5/ml感染组最为明显,其小鼠运动活力(0E+cE)、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OE%)、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小鼠爬行总格数、中央格在总格数中比例分别为11.08±2.12、28.73±0.59%、25.62±2.33%、32.30±17.26、2.42±0.65%。在强迫游泳试验中,各弓形虫感染组小鼠游泳的静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3×10^5/ml感染组静止时间最长,达226.6±1.9S。结论刚地弓形虫RH株感染可引起小鼠情绪行为改变,具有焦虑抑郁倾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制备安培型免疫传感器电极系统,并利用A蛋白和硫醇白组装单层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设计传感界面,用于抗体的定向固定,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安培型免疫传感器.首先采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制备“Au,Pt,Pt”微型三电极系统和SU-8微型反应池;然后基于自组装技术,先在金电极上制备巯基乙胺自组装单层膜,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巯基乙胺单层膜上组装A蛋白,再利用A蛋白对抗体的定向吸附作用实现抗体在金电极表面的定向固定.该传感器的研制以低成本、微型化、高度集成,以及实现“片上系统”生物传感器为目标.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与采用块体电极的传统传感器以及采用在电极上直接吸附A蛋白的抗体固定方法相比,该传感器体积小,与CMOS集成电路工艺兼容,对人免疫球蛋白(HIgG)的测定响应快(20s),线性范围宽(50--400μg/L),检出限低(10μg/L),并且易于实现传感器的阵列化和实时多参数检测.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我国传统植物草石蚕块茎中水苏糖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定性分析,选择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3/2/1/2)为展开剂,采用二苯胺-苯胺一磷酸为显色剂。该条件下水苏糖Rf值为0.47,显色点为棕黄色,斑点清晰,与其他糖分分离良好。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ID)法定量检测,采用Kromasil 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v/v),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进样体积10μL,该色谱条件下,水苏糖峰出峰对称性好,时间较短(9.5min),水苏糖浓度在1.0~8.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回收率在96.O%~102.5%之间。在生产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结合,以满足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沉积锌及空气气氛下两步热氧化,在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ZnO复合氧化物薄膜。运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rn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薄膜的结构及表面形貌,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氧化膜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性能。结果显示:在0.05m0I/LZnSO4、2moL/LNH4Cl溶液中,以0.03A/cm^2的恒电流密度阴极极化120s,电沉积锌后于空气气氛中350℃下加热1h,然后升温至450℃下加热2h,在不锈钢表面形成了ZnO和尖晶石结构氧化物(AB2O4,A=Zn^2+、Ni^2+、Fe^2+;B=Fe^3+,Cr^3+)的复合氧化膜,显示出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渍-沉积方法在电沉积的多孔Cu薄膜上修饰一层纳米SnO2,经低温热氧化处理制备出多孔Cu2O/SnO2复合多层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荧光光谱(FS)技术表征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测试了薄膜在可见光下降解罗丹明B(RhB)的性能。结果表明,在30℃的0.2mol/LCuSO4+1.5mol/L H2SO4镀液中,以1.5A/cm^2电流沉积20s得蓟的多孔Cu薄膜,在SnO2溶胶中浸渍10s并重复5次,再经空气气氛下100℃焙烧30min,锻得的多孔复夸薄膜显示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RhB的性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建立稳定的昆明小鼠皮肤局部缺血模型。方法取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分别在小鼠背部建立深达皮下筋膜层的u型皮瓣。A组为3.3×1.5cm皮瓣组.B组为2.5×1.5CITI皮瓣组。皮瓣游离缘垫以医用橡胶,缝合切口,造成皮肤缺血模型,术后观察皮瓣发绀水肿及坏死情况,并用散斑全景实时血流成像仪(MoorFLH)检测皮瓣血流。结果肉眼观察,3.3×1.5cm皮瓣组在术后第2天,50%小鼠皮瓣末端坏死,坏死面积达皮瓣面积的(37.20±4.83)%。术后第3天100%小鼠皮瓣末端坏死。并随时间的延长,坏死面积逐渐扩大。2.5×1.5皮瓣组在术后第1天皮瓣出现发绀,水肿,发绀水肿面积占(77.46±4.51)%,术后第3,第5天发绀水肿区面积逐渐减小,至术后第7天,发绀、水肿完全消退。散斑全景实时血流成像仪(MoorFLPI)检测皮肤血流显示,术后第1天皮瓣显著性缺血(P〈0.05),术后第7天血流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成功建立了昆明小鼠皮肤局部缺血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组织微血管再生的机理和策略提供简单而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丝桃素对慢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多次接种心肌柯萨奇段病毒复制慢性VMC模型,首次感染病毒45天后将存活小鼠分为模型组、金丝桃素组及氯沙坦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30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金丝桃素组和氯沙坦组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Fas/FasL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金丝桃素组和氯沙坦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金丝桃素保护心肌细胞与抑制VMC心肌细胞的凋亡.下调Fas/FasL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优化的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同一工艺条件下在Pt/TiO2/SiO2/Si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Bi3.25La0.75Ti3O12(BLT)和Bi3.15Nd0.85Ti3O12(BNT)铁电薄膜.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BLT和BNT薄膜具有单相的取向随机的多晶微结构;扫描电镜(SEM)的观测显示了这些薄膜具有50~100nm晶粒构成的均匀致密的表面形貌.利用铁电测试仪测定了以Cu为上电极而形成的金属-铁电薄膜-金属结构的电容器的铁电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饱和电滞回线.在最大外加场强为400kV/cm时,BLT和BN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2Pr)和矫顽电场(2Ee)分别为25.1gC/cm^2,203kV/cm和44.2gC/cm^2,296kV/cm.疲劳测试表明,在1MHz频率测试下经过1.75×10^10次读写循环后,由BLT和BNT薄膜组成的电容器几乎没有表现出疲劳,呈现很好的抗疲劳特性.分析比较了La和Nd掺杂对薄膜结构及铁电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提取弓形虫体外细胞共培养上清,并研究上清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对数生长期的THP-1细胞以5X10^7/ml细胞浓度接种于不同培养瓶中,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RPMll640,实验组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数量(2×10^7/ml、4X10^7/ml、8×10^7/m1)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采用四甲基氮噻唑蓝(MTY)法检测吸光度(A490值)并计算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FITC/PI染色细胞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个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变化,以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或活性。结果MTY法检测结果弓形虫培养上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抑制THP-1细胞株增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处理组细胞有发泡现象和凋亡小体出现。流式细胞仪检测弓形虫感染后的THP-1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5),呈量效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刚地弓形虫培养上清作用于THP-l细胞48h后实验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的比值分别有明显的升高与降低(P〈0.05)。结论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培养上清对体外培养THP-l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潮湿环境下非氢类金刚石薄膜的超自润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不同衬底温度条件下制备了不含氢的类金刚石薄膜,在相对湿度为80%与5%的条件下测试了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特性.由于PLD方法的独特性,薄膜具“软-硬”双层结构,保证了薄膜在潮湿条件(RH=80%)下仍保持非常优异的摩擦性能,摩擦系数与磨损率最低达0.045与5.94×10^-10mm^3·N^-1·m^-1,相对于干燥条件下测试结果来看,几乎没有明显变化.原子力显微镜与白光干涉仪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均方根粗糙度小于1nm,最小值为0.209nm;XPS表明薄膜sp^3最高含量达72%,并且Raman光谱结果表明室温下制备的薄膜是非晶网络结构;纳米压痕迹测试表明,薄膜最高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达51 GPa与350 GPa,且随衬底温度升高而降低;样品表面的水接触角均大于90°,薄膜表面疏水并具有极低的表面能.  相似文献   

11.
动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多种属动物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可行性及评价其分离效果,建立一种适于野外大规模多种属动物PBMCs的分离方法.方法 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来源于新疆的伊犁马、新疆驴、不同品种犬、新疆双峰驼、天山马鹿和来源于重庆的荣昌猪、中国荷斯坦奶牛、简阳大耳黑山羊外周血PBMCs.随机抽样检测分离的动物PBMCs细胞总数、细胞纯度和细胞活率.结果 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成功分离上述8种动物PBMCs,每毫升动物外周血分离的PBMCs细胞总数为0.52×106~2.03×106个,纯度为67%~93%,细胞活率为92.5%-98.0%.结论 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多种动物PB-MCs的方法宜在动物的病毒分子流行学调查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icroRNA-451(miR-451)对人结肠癌细胞系SW620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SW-620-451组)、阴性对照组(SW-620-NC)、空白对照组(SW-620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接种转染miRNA-451 agomir的SW620细胞、转染了阴性片段agomir Negative Control(NC)的SW620细胞和不经处理的结肠癌SW620细胞,并每周两次于瘤体内分别注射miRNA-451 agomir、miRNA-451 agomir NC片段及生理盐水.比较各组裸鼠皮下形成瘤体的大小并计算抑瘤率,接种四周后处死裸鼠取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较肿瘤相关基因c-myc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皮下接种肿瘤细胞6天后均有瘤体形成,成瘤率100%,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时间终点为第30天时,实验组(SW-620-451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的体积为(0.95±0.13)cm3,阴性对照组(SW-620-NC组)为(2.25±0.50) cm3,空白对照组(SW-620组)为(2.46±0.59)cm3;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体积显著小于其他两组体积(p<0.05);实验组(SW-620-451组)瘤体质量为(1.15±0.13)g,明显低于SW-620-NC组(2.59±0.46)g及SW-620组(2.76±0.44)g(p <0.05).实验组种植瘤中c-myc的表达量较另外两组下降(p<0.05).结论 转染miR-451后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分离、鉴定结肠癌干细胞,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新鲜结肠腺癌组织,无血清悬浮成球培养,流式细胞检测ESA、CD44表达情况,体外观察其诱导分化及CK20、Muc表达情况,Balb/C小鼠移植观察其成瘤情况。结果从人原代结肠腺癌中分离、纯化EpCAM^high CD44^+结肠癌干细胞,结肠癌原代细胞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1.7%~38%(平均5.4%)。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结肠癌组织中存在肿瘤干细胞。其比例为(2.07±0.11)%,分离获得的EpCAM^highCD44^+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在血清诱导下能贴壁分化;将EpCAM^highCD44^+细胞移植在Balb/C裸鼠体内,表现出很强的致瘤性,移植瘤中EpCAM^highCD44^+细胞比例为3.6%~43.2%(平均15.2%),所有的移植瘤经组织学测定,均形成腺管样结构,表达结肠特异性分化标志物CK-20、中性上皮粘蛋白(neutral epithelial mucins,Muc)。结论人结肠腺癌组织中存在EpCAM^highCD44^+细胞群,具有和普通干细胞相类似的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噬菌体D29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噬菌体D29滴鼻暴露组(剂量9×10^8PFU)、噬菌体D29皮下注射组(剂量9×10^8PFU),phagebuffer滴鼻组、phagebuffer皮下注射组、生理盐水滴鼻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第一周第一天、第三天暴露一次,以后每周第一天暴露一次,共暴露6周。观察暴露期间噬菌体中和抗体的动态变化、暴露6周后血清中IL-2、IL-4、IL-12、IFN-1、TNF-α和NO的含量及CD4/CD8比例变化,小鼠碳粒廓清率变化、在饲养过程中各组动物的进食量以及活动、体重、生存情况,以及暴露结束后解剖取得脏器作病理学比较。结果D29滴鼻暴露组在第7天即产生低效价的中和抗体,第14天抗体效价下降,第28天之后不能检测到中和抗体,D29皮下注射组中和抗体从第7天开始产生,第21天上升,之后趋于稳定,其余组均无中和抗体产生。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CIM/CD8比例、碳粒廓清率以及饲养过程中各组动物的进食量以及活动、体重、生存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上各实验组脏器除脾脏外均有轻微充血、水肿表现。结论D29具有抗原特性,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但不会对机体的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 Phase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庆大霉素效价的方法,结合管碟法所做的生物效价进行比较,其相关度R。:0.9823,RSD:1.29,证明RP—HPLC可直接测定庆大霉素的效价,从而解决了生测效价程序复杂,人为误差大的问题。RP—HPLC测定方法:采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SPD.IOAVP、UV.VIS、LC.IOATVP,PepMapC18Trs4.6×150mmSilicaC18(5μm300A)PhenomenexODS色谱柱,流动相MILLI-Q水:冰醋酸:甲醇(比例为25:5:70)配置0.02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30nm,检测灵敏度0.020AUFS,柱温为室温,进样量20μL,在10min内可对样品液中C1、C1a、C2a、C24种物质同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烟曲霉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合成了烟曲霉素的生物素标记衍生物6。化合物6是以辛二胺为连接臂通过酰胺键和氨基甲酸酯键把烟曲霉素的衍生物Fumagillol(compound2)和生物素连接而成,各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均经^1HNMR、^13CNMRMS表征,结构正确。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6可以高效的并且细胞选择性的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体外受体结合实验证明化合物6与人甲硫氨酸氨肽酶-2(MetAP2)有很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处理高浓度渗滤液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对渗滤液有机物和氮类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在充分结合准好氧结构优势和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工艺。单周期渗滤液处理实验和按L9(3^4)运行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有效高度为900mm,温度为20—35℃,运行周期为1—3d,水力负荷为5~32L/(m^3·d),COD负荷为210-1280g/(m^3·d)的条件下,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8%、94%和80%以上;渗滤液回灌后,水质和水量分剐在9h和24h后趋于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渗滤液优先流会增加;在保温状态下,冬季的处理效果优于夏季。该技术不但解决了其他类型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总氮去除效率不高的难题,还具有较好是渗滤液减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549组胞内外5-氟尿嘧啶含量的方法,为探索5-氟尿嘧啶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方法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98(V/V);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为5μl。结果细胞内液中5-氟尿嘧啶在0.1~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7.65%,RSD为0.4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0%,1.04%;细胞跨液中5-氟尿嘧啶在1.0~25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2.34%,RSD为2.1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2%,1.06%。结论该色谱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细胞内外5-氟尿嘧啶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