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进而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外汇储备的需求为理论依据,以直接影响因素为核心,加上一些可以量化的间接因素,构建了一个新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1999年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上偏大.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的基础上,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了探讨,得出我国实际外汇储备规模经历了偏小——合理——偏大的过程的结论,最后针对外汇储备规模偏大的现状.给出了如何加强其管理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阿格沃尔模型的外汇储备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我国对外汇储备需求因素的角度,对用来衡量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年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如此多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对外汇储备需求因素的角度.对用来衡量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改进后的阿格沃尔模型测算了我国近十年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如此多外汇储备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外债余额、进出口差额、年均汇价、GDP规模四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出发,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为优化外汇储备规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增速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运用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产生的正向影响,即我国接下来几年外汇储备还会不断增加。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作为我们国家的资产同其他经济变量一样,存在一个适度规模的问题。外汇储备的持有量应该满足我国对外汇储备规模的需求,但是近几年来,由于众多因素交错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相应地也带来了一些成本过高、加大宏观调整难度等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对超额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定量分析,本文将通过对三种外汇储备量计算方法的分析,得出计算外汇储备量适度规模模型并借此分析我国在04-06年应有的储备量,与实际数字相比并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各种因素,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外汇储备模型,并且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和拟合检验,其效果十分显著,这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能够充分体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关系,最后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提出了规模管理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项建斌 《科技资讯》2007,(15):214-215
本文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时变参数卡尔曼滤波估计,并将得出的两个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在自动控制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matlab编程得出了有意义的结果。在建立状态和测量方程时发现该模型是一个时变参数模型,须用时变系统卡尔曼滤波进行实时估计。经过计算机运算,发现卡尔曼滤波方法的残差平方和是回归方法的残差平方和的0.0585倍。这表明,时变参数卡尔曼滤波估计在该问题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国1965~2018年外汇储备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化趋势。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白噪声检验,通过二阶差分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其次,根据序列相关图和自相关系数识别拟合AR(2)模型。再次,对AR(2)模型和参数分别进行显著性检验,重新拟合零均值的AR(2)模型。最后,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因素比率法,对1997-2006年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算,并从国际收支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来源和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额增长主要是由资本流入引致的债务性储备增长,FDI和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入使外汇储备具有被动性、不稳定的特点,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出外汇储备资产应依次考虑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金融风险防范需求、投机性需求。基于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3种不同情境下我国外汇储备最优规模与结构。模型能够优先满足高优先级需求并同时测算资产配置规模和比例。研究发现,规模方面,我国外汇储备的确存在"规模超配"问题,超配总量大致在1.3~2.0万亿美元之间,这主要是由2006年至2011年因交易性需求引发的"被动式"增长所致,2011年至今外汇储备规模变化比较合理;结构方面,我国外汇储备应以债券和美元资产为主,债券和美元资产比例均应保持在60%~70%左右,然而我国实际外汇储备与美元价格变化相关性过高,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外汇管理当局可能高估了美元价格变化对外汇储备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外汇储备的总体规模和外汇储备管理的结构特征入手,分析了形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根本原因。同时从正反方面分析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且根据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丽芳 《科技信息》2010,(17):394-395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工作的当务之急并非盲目的减少外汇储备,不应刻意要求将外汇储备规模达到某个数值,而应驱除外汇储备中不稳定因素,提高外汇储备的质量,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能力。要将外汇储备及其规模变动纳入货币政策的范畴,并且以此为线索,逐步推进本外币政策的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与宏观金融的调控。在此基础之上得到启示,加以借鉴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出现了快速的增长。截至到2009年9月,外汇储备规模累计22725.95亿美元,外汇储备虽然在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过量的外汇储备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资源浪费。本文运用相关因素分析法,对1999—2008年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算,指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明显超过适度规模。为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适度的状态,并且保证储备资产在满足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其收益性。  相似文献   

16.
危凤 《科技信息》2009,(21):I0367-I0367,I0389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外汇储备规模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本文就有关外汇储备的规模应该保持的水平、以及如何保持该水平进行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外汇储备规模理论主要有3个的缺陷:一是对外汇储备功能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二是静止地看待国际储备的规模问题;三是忽略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难以根据某种模式给出一个精确的定量结论,这不仅是因为我国有特殊的国情,更在于未来的5-10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充满着变数。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我国外汇储备中自有储备的比重、进口刚性、面临入世环境等方面,论证了根据具体国情我国应继续坚持扩大外汇储备政策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1984—2004年的统计数据,对影响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经常项目差额、资本项目差额及实际GDP的变动与中国外汇储备需求呈正相关,统计性显著;同时也得出年均汇率与外汇储备需求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需求不相关的结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需求的变动趋势以及与各显著性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国家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国家相应投入了大量本币资金,以1994年外汇储备增加了300亿美元计算,中央银行相应投放人民币资金近3000亿元,这对当时国内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此后,外汇储备的持续上升,使人们提出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合理定位问题。一、超量外汇储备的弊端分析研究外汇储备的合理定位问题,是由于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多少反映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国家储备多说明这个国家国力较强;对外支付能力增加;在参予对外政治经济等交往活动中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维护本国货币对外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经济迅猛发展,外汇储备也随之持续增长,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对我国货币供给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结论表明: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产生了同方向的扩张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